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8個開啟智慧的效應(理論)

  • 由 尋章摘句太瘦生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1-10-10
簡介美國學者把這件事叫作“摩西奶奶效應”,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喚醒自己的潛能,這種潛能就會自行泯滅

怎樣開啟智慧

人人都想擁有智慧,智慧人生絕大多數一定是成功的人生,也一定是幸福的人生(也有個案),瞭解這八個效應(理論),或許會開啟你智慧的人生。

(一)、蝴蝶效應(混沌理論)

8個開啟智慧的效應(理論)

美國科學家洛倫茲(1917~2008)在1972年華盛頓美國科學促進委員會演講時說,一隻蝴蝶在南美洲的巴西扇動幾下翅膀,有可能二週後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是混沌理論的一項重要成果。古今中外已有描述這類事理的古語民謠。中國古代的“一蟻之穴潰千里之堤,一趾之疾喪數尺之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古訓,西方更有民謠: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這就能夠理解“蝴蝶效應“的要旨了:在一個動力系統內,初始條件下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產生連鎖反應,對事物的未來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這就啟示人們:不要輕視小的徵兆,“禍患常起於忽微”,要注意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

(二)、馬太效應

8個開啟智慧的效應(理論)

《聖經·馬太福音》中說: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默頓認為,現實中很多這樣的事例,出名的人(顯人才)更容易做出成績,更令人矚目,得到的榮譽和利益會越來越多;而無名之輩(潛人才)則不容易做出成績,或不易被承認,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就是馬太效應。中國自古就有“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的說法。所以,“潛人才”不要氣餒,“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不懈努力,幹出實績,變成“顯人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木桶效應(木桶理論)

大家都見過木桶,是由一塊塊的木板(條)箍制而成,它盛水的多少不取決於有多少長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僅僅一塊)。理論界以此為喻,闡述為“提高整體中最薄弱環節以發揮整體素質”,就個人而言,無論你有多少優點長處,決定你人生價值的往往是你的某個小缺點,這是底限;集體更是如此,“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是最生動的詮釋。這一理論對現代管理大有裨益,對教育也有啟迪: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都得到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重智輕德、重智輕體、輕勞,片面追求升學率,正是不懂“木桶效應”的表現。正是德育的缺失,才有“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這樣令人痛心的事件。

(四)、皮格馬利翁效應

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塞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酷愛雕塑藝術,他把全部心血傾注在一尊美麗少女像的雕塑中。由於熱忱與全身心的投入,這尊天使般的少女雕像竟然活了。心理學家們把這一現象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它告訴我們,對自己的事業執著追求,熱愛到了“忘我”之境,往往會有奇蹟發生。

(五)、鯰魚效應

8個開啟智慧的效應(理論)

漁民都知道,沙丁魚活的比死的價值高很多,可是沙丁魚基本上是離水就死,所以漁民要把它活著運回來很難。但有個挪威漁民卻身懷絕技,他每次運回的沙丁魚都是活蹦亂跳的,他卻從來不公開其中奧秘。直到他死後,別人才發現他的魚糟裡只不過有一條鯰魚而已。原來,沙丁魚對鯰魚有一種陌生感和驚懼感,而鯰魚好動、生命力又極強,沙丁魚便在這種陌生感和驚懼感中神經緊崩,生命得以延續。有人從中悟出一種用人的道理:一個公司人員若長期固定,便會失去新鮮感與活力,容易產生惰性,如果經常聘請一些“鯰魚”加入自己的團隊,會使團隊保持生機與活力,這就是“鯰魚效應”。它還告訴我們:引進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可以調動內驅力,啟用創造性,煥發聰明才智。

(六)牛犢效應

美國主管高校入學考試的出題部門,曾三次出現標準答案失誤的情況,結果都是應試學生將其糾正過來,“中學生三勝考試院大人物”傳為美談。比如有這樣一道題:下列各行數中,哪一行既含有某個整數的平方,又含有另一個整數的立方?

(A) 7、2、5、4、6

( B) 3、8、6、9、7

(C) 5、4、3、8、2

(D) 9、5、7、3、6

(E) 5、6、3、7、4

出題者預定標準答案是(B),理由是,9是3的平方,8是2的立方。答案(C)是用來迷惑學生的,他們認為:4是2的平方,8是2的立方,二次用到2,不符合題中“另一個整數“的要求。由於疏忽,他們沒有考慮到(C)中,8固然是2的立方,但4也是-2的平方,2和-2當然是不同的兩個整數,因此,(C)和(B)一樣是正確的。中學生糾正大專家的失誤,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有人稱之為“牛犢效應”。《中國詩詞大會》上就有這樣的“牛犢”。

(七)摩西奶奶效應

8個開啟智慧的效應(理論)

摩西奶奶

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方面具有潛才能而不知,只是沒有觸發點。蒲松齡科舉屢試不第,寫《聊齋志異》卻身手不凡,柯南道爾行醫無所作為,寫《福爾摩斯》卻讓世界上最高階的偵探歎為觀止,丘吉爾競選慘敗,退而寫回憶錄,卻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1953年)!

8個開啟智慧的效應(理論)

美國有位老太太叫安娜·瑪麗·摩西(1860~1961),活了101歲,她有10個孩子,30多個孫子,絕對是老奶奶級的。她出身農民,直到76歲時才發現自己有繪畫天才,便開始作畫,80歲時舉行首次個人畫展,成為美國著名的原始派(風俗畫)畫家,留下1600多幅作品。美國學者把這件事叫作“摩西奶奶效應”,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喚醒自己的潛能,這種潛能就會自行泯滅。摩西奶奶效應昭示人們要觸發自己的爆發點,認識自己,進而選擇正確的人生路。如果每個人都能知道自己最適合幹什麼,那麼生活會是多麼的美好!

8個開啟智慧的效應(理論)

摩西奶奶的畫

(八)姆佩姆巴效應(姆潘巴現象)

上世紀60年代,坦尚尼亞中學生姆佩姆巴,一次在熱牛奶里加了糖,打算做冰淇淋。冰箱容量有限,眼見被別的同學放的牛奶佔滿了,他來不及等熱牛奶涼下來就放入了冰箱。奇怪的是他的熱牛奶比別的同學的冷牛奶結冰更快。他的這一發現,被老師和同學當成笑料。而姆佩姆巴卻沒有放過這一發現,向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物理教授請教,奧斯博爾內教授做了同樣的實驗,證實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此後,世界上很多科學雜誌都肯定姆佩姆巴第一個發現了這種現象,把它命名為“姆佩姆巴效應”。如果姆佩姆巴在大家的笑聲中停止了求教,輕易放過這種奇怪的現象,就會與一個極有價值的科學發現擦肩而過,同樣的,如果牛頓輕易就放過了砸在頭上的蘋果,現代物理學不知還要在黑暗中徘徊多少年。它的意義在於要敢於“疑”,勇於探索,科學是尋根問底的孩子。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挫折,都會遇到一些奇怪的現象,這些都可能是你潛能、智慧的觸發點、爆發點,所以需要不氣餒、多質疑、多求教、勤思考、有恆心,“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許從此開啟你開掛的智慧人生也未可知!

謝謝關注!謝謝點贊!謝謝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