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古代一枚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皇帝為何不擔心將領叛變篡位!

簡介為了防止持有虎符的將領造反,皇帝除了將虎符一分為二,立下規矩,如果使節不拿虎符去軍隊與將軍驗合,即使太子駕到,也無法左右軍隊調遣

千鈞萬馬什麼意思

歷史上有很多關鍵性的小物件,看著不起眼,威懾力卻極大,有時能輕易改變歷史程序。兵符,是古代調兵遣將的一個重要的憑證,“虎符”是兵符的一種,又稱兵甲之符,是皇帝授予最高將領調兵遣將的信物,但你若認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那就錯了,因為皇帝作為最高的軍事統帥和實際權力的擁有者,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將身家性命都交給一個“異姓”的將領。

所以“虎符”是一人一半,一半留在皇帝或者太后手裡,一半在最高將領手中。遇到重大軍事決斷時,由朝廷使節手持虎符的右半部分,跟將領手中虎符的左半部分驗合後,軍令才得下達。

中國的文字詞彙是很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漢語裡有一個詞是“符合”,就是根據兩半虎符驗合後確認無誤,才有了這個詞語,這兩半虎符形狀銘文都是相同的,背面各有榫卯,應,就如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樣,只有同為一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

古代一枚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皇帝為何不擔心將領叛變篡位!

那麼虎符為什麼稱“虎符”呢?在春秋戰國時期,兵符經常被做成老虎的形象,在“四神”中,老虎是戰神,虎與龍相隨,而龍最終也成為帝王的象徵。虎代表西方,也稱白虎,象徵著軍隊殺伐決斷的銳氣,老虎是森林之王,有著王者的威懾力,也代表王的形象。

目前發現的秦朝時期的虎符有4件,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新郭虎符銘文有錯金銘文四行四十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毋會符,行殹(也)。”

其中“右在王”,說明右為尊,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皇帝手持的是虎符的右半部分。秦始皇用的虎符,秦陽陵虎符銘文也刻有“右在皇帝”的字樣。

古代一枚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皇帝為何不擔心將領叛變篡位!

而從漢朝到隋朝,虎符的形狀,銘文雖然有變化,但材質和“右在王”始終沒變,材質是銅質為多。魏晉南北朝時期,虎符沿用不衰,不過虎符大都是與詔書同時使用的。

唐朝因為避諱老虎,就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改為“龜符”,元朝時期用虎頭牌。

古代一枚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皇帝為何不擔心將領叛變篡位!

關於虎符最有趣的歷史故事是——信陵君圍魏救趙。公元前257年,秦國突然發兵將趙國邯鄲圍得跟鐵皮桶一樣,眼看趙國就要亡國了,魏國將領晉鄙出於盟友的情誼,帶著十萬人馬浩浩蕩蕩地去了,一去就慫了,把軍隊駐紮在外面涼快,就是不進去援助。

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與魏王夫人如姬合謀盜取了魏王的虎符,取晉鄙而代之。最終大破秦軍,挽救了趙國,可見一枚虎符的威力,幾乎等同皇權。

古代一枚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皇帝為何不擔心將領叛變篡位!

虎符如此厲害,皇帝怕不怕持有虎符的將領造反?

要說一點不怕也不可能,自古兵權就是最敏感的,即使沒有虎符,皇帝對高階統帥的防範心也是極強的,他們會想出種種辦法節制統帥的權力,比如岳飛,在勝利在望的時候,就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要說虎符的威力,諸葛亮可謂深諳此道,當年曹操因赤壁之戰向北退兵,諸葛亮俘獲了守南郡的將領,取得了虎符,用虎符詐調出曹兵救出南郡,可見士兵是認“符”不認人啊,用虎符便可以“以彼攻彼”。諸葛亮命張飛襲取荊州,佔領襄陽,兵不血刃連續拿下三座城池,可見虎符小則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大則決定一個國家的存亡,十分重要。

為了防止持有虎符的將領造反,皇帝除了將虎符一分為二,立下規矩,如果使節不拿虎符去軍隊與將軍驗合,即使太子駕到,也無法左右軍隊調遣。

古代一枚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皇帝為何不擔心將領叛變篡位!

漢武帝時期,太子劉據曾經想去調兵,卻因軍隊見不到虎符,拒絕為他賣命,虎符的權威可見一斑。

所以,宋朝時皇帝會在軍隊中安插監軍,監視將領的一舉一動,而將領的家人也會北“安排”進皇宮,好生照料,如果將領有反心,立馬斷子絕孫,這一招也真夠損的。

在忠君思想很嚴重的古代,有魄力造反的將領還是少數,除非皇帝實在沒用,不得民心,或者這個將領像趙匡胤一樣,具有極高的威望,眾望所歸,否則要想造反成功,僅憑一枚虎符,無異於痴人說夢。

信陵君如果不是信陵君,就算他有虎符又怎樣?為了調遣軍隊,他將晉鄙打死,卻沒人敢質疑,僅僅因為他是信陵君而已。

古代一枚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皇帝為何不擔心將領叛變篡位!

宋朝時期,趙匡胤解除了將領的兵權,“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像兵符、虎符這樣的東西更是形同虛設了。

至於說權臣篡位弒殺皇帝,歷史上也有很多,大臣謀反的並不比將軍少,不管怎麼說,虎符還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物件,它背後象徵的皇權十分有力量,甚至可以用它來弒殺皇帝,也是不得不慎重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