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瓜果飄香的山頭 藏著一部脫貧“山字經”

簡介在敢於嚐鮮的一批“明白人帶頭人”的示範帶動下,沿溪村家家戶戶都種起了荔枝,種植面積從100多畝發展到1000餘畝,2020年全村荔枝收入達280餘萬元,戶均10餘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示範村

有瓜果有哪個字拆開來看有什麼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黃牆、翹瓦、露臺,一排排別緻的三層小樓前,種著紅紅綠綠的小米辣,轉過街角,還能與幾株青木瓜不期而遇。下午時分,陽光下群山環抱的南溪河畔,沿溪村美得有些不像話。

“孩子4歲時,媳婦嫌家裡窮,跑了。”聊起從前的日子,39歲的何會成抿抿嘴角,有些不太好意思開口。

其實,他的故事在這個只有28戶的小村裡並不是秘密。作為一個易地扶貧搬遷組建的新村,村裡人都有著相仿的記憶——陰暗潮溼的泥巴房,在山地上種植的苞谷和水稻幾乎只夠溫飽,家裡有孩子進城上學就得舉債……

2013年建檔立卡時,沿溪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200元;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已經整整翻了近15倍,達到3萬餘元。

靠什麼?“黨員幹部把頭帶,人民群眾富得快”,村口牆上醒目的弧形宣傳標語中間,一串嬌豔欲滴的荔枝圖片,就是答案。

沿溪村所在的屏邊苗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南部,百年滇越鐵路穿境而過,“三山四河六面坡”的地理條件和歷史因素一度阻隔著這裡的經濟發展。

“位於北迴歸線以南的屏邊,四季溫暖,全縣100%的山地面積中,最大海拔高差達兩千多米,形成了獨特的立體小氣候。”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以來,在屏邊工作生活多年的縣委書記蘇暢清晰地認識到,依靠科技、發展產業才是山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山文章。”

於是,在“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理念的帶動下,成片的荔枝、獼猴桃和枇杷逐漸在屏邊不同海拔的山上安了家。

海拔300多米的沿溪村瞄上了“妃子笑”荔枝。2012年,在鄉鎮幹部的勸說下,何會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加入了村裡第一批種荔枝的行列。

“一開始我只種了5畝。”讓他沒想到的是,小小的果子很快讓他嚐到了致富的甜頭,“今年我透過微信就賣出了一噸多,客戶從昆明到湖南、上海、福建都有,一公斤能賣到40元……”聊起現在的生活,已重新組建家庭的何會成打開了話匣子,眉宇間也漾出了自信與神采。

在敢於嚐鮮的一批“明白人帶頭人”的示範帶動下,沿溪村家家戶戶都種起了荔枝,種植面積從100多畝發展到1000餘畝,2020年全村荔枝收入達280餘萬元,戶均10餘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示範村。

50多公里外,海拔1200多米的山頂上,紅心獼猴桃則是大份子村的“主打牌”。

“我第一次來的時候,村裡的面貌一片髒亂差,灌溉得靠人背馬駝,甚至山下到村裡的路都還沒有修通。一個字,就是窮!”4年前,從部隊轉業的田波偶然來到了這個離縣城並不算遠的山頂小村,在被優美生態吸引的同時,更感慨於村民們艱難的生活狀態。

“我們在村裡流轉了360畝土地,42戶農戶中,有38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縣裡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政策支援下,他決定留下來,開始一個與獼猴桃有關的產業夢。

綠皮紅心,甜美多汁,比全國其他產地早熟近一個月的屏邊獼猴桃很受市場青睞。問題是,從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如何跨越到規模化的高品質種植?

“靠科技支撐!”田波毫不猶豫地回答,這與“記住鄉愁”一道,被寫進了他創辦的本源達農業開發公司的發展理念中。“這幾年,村裡已經搞了53期技術培訓,受益800多人次,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獼猴桃專家鍾老師也來給我們講過課!”

“‘群眾點菜+組織配菜+基地上菜’的農村實用技術模式,讓每戶農戶都至少掌握了一門實用技術。有的村民已經從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成長為技術能手,甚至成了‘土專家’。”常常下鄉的副縣長萬執政,親眼見證了不少村民的成長。

“每到育苗、環剝這些關鍵生長環節,都有技術人員來給我們做指導。”有關果樹栽培的專有名詞,如今的何會成已經是張口就來。在漢、苗、彝、壯多民族聚居的沿溪村,這也是村民們日常聊天的高頻詞。

山綠,果香,日子甜。蜿蜒的山間公路兩側,風貌各異的果樹扮靚著綠意蔥蘢的大山,一串串沉甸甸的“金果果”,使得“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已經不再是苗鄉人家遙不可及的夢。

談起未來,正在學習母枝修剪技術的何會成滿是憧憬,“我想多學些技術,讓我的荔枝樹品質更好,產量更高,賣得更多!”(張 琦 趙漢斌 劉園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