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高淳人有多喜歡戲曲?從萬壽臺管中窺豹,領略地方民俗風情

簡介萬壽戲臺據考證,在高淳多如繁星的戲臺之中,位於南京市高淳區固城街道以南約五里的劉家隴村的萬壽戲臺(劉家壠戲樓),被認為是高淳區乃至江蘇省現存的最古老的戲臺

黃色臉譜代表是什麼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還記得,在小編的童年的記憶裡,我的外婆特別喜歡看戲。每當家附近的戲臺有戲曲演出,外婆便搬張凳子去戲臺下等著好戲開場,臺下黑壓壓一片全是等待看戲的高淳老鄉。後來外婆年齡大了,擠不動了,只好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戲。類似這樣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淳人有多喜歡戲曲?從萬壽臺管中窺豹,領略地方民俗風情

萬壽戲臺修繕前

在高淳這塊土地上,像外婆這樣的戲迷比比皆是。趕廟會要唱戲,祝壽要唱戲,重大節慶更要唱戲

……

這一唱便是連續好幾天。數百年來,戲曲已成為高淳老百姓生活中如柴米油鹽般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甚至還把唐玄宗李隆基奉為戲曲界的保護神,戲班子成員在後臺供奉其牌位或神像。每當準備出場時,都少不得先叩拜戲祖,求保佑勿忘臺詞、勿卡殼。戲班走到哪裡,神像牌位就被帶到哪裡。

高淳人有多喜歡戲曲?從萬壽臺管中窺豹,領略地方民俗風情

戲祖~老郎神(原型李隆基)

也正是由於人民對戲曲的無限熱愛,高淳地區自元代起便不斷產生地方特色劇種,保留至今的有宗教法會演變而來的高淳陽腔目連戲,有純正高淳方言清唱的《高拔子》和《高淳高腔》;還有感謝天地、祈求豐收的“唱秋戲”或“青苗戲”, 以及“盂蘭會”, “血盆會”, “觀音會”,“元寶會”, “燈油會”等各種形式的戲曲演出。

隨著戲曲的繁榮,戲臺也隨之湧現。據統計,高淳區現存的古戲樓超過30 座,大都修建於明清時期,且通常與祠堂廟宇建築共同出現,兼具祭拜和娛樂的作用。現已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戲樓就有東壩東嶽廟戲樓、淳溪吳祠觀樂臺戲樓、滄溪三元觀戲樓和固城劉家壠戲樓(萬壽戲臺)。

高淳人有多喜歡戲曲?從萬壽臺管中窺豹,領略地方民俗風情

萬壽戲臺

據考證,在高淳多如繁星的戲臺之中,位於南京市高淳區固城街道以南約五里的劉家隴村的萬壽戲臺(劉家壠戲樓),被認為是高淳區乃至江蘇省現存的最古老的戲臺。

相傳元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村民在劉家隴村建造了一座祠山廟,以求風調雨順。祠山殿前附帶建成的小戲臺就是萬壽臺了。清乾隆十四年,重建戲臺於廟前廣場,規模得以擴大。嘉慶元年,人們又集資捐款對戲臺進行修繕。其後,又經光緒年間及民國20年兩次大修。直至20世紀90年代,戲臺內部設施雖有不同程度毀損,但原貌猶存。2000年,有關部門對其進行保護性重修,萬壽戲臺得以重見天日。2002年,萬壽戲臺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高淳人有多喜歡戲曲?從萬壽臺管中窺豹,領略地方民俗風情

重修的萬壽戲臺

從前,農曆十月初十是祠山廟會,村民們以慶祝“祠山大帝”的生辰及秋收為由,在該戲樓上唱戲。每逢此時,不僅本地人早早等著看戲,甚至安徽狸橋等周邊地區百姓也趕來湊熱鬧。萬壽戲臺下摩肩接踵,人頭攢動,而好戲則是一場接一場,晝夜不停歇。如此一連好幾天。

如今,當我登上這座古老的戲臺,撫摸著這些雕樑畫棟的部件懷舊時,似乎仍能想象出當時戲曲演出的盛況,而由那熟悉的鄉音所構成的唱腔彷彿穿越了歷史,飄到我的耳邊。思緒也不禁飛到了千百年前,在這磚木結構的戲臺上,戲曲演員們聲情並茂地演繹著故事。因為“戲子”社會地位較低,而看戲的人是高尚的君子,因此,戲樓臺口通常朝北或西面。俗話說“君子朝南,小人面北”嘛。另外,戲臺的臺口高低也要合適。在距戲臺30—50 米遠處,我們的視線可以平視戲曲演員,無需仰頭看就挺適宜。

高淳人有多喜歡戲曲?從萬壽臺管中窺豹,領略地方民俗風情

戲臺裝飾木雕

懷著虔誠的心,漫步於萬壽戲臺附近,繼續仔細打量。萬壽戲臺三面牆合抱至前臺邊間,整座戲臺分為上下二層,面闊小三間,前身凸出,可三面看戲。戲臺頂部飛簷翹角,抬頭便可見魁星式藻井。簷口、梁枋均雕刻有精美的且有吉祥寓意的紋飾,傳統建築之美盡顯。

如今,萬壽戲樓後臺的板壁上,仍完整留存著光緒三十一年農曆七月二十日“全福班”演出,以及民國初年演出時的節目單。包括《天關樓》《龍鳳旗下》《白虎堂》《定軍山》《女綁子》《置田莊》《磨豆腐》《北良關》《渭水河》《朝賀》《朱沙痣》和《遺翠花》等 20 多個曲目。

高淳人有多喜歡戲曲?從萬壽臺管中窺豹,領略地方民俗風情

戲臺內景

歷史悠久的萬壽戲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的每一根柱子,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高淳人的驕傲,同時也為傳統建築,地方戲曲,藝術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的資料。如若你也對戲臺感興趣,歡迎來高淳參觀欣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