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簡介如今,城市裡很容易見到木槿花,但大多是紫色,我覺得它們沒有白花美,紫色的花,也完全讓人聯想不到食物,但我一見到,就會想:這是木槿啊,小時候奶奶的園子裡有一棵,它開白花,花很好看、也很好吃

矮冬青樹果實能吃嗎

木槿是夏花,又名“朝開暮落”,紫花很常見,但我記憶中的木槿,一直開白花。

我們方言的讀音類似於“木吉花”,於是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小時候見到的那樹白花,是木槿。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白色木槿

奶奶家的院子地勢稍高,沿著院邊用磚頭壘起,下面低一米多處,便是菜園子,園子要比院子還大,旁邊有一口井。

奶奶的菜園子,裡面有一個小世界

,首先整個菜園子四周,都種著冬青樹,圓圓的一棵挨著一棵,它們像籬笆似的,把菜園子圍了起來,又比籬笆漂亮多了。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樹如其名,冬青樹一年四季,葉子常綠,這首先就很可愛,

即使冬天,奶奶的菜園子還是綠的。

冬青樹結的果子很小,大紅色,構造有點像花椒,但比花椒大,表面光滑,不能吃也不好看,但小時候見到總是想摘,摘下來,剝開外層紅色的皮,裡面是橙色的小種子,也沒什麼用,剝完丟掉,摘一個再剝,孩時把時間花費在沒用的事上,是無所謂的。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菜園子左下角那裡,種著一片韭菜,印象裡,韭菜總也吃不完,割一茬、長一茬。

有時臨到炒菜,想起要韭菜,奶奶便給我一把菜刀,讓去割韭菜,

菜刀磨成銀色的薄刃,齊著韭菜青白的根割過去,會流出汁液來

,它們順著韭菜根又流進土裡,我總不想碰到那些汁液,會黏手,緊握韭菜腰,回去一把放在桌子上,以為大功告成,奶奶又會說:去,把韭菜洗洗。

緊挨著韭菜,種的是辣椒,小時候還不知道什麼朝天椒、燈籠椒,奶奶的菜園子裡,年復一年都種的線椒,它們總是先後不一地紅起來,有的辣椒紅一半、綠一半,

先紅的辣椒會先被吃掉

,生辣椒剁碎,加些搗好的蒜、鹽和醋,不潑油,就吃那股有衝勁的生辣椒氣息,勁道的手擀麵裡,一勺又一勺的加,吃不出一絲膩味來。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黃瓜肯定少不了,如今超市裡賣的不論大棚黃瓜,還是旱黃瓜,都是綠色的,可是為什麼叫“黃瓜”呢?小時候我認識的黃瓜,確實是黃色的,那種透著青翠的黃,

爺爺用竹子搭好瓜架,它們卷著圈兒的藤蔓上,就會長出尾巴帶黃花的小瓜來

,稍長大一些的黃瓜,偷著早早摘下,清水一洗直接吃,脆、嫩、甜。

長得圓圓胖胖的老黃瓜,口感當然差很多了,但有個十分好玩的吃法,胖黃瓜對半切開,筷子從瓜瓤中間戳下去,抽去筷子,撒上白糖,甜脆甜脆的,老黃瓜搖身一變,成甜瓜啦。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黃瓜的鄰居是茄子,茄子開淡紫色的小花,長到差不多大時,也要給它們搭架,每一棵茄子旁,豎一根比它高的棍子,用舊衣服撕成的布條綁起來,否則它們撐不住那大肚茄子,

奶奶種的一直是圓茄子,紫皮油亮,圓滾滾的,有點沉笨

,每次摘茄子,總是得把它們抱在懷裡。

那些常見蔬菜,園子裡似乎都有,除了菜,菜園邊上還種著好幾棵樹,臨著水井那頭,有顆櫻桃樹,有些瘦矮,似乎是被旁邊的大楊樹遮著陰,它長不高,記憶我很少攀著它去摘櫻桃,因為屋後面還有兩顆更大的櫻桃樹呢。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構樹

櫻桃樹對面是棵構樹,講名字很多人不認識,但沒準兒都見過,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假楊梅”,果子是橙紅色的,跟楊梅很像,看起來很誘人,實則不能吃,黏黏的、臭臭的,不太招人喜歡。

再往右邊,就是那棵木槿樹了,它也長得瘦小,也是被園子外的大樹搶去了陽光,但每年夏天,都會開一樹的白花,中間花芯那裡帶一點點粉紅,

兒時少思慮,花雖清麗,但不會起什麼多餘感觸。

奶奶拿一個小籃子,帶著我摘木槿花,掰著它的細條枝幹,踮起腳,儘可能地想把每一朵花都摘下來,有次摘花,觸到了毛毛蟲,我們方言叫“洋拉(二聲)子”,攻擊性十分強,一觸到,像被千萬個小針刺燒,刺痛撓心,我便蹦蹦跳跳,喊叫著說:不摘了,不摘了。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花摘回來,清水洗淨,加些白麵,上鍋一蒸,就可以吃了,味道帶著一絲絲甜,口感似乎和青菜差不多,說不上好吃,圖個新鮮。

後來,在別處,我再也沒有吃過木槿花麥飯,也從來沒見有人這麼吃過,媽媽也沒有做過,

於是木槿花麥飯,似乎成了我和奶奶之間特有的記憶

我孩時吃著那一碗冒著熱氣的、白呼呼的飯時,一定想不到,長大後,那麼簡單、不起眼的一碗飯,竟成為了我與奶奶之間,一種獨一無二的牽絆。

奶奶的菜園子,記憶中的木槿麥飯

如今,城市裡很容易見到木槿花,但大多是紫色,我覺得它們沒有白花美,紫色的花,也完全讓人聯想不到食物,但我一見到,就會想:這是木槿啊,小時候奶奶的園子裡有一棵,它開白花,花很好看、也很好吃。

我們總以為能被記住的,會是那些轟轟隆隆而來,碾破平常的浩大,但歲月沉沉,流鐫過後,才發現那些平靜入微的瑣粹,早已不經意間深入人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