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 由 科學薛定諤的貓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1-10-22
簡介在被人類收編後,圈養大熊貓朝著與野生熊貓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性格變得更溫順,鋒利的獠牙和爪子也只作為進食和攀爬的工具,攻擊性大大減弱,更多時候它們只需要賣萌,像個懂事的孩子

南極熊貓能生存嗎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我超兇的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規律,而四體不勤的大熊貓似乎正挑戰著這一法則。

但其實,外表憨厚的熊貓在被人類收編前一直都是兇悍地存在。

大熊貓在國內最早的讀法是“貓熊”,基因測序表明它屬於食肉目的熊科動物。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朗讀方式由直書的從右往左,改成了橫書的從左往右。在一次四川的博物館展覽中,閱讀習慣尚未調整的遊客將“貓熊”兩字從右往左讀變成了熊貓,就誤打誤撞成了現在的讀法。

熊貓的戰鬥力並不弱,古人早已把它歸類為猛獸,神話傳說中蚩尤的坐騎就是熊貓。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熊貓咬合力強但捕獵技巧弱,生性不好鬥,所以很少見到它兇猛的一面。

咬合力是衡量動物殺傷力的指標之一,指的是動物為了嚼碎撕裂硬物的上下裂齒的力量大小,熊貓咬合力在食肉目動物中位列第五,力敏電阻資料顯示熊貓的最大咬合力為1850牛頓,接近獅子。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但咬合力並不等於戰鬥力,兇猛的野獸主要依靠捕獵技巧對其它動物產生威脅。

例如獵豹捕獵時會撕咬獵物的喉嚨,這個部位不需要多大的咬合力就能致命;鱷魚咬住獵物會拖入水中翻滾,利用身體增加牙齒的撕裂能力;鯊魚鋸齒狀的牙齒可以更好地切割獵物,這些因素都不僅僅是咬合力那麼簡單。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熊貓能生存百萬年,因為它本身就是野獸

透過碳14定年法測定化石,顯示熊貓最早存在於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這時期人類才剛和猿類從進化上分道揚鑣,熊貓就已經存在於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幾乎沒有天敵。

成年雄性熊貓的站立身高可達1。8米,體重250斤,單挑幾頭狼沒問題。2011年,四川平武縣拍攝到野生大熊貓撕食牛羚屍體,大快朵頤的場面。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大熊貓攻擊飼養員和遊客的案例並不少,2016年12月17日,四川的天台山野化培訓中心,進行野化訓練的大熊貓“喜妹”襲擊了飼養員,送醫檢查發現飼養員的雙手腕骨被咬斷,左手掌約三分之一被咬掉,四肢肌肉都被嚴重咬爛,前後輸血共4000cc。

在被人類收編後,圈養大熊貓朝著與野生熊貓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性格變得更溫順,鋒利的獠牙和爪子也只作為進食和攀爬的工具,攻擊性大大減弱,更多時候它們只需要賣萌,像個懂事的孩子。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熊貓能生存百萬年而不滅絕的另一大原因是改吃素,這也讓人產生熊貓不是野獸的錯覺。

物種滅絕往往與氣候和食物有關,258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生物棲息地減少,許多動物遭到滅頂之災,此時冰川運動覆蓋了中國大部分地區,而寒流到達秦嶺被阻擋,東南暖溼氣流使秦嶺南坡變得宜居,這也成為了許多動物的棲息場所,包括熊貓。

為了生存,熊貓不得不由吃肉改為吃素,最終選擇了一種四季常青的植物,竹子。

人類能夠嚐到肉味,覺得肉比蔬菜好吃,是因為我們味蕾上存在一種鮮味受體Tas1r1基因,熊貓同樣如此。但熊貓的Tas1r1基因在適應環境過程中,變成了無法正常編碼蛋白質的假基因,熊貓從此對肉類食之無味,因而以竹子作為主食,它們的臼齒逐漸變大,適於磨碎竹纖維。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竹子佔了大熊貓食物量的99%以上,但大熊貓體內並沒有消化竹子纖維的基因,只能依靠腸道菌群消化,消化率只有17%。因此,大熊貓每天都需要排便幾十次,為了補償供能效率低的問題,熊貓每天有55%的時間在進食。

竹林不僅可以作為熊貓的食物,有時也能成為避難場所,遇到更兇猛的動物,它們會躲在錯綜複雜的灌叢和竹林或是爬樹躲避。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野生熊貓的繁殖能力並不弱,和同屬熊科的棕熊差不多,種族能延續百萬年也不奇怪,繁殖能力弱的是圈養大熊貓。

1972年贈與美國的一對大熊貓,在10年裡產下的五隻幼崽全部夭折。圈養熊貓的繁殖需要人工干預,即便這樣繁殖率也不高,所以印象中熊貓似乎非常“脆弱”,隨時可能滅絕。

野生熊貓的戶外領地大,繁殖期時會聚到一起實行群婚制,幾隻雄性相互競爭,雄性和雌性都可與多個異性交配,繁殖能力並不弱。而圈養大熊貓實行婚姻包辦,不容易找到合適配偶,並且母熊貓發情期短僅兩天,不少圈養熊貓天生失去一些能力,雄性還需要學習交配,這是圈養熊貓生育率低的根本原因。

2000年之前的資料顯示,野生大熊貓成年後的繁殖比例超過95%,而圈養大熊貓為26%。

四體不勤的熊貓存在800萬年而不滅絕,這違背自然規律了嗎?

自然環境並未將熊貓嚇跑,反倒是人類活動導致熊貓變成瀕危物種。

幾次冰期結束後,熊貓棲息範圍很快恢復,5000年前在廣西來賓,骨骼和陶片證實大熊貓曾和人類在同地點生活過。然而隨著中國原始農業文明的開始,高海拔地區人口急劇減少,許多原始林地被開墾,森林竹林被毀,熊貓棲息地減少最終導致大熊貓數量減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