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簡介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五卷新編張仲景註解發微論二卷(宋)許叔微撰元刻本許叔微,字知可,南宋真州白沙(今江蘇儀徵)人

骨片主治什麼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南京圖書館又曬了它們的館藏珍貴古籍,這次有醫家傳世名作

《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新編張仲景註解發微論》

,典型元刻本風格,版刻粗獷,墨色濃重,草筋紙刷印。存世僅三部。

曾入選南圖十大珍本的元刻本《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正文前有柳如是小像一幀,書中並有柳如是校,黃丕烈、丁丙跋。

本期是南京圖書館古籍線上展的第五期,內容為

遼金元刻本

(圖文來自微信公號“南京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 (宋)陳師文等撰

指南總論三卷 (宋)許洪撰

增廣和劑局方圖經本草藥性總論一卷 元刻本(指南總論配明抄本)

黃丕烈、嚴元照跋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陳師文,宋臨安(今浙江杭州)人。精醫術,曾任尚書庫部郎中、提轄措置藥局等職。許洪,南宋醫家,曾任太醫局助教,並差充四川總領所檢察惠民局。

是書為北宋徽宗大觀年間的官修成藥方書,曾廣泛流行,版本眾多,然今宋本未見。此元本書凡十卷:卷一諸風附腳氣;卷二傷寒附中暑;卷三諸氣附脾胃積聚;卷四痰飲附咳嗽;卷五諸虛附骨蒸、痼冷附消渴;卷六積熱、瀉痢附秘澀;卷七眼目、咽喉口齒;卷八雜病、創腫傷折;卷九婦人附產圖;卷十小兒附諸湯、諸香。凡七百八十八方。

框高19。8釐米,寬13。4釐米。半葉十五行,行二十四至二十六字,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黑口,雙魚尾。鈐“曾藏汪閬源家”等印。國家名錄號02910。

韻補五卷(宋)吳棫撰

元刻本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吳棫(約1100-1154),字才老,舒州(今安徽潛山)人。音韻學家、訓詁學家。

本書將舊籍古韻與宋人所用古韻互相比較,從而考定古韻的通轉,為上古音韻研究的開山之作。

全書五卷,卷一“上平聲”,卷二“下平聲”,卷三“上聲”,卷四“去聲”,卷五“入聲”。

框高23。6釐米,16。7釐米。半葉十行,行字不等,小字雙行,行二十四字,左右雙邊,上下黑口,雙對魚尾。鈐“安樂堂藏書記”、“香巖審定”等印。國家名錄號00378。

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五卷新編張仲景註解發微論二卷

(宋)許叔微撰

元刻本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許叔微,字知可,南宋真州白沙(今江蘇儀徵)人。紹興二年進士,精於醫,醫家稱之為許學士。著有《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類證普濟本事方》等。

《百證歌》將張仲景《傷寒論》以七言歌訣的形式歸納為一百種證候歌,並加以註釋而成。《發微論》論述了傷寒的具體診法、治法及用藥方法。二者均為醫家傳世名作。

書名中“新編”、“張仲景註解”等字樣,無實際含義,僅是書坊刻書時為求出新所加。此書今存最早傳本為元刻本,存世僅三部。另兩部分別藏於國家圖書館和日本。南京圖書館所藏此部與國圖藏本不同版,有典型元刻本風格,版刻粗獷,墨色濃重,草筋紙刷印。

框高18。9釐米,寬12。3釐米。半葉八行,行十七字,小字雙行,行二十字。左右雙邊,細黑口,雙對黑魚尾。鈐“顧西津”印。國家名錄號00650。

四書章句集註二十八卷(宋)朱熹撰

元刻本

(孟子集註卷三至四配清咸豐九年抄本)

蔣培澤、高望曾、丁丙跋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朱熹自《禮記》抽出《大學》《中庸》二篇作注,稱章句,又集合諸儒之說作《論語》《孟子》集註,合刊稱《四書章句集註》。朱子以《四書》為儒學最重要的文獻,此書為其畢生精力所成,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作,也是元明清三代科舉考試標準。

李致忠先生根據此書的版式風貌、避諱字、標抹現象以及《音考》字型與正文不同,推定此本為“宋常州州學刻元增刊音考本”。

框高18。9釐米,寬14。1釐米。半葉七行,行十五字,小字雙行同。左右雙邊,白口,雙順黑魚尾。鈐“萬卷堂印”、“項氏少溪主人子信篤周家藏”、“鴻城蔣懷堂珍藏”、“袁又愷藏書”、“吳越錢氏鑑藏書畫”、“芥青”、“錢唐丁氏正修堂藏書”、“當歸草堂”、“松老”、“濟陽文府”、“泉唐丁氏竹舟申松生丙辛酉以後所得”等印。國家名錄號09935。

新編方輿勝覽七十卷(宋)祝穆輯

元刻本(卷十五、二十二至二十七、三十六至五十配抄本)

丁丙跋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祝穆( ?-1255 ),字和甫,崇安人(今福建武夷山市)。師從朱熹,又編有類書《事文類聚》。

正文七十卷,主要記載南宋各地風俗、人物、題詠等內容,特別是名勝古蹟中的詩、賦、序、記等。四庫提要稱其“蓋為登臨題詠而設,不為考證而設”。

框高17。2釐米,寬11。8釐米。半頁十四行,行二十三字,黑口,左右雙邊,雙順魚尾。鈐“吳城”、“吳興張鈞衡石銘氏收藏舊槧名鈔之記”、“吳興張氏適園收藏圖書”、“曾經藝風斟讀”、“荃孫”等印。國家名錄號02874。

疊山先生批點文章軌範七卷

(宋)謝枋得輯

元刻本(卷一至三配清抄本)

丁丙跋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謝枋得(1226-1289),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寶祐四年進士。宋亡不仕,後因領軍抗元被殺。諡文節。著有《疊山集》。

全書共七卷。卷一至二放膽文,卷三至七小心文,以“侯、王、將、相、有、種、乎”分集標之,選錄漢至宋十五名家文章共六十九篇,並加以批註圈點。目錄後有門人王淵濟題跋。

框高18。4釐米,寬11。8釐米。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或左右雙邊,線黑口,雙對黑魚尾。鈐“仲魚手校”、“八千卷樓珍藏善本”、“泉唐丁氏竹舟申松生丙辛酉以後所得”、“嘉惠堂丁氏藏書之記”等印。國家名錄號03178。

韻府群玉二十卷 (元)陰時夫輯

(元)陰中夫注

元刻本(卷一、五至十二、十七至二十配明刻本)丁丙跋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陰時夫,名幼遇,字時夫,奉新(今江西奉新)人。其兄陰中夫,為此書作注。

全書依一百零六韻組織,收字八千餘個,並集典故詞藻逸事於各韻之下。

框高20。6釐米,寬12。9釐米。半葉十行,行字不等,小字雙行二十九字。左右雙邊或四周雙邊,黑口,雙魚尾。鈐“三橋居士”、“文印元發”、“文印從鼎”、“八千卷樓珍藏善本”、“善本書室”等印。國家名錄號02924。

書義矜式六卷(元)

王充耘撰

元刻本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王充耘,字耕野。江西吉水人。元統元年進士,授吉安路同知永新州事。晚年專研《尚書》。

此本摘錄《尚書》文句為題,各作範文一篇。因所作文章採用了八比法,故現在一般稱此書為八股文的濫觴之作。

全書共六卷:卷一虞書、卷二夏書、卷三商書、卷四至六週書。

框高18。7釐米,寬12。2釐米。半葉十四行,行二十三字。上下黑口,四周雙邊,雙順黑魚尾。鈐“安樂堂藏書記”、“東郡楊紹和字彥合藏書之印”、“楊氏海源閣藏”等印。國家名錄號00231。

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前集五卷後集五卷

(元)楊朝英輯

元刻本

柳如是校 黃丕烈、丁丙跋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楊朝英,生卒年不詳,號澹齋,青城(今山東高青)人。元代後期散曲作家。

正文前有柳如是小像一幀。正文分前後兩集各五卷,前集卷一有燕南芝菴先生所撰唱論,並大令十首,皆宋金人詞;卷二至卷五為小令。後集卷一為小令,卷二至卷五為套數。共選五十三人之作。

蝴蝶裝。框高16。8釐米,寬11。3釐米。半葉十六行,行二十六至二十七字不等,左右雙邊或四周單邊,細黑口,雙順魚尾。鈐“牧翁”、“惠香閣讀書記”、“女史”、“黃印丕烈”、“何元錫”等印。國家名錄號01261。

漢隸分韻七卷

元刻本

丁丙跋 存三卷(五至七)

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線上展:珍稀元刻本10種

不著撰人名氏,亦無時代。其分韻,以一東、二冬、三江等標目,是元韻非宋韻。其書取洪适等所集漢隸,依次編纂,並逐一辨析各碑字跡異同。

全書凡七卷:卷一天下碑錄、卷二隸字假借通用例、卷三至四平聲、卷五上聲、卷六去聲、卷七入聲。

框高21。3釐米,寬14釐米。半葉六行,行十字,小字雙行不等。四周雙邊,上下線黑口,雙順魚尾或單黑魚尾。鈐“乾隆五十有七年遂初堂初氏記”、“八千卷樓藏書印”、“錢唐丁氏正修堂藏書”、“八千卷樓”等印。國家名錄號0993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