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漫說陳楚文化(一)

簡介東夷部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勢力範圍從陳地漸次東移,分佈於豫東、山東、蘇北、皖北和遼東半島,對中華早期文化和民族血脈的形成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楚文化文稿靠譜嗎

漫說陳楚文化(一)

太昊伏羲陵

羲皇子孫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的聖地!

作者:王劍

這裡所談及的陳楚地區,即今河南周口所轄區域與安徽西北部分割槽域。這裡位於中原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陳楚地區的行政、文化中心過去一直在淮陽。淮陽古稱“宛丘”,上古為太昊伏羲之墟,神農所都之地,夏為豫州之域,商為虞遂封地;西周分封,武王封舜後媯滿於此,建立陳國;春秋末年,楚滅陳,陳為楚北方重鎮;戰國後期,楚徙都於此,陳城為“郢陳”,史稱“陳楚”。所謂陳楚文化,概指產生髮展於陳楚地區的一種地域性文化,是有史以來生活在陳楚地區的人們所共同創造的一切文化的總稱。

漫說陳楚文化(一)

中華文化是多種地域文化交流、融匯的產物,陳地正處在多種地域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對中華主體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種地域文化的形成,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即歷史發展、地理位置以及上述二者相結合而形成的歷史區位關係。陳地地處中原,這裡自然環境優越,又是上古時期各種政治勢力相互交接、爭奪的地區,歷次朝代更迭、文化演進都對陳地產生巨大的影響。特殊的地域位置,為陳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漫說陳楚文化(一)

從地理環境上看,陳地屬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大致以沙潁河為界,以北為黃河沖積平緩平原區,以南為淮河及其支流沖積湖沖積低緩平原區。這裡土地平曠,河流眾多,土質疏鬆肥沃,降水量適宜,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陳地兼有南北地理條件之長,具有發展農牧業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陳地地處豫東要衝,疆域廣袤,無山水阻隔,交通便利。《史記·貨殖列傳》載:“陳在楚、夏之交,通漁鹽之貨,其民多賈。”清初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說,陳地“控蔡、潁之郊,綰汴、宋之道。淮泗有事,順流東指,此其經營之所也”“又其地原溼沃衍,水流津通”。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條件,使之融匯南北,包容四方,熔鑄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風格。

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陳楚文化包括先陳文化、媯陳文化、陳楚文化三個延續的階段。

漫說陳楚文化(一)

01

先陳文化

先陳文化指在周代陳立國之前,在陳地由東夷部族創立的文化。

陳地的土著文化是東夷文化。《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陳,太昊之墟。”大量的地下考古發現和地上文物遺存與古代文獻記載相印證,證明陳地在公元前40世紀到公元前30世紀確為以太昊氏為首的東夷族世居之地。

近代以來,眾多的考古發現以及考古學文化區系型別的研究成果已經昭示:中華文明起源有多箇中心。許多學者將分散在中華大地上的遠古部族區分為若干大系統或大集團。影響較大是徐旭生提出的西方的華夏、東方的東夷、南方的苗蠻“三集團”說。現代考古表明,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遺存和人類骨骸中,不同地區確實存在文化區別和人類體質差異。以今河南省為界,黃河中上游以仰韶文化為代表,大概與華夏集團的族群有密切關係。黃河中下游,河南東部至魯皖蘇,新石器時代文化呈現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演進序列,當與東夷集團有關。《說文解字》釋解“夷”字為“從大從弓”,即言夷人身材高大,擅長弓箭。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東方居民有高顱,面較高,較闊,身材也較高,並且伴有頭部人工變形及拔牙的風俗。據《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追敘其祖先的來歷,指出在東方的平原上原有一大批自認太昊、少昊後裔的部族。他們以鳥為圖騰,這批部族即是東夷。

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在陳地有較廣泛的分佈。陳地屬於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遺址有商水馬村、太康方城、周口市菸草倉庫等9處;屬於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遺址有西華小白莊、淮陽王禪冢、周口市菸草倉庫等12處;屬於大汶口晚期的遺址有鄲城段寨、商水章華臺、周口水灌臺、項城高寺等18處。

漫說陳楚文化(一)

諸多論家認證龍山文化為大汶口文化的延續,龍山文化在陳地有最典型的遺存。陳古稱“宛丘”,《竹書紀年》載:“太昊伏羲氏元年即位都宛丘。”《淮陽縣誌》載:“宛丘在縣東南。”取名“宛丘”,說明這裡是一塊高地。宛丘在今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處的大連鄉大朱村南,今稱“平糧臺”。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對平糧臺遺址發掘,證實這裡是一處屬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遺址。現已發現了四周的夯土城牆、門衛房、陶質排水管道、高臺建築及灰坑、墓葬等,出土了大批文物。這座古城距今已有4500年,是我國發掘出的最古老的城堡之一。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掘相印證,平糧臺古城遺址即是被稱為“太昊之墟”的宛丘都城。

史載太昊薨葬於陳,太昊陵墓今存淮陽縣城北,春秋前有墓,漢以前有祠,宋明以後各帝王均遣官祭奠。經歷代修建,陵園佔地875餘畝,建築雄偉,殿宇巍峨,是我國帝王級陵廟中大規模的宮殿式建築之一。太昊伏羲被稱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年代及影響早於黃帝、炎帝的民族始祖,所以淮陽太昊陵被稱為“歷代帝王寢陵之首”。

漫說陳楚文化(一)

東夷部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勢力範圍從陳地漸次東移,分佈於豫東、山東、蘇北、皖北和遼東半島,對中華早期文化和民族血脈的形成產生較大的影響。東夷是在中原可堪與華夏抗衡的部族,它與華夏的交往十分頻繁。從中華民族的形成來看,可以說一部中華民族的早期歷史就是華夷對舉的發展史。傅斯年說:“這兩個體系,因對峙而生爭鬥,因爭鬥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進展。夷與商屬於東系,夏與周屬於西系。”其後裔建立了中國古史最具奪目光彩的殷商文化。

(未完待續)

·END·

太昊伏羲陵

編輯:秋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