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簡介一時殺聲四起,高歡軍隊大亂,宇文泰率軍追擊,經此一役,高歡軍隊死傷六千餘人,投降八萬人,最終以宇文泰大勝告終,後來史學將此次渭水之戰又稱作“沙苑之戰”,載入中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之中

西魏距離現在多少年

渭河,黃河的最大支流,它西起甘肅的鳥鼠山,向東流經關中平原,是一條關中的母親河,遠古時期曾孕育了藍田人、半坡人、大地灣人等古文明。到了西周時期,周文王、武王分別在渭河畔營建了都城豐京、鎬京,渭河流域開始出現國家政權,此後相繼出現了秦、漢、隋、唐等王朝。渭河承載著璀璨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川流不息,千年往事如過眼煙雲,空留下折戟沉沙和陳年古蹟。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渭河一景(拍攝於2020年12月26日)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的北魏末期的一段歷史(見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竟然是一個女嬰,不到一歲就駕崩了

),今天我們說一下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後兩國在渭河之畔發生的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為了更好地瞭解這場戰爭,我們把北魏分裂“後三國時期”的形成這個歷史背景說一下。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關中平原主要河流地圖

一、六鎮起義,梟雄群起,北魏衰落

為了抵禦北方的柔然、山胡、高車等遊牧民族的侵擾,拱衛京都長安,北魏先後設懷荒 (今河北張北 )﹑柔玄 (今內蒙古興和)﹑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武川 (今內蒙古武川)﹑懷朔(今內蒙古固陽)﹑沃野(今內蒙古五原)等軍鎮,史稱北鎮 或六鎮。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畫像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北方六鎮的軍事地位一落千丈,留守軍鎮的鮮卑舊貴族和在洛陽的鮮卑新貴族的地位和待遇差異逐漸加大,再加上北魏末年政治腐朽、經濟衰敗,鎮民淪為貧苦的賤民,動亂一觸即發。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柔然出兵懷荒鎮,鎮民因鎮將於景不開倉賑饑引發眾怒,鎮民殺了於景。這一事件引發了連鎖反應,同年沃野鎮民 破六韓拔陵(匈奴人)率眾起義,揭開六鎮起義的序幕,起義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其他各鎮兵民紛紛響應。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北魏六鎮起義 地圖

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北魏聯合柔然鎮壓義軍,起義最終失敗,這一動亂深重打擊了北魏政權,加速了其覆滅。在起義鎮壓中,邊鎮大將爾朱榮藉機招兵買馬,發展壯大,憑藉過硬的軍事實力,鎮壓了起義,成為一方“諸侯”。當然能做大做強,爾朱榮除了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外,還有任人唯賢的氣度,他在鎮壓過程中招降了很多有才能的敵方將領為己所用,在這些降將中,有三個人對後來北魏歷史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們分別是高歡、賀拔嶽和宇文泰。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爾朱榮畫像

爾朱榮利用孝明帝和胡太后的矛盾,加入北魏皇權爭奪戰,伺機攫取大權。武泰元年(公元528年),胡太后毒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孝明帝元詡,爾朱榮以為孝明帝報仇為口號率軍南下,發動河陰之變,誅殺胡太后和小皇帝,圍殺朝廷百官,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繼承皇位,史稱孝莊帝。之後爾朱榮又鎮壓葛榮起義,官遷丞相,坐鎮晉陽(今山西太原),在朝廷安插親信監控孝莊帝,遠端把持著朝廷大權。可是這位孝莊帝也並不簡單,低調隱忍,伺機而動。機會來了,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孝莊帝設計在爾朱榮入朝覲見之時,埋伏刀斧手殺爾朱榮於宮廷之中。縱觀爾朱榮的一生,是否和東漢末年的董卓很為相似呢?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北魏壁畫

二、兩位皇帝,兩位權臣,兩家分魏

爾朱榮死後,其族人爾朱兆攻入洛陽,殺了孝莊帝,北魏政權又落入爾朱氏集團手中。普泰元年(公元531年),爾朱榮曾經的部將高歡領兵攻入洛陽,消滅了爾朱氏集團,擁立元修為帝,史稱孝武帝。高歡升為大丞相,掌控朝廷大權,成為了繼爾朱榮之後的又一權臣,有了皇帝在身邊,便可挾天子以令諸侯。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影視劇中的北魏孝武帝元修

視線再轉回關中,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孝武帝封賀拔嶽為雍州刺史,統領雍、華等二十州軍事。同年,賀拔嶽攻下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任命其部將宇文泰為武衛將軍、夏州刺史。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賀拔嶽被秦州刺史侯莫陳悅設計謀殺,賀拔嶽部三軍無主,軍心大亂。宇文泰緊急之下從夏州趕赴涼州,接管了賀部的軍權,安撫軍心後擊敗誅殺了侯莫陳悅。隨後宇文泰據守長安,成為一方實力雄厚的地方割據勢力。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影視劇中的宇文泰

被高歡操控的孝武帝也在找反擊的機會,他一方面暗中聯絡關中的賀拔嶽、宇文泰尋求支援,另一方面以增加武衛為藉口擴大近衛軍準備討伐高歡。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武帝打著討伐南朝梁的旗號集結軍隊,實為討伐高歡。而遠在晉陽的高歡對孝武帝早有防備,決定先發制人,出兵南下攻打洛陽。得知大軍即將壓境的孝武帝決定趁夜出逃,投奔宇文泰。孝武帝元修帶領著宗室將士幾千人在追兵追趕下向西狂奔,一路上心驚膽戰,飢寒交迫,最後終於遇到了宇文泰率領的一千精騎的迎駕隊伍,一同入了長安城。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東魏權臣 高歡彩畫

高歡看追不回孝武帝,擁立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而回到長安的孝武帝沒想到宇文泰也是個表裡不一的野心家,宇文泰認為孝武帝已無利用價值,便毒殺了孝武帝。隨後擁立孝武帝的堂哥元寶炬為帝,建立西魏,定都長安。傀儡皇帝元寶炬也很識相,不管朝政,大權均在宇文泰手中。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後三國時期地圖

此時的中國進入了南北朝末期的“後三國時期”,北朝的西魏和東魏,南朝的梁朝,三足鼎立之勢形成。

三、兩魏爭鬥,渭水一戰,以少勝多

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後,由於歷史、經濟等原因,東魏的軍事實力遠超西魏。東魏權臣高歡依仗兵強馬壯率年攻打西魏,企圖一舉吞併西魏。這時的西魏權臣宇文泰認真分析後西魏實力弱不宜久戰,決定主動出擊討伐東魏,一路攻佔幾座城池。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東魏西魏對峙

就在宇文泰攻佔恆農(今河南三門峽市)時,東魏高歡親率20萬大軍進攻西魏,劍指長安,而宇文泰的軍隊卻不足10萬。高歡軍自壺口(今山西 吉縣西)經蒲津(今陝西大荔東)渡黃河,過洛水,進屯許原(今陝西大荔南)西,直指長安。西魏大統三年( 東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 十月,宇文泰率軍北渡渭水,在距離高歡軍六十公里的地方沙苑擺開陣勢,決定與高歡決一死戰。宇文泰聽取了部將李弼的建議,在一個叫渭曲的地方設定了伏兵,這個地方在渭水之畔,蘆葦叢生,埋伏很難被發現。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渭水之戰(沙苑之戰) 彩圖

公元537年十月的一個夜晚,高歡率軍抵達渭河之畔,宇文泰只率少量士兵引誘高歡追擊。在高歡軍進入埋伏圈後,突然鼓聲響起,藏在蘆葦蕩中的西魏士兵一躍而起,殺入敵軍,這時李弼也率領騎兵從側面將高歡的軍隊攔腰斬斷。一時殺聲四起,高歡軍隊大亂,宇文泰率軍追擊,經此一役,高歡軍隊死傷六千餘人,投降八萬人,最終以宇文泰大勝告終,後來史學將此次渭水之戰又稱作“沙苑之戰”,載入中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之中。

四、渭河靜淌,是非成敗,轉頭成空

蜿蜒千里的渭河靜靜流淌,一千五百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戰爭隨著世事變遷而“煙消雲散”。曾經的亂世梟雄,曾經的是非成敗,已淪為今人的笑談,從未改變的是這流淌不息的渭河之水。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渭河一景(拍攝於2020年12月26日)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渭河邊上的疑似洛陽鏟探挖的盜洞

渭水之戰,“後三國時期”西魏和東魏之間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

渭河一景(拍攝於2020年12月26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