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簡介不像大多數人一頁一頁細看,王先生看圖錄就像魔術師洗撲克牌一樣,從圖錄第一頁起“唰、唰、唰”地直捊快過到最後一頁,反覆兩三遍,看一本圖錄加起來大概也用不了五分鐘,中間突然看到中意的便“啪”地一下按住,一定是一件不錯的好東西,其速度就是如此之快

四方竹鼎紫砂壺好不好

很多人摹仿古玩鑑定的傳統鑑定方法,

就是按照每一品種的古玩所具有的特徵總結出的許多道道,

或是透過對某些特徵細節總結出一些招數,

按照這些說道和招數作為真偽的判別。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其實,這是一個很低層次的鑑定方法,當今這麼多人買古玩上當。

從根兒上講,很大程度是這種方式造成的,可惜這種方式當今還是主流,幾乎大家都如此,還在流行。

那麼都說玩古董必須要有“眼力”。那麼怎麼才能提高眼力?如何能在古董的江湖裡淹不死呢?

開啟百度,搜尋“眼力”二字,是這麼說的:“指眼睛所能看清物體的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理解以及應用。”解釋為“非常敏感或特別透徹的觀察能力;敏銳的辨別或鑑賞能力”。宋人周密在《齊東野語·前輩知人》曰:“初非有袁李之術,特眼力高,閱人多故爾。”

而今在古玩界“眼力”二字變成了褒貶一個玩家的水平的一個常用詞。而據傳古玩界有些人彷彿天生俱來就有一雙很好地“眼力”,什麼看遍戰漢無敵手,什麼三米以外識真假,什麼紅山、良渚、龍山,都會看,還時不時地帶著一些初學者到地攤上撿漏。這些人往往顛倒是非,真假不分,可謂是支援扶貧的先進工作者。在他們身上彷彿從來不會有“打眼”的可能,他們在地攤上的眼力使當前的地攤產生了取之不盡的潛力源泉。嗚呼,這幫人專家否?藏家否?資深否?這些人懷揣“珍品”,時不時地拿出來炫耀一番,勾起您擁有的願望。其實這批人的屬性應該歸類與主流的拙眼者,真正玩真的前輩早在真品得到了享受,根本用不著整體揹著小包,在地攤中閒庭信步。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當你走進拍賣預展廳的時候,經常有“專家”裝模作樣的假行家,

穿著入時、擺著“譜”拿著“勁兒”的人,好像有多大學問,

帶著手電筒、顯微鏡、放大鏡等,抱著一個器物翻來覆去地又照又看。

可以從觀看拍品的舉止就能大概判別出來其鑑賞的能力,看著就覺得好笑。

他們手裡抱著的東西本來就非常開門,老遠就看出來了,真不明白他們還在那兒裡裡外外仔仔細細地看個啥。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介紹文物鑑賞類的好書太少,回憶起來,關於文物鑑定的書籍明代曹昭(明仲)著有一本《格古要論》,民國期間,趙汝珍所著的一本《古玩指南》。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王世襄與張德祥

這本書原本並沒有真正的學術地位,更談不上嚴謹,

因為多年來一直沒有相應的入門古玩專業圖書的原因,致使此書自出版以來,一直暢銷,70多年來不斷有出版社不斷再版發行。

初入門學習古玩的人可以讀讀此書,但對書中的各種“招數”還是要謹慎對待。

而王世襄先生他只需要看一眼,就“一眼明”,心裡就明白了,

從側面看,他人“一打愣”一愣神,像打了個激靈似的就看清楚了。

為什麼這樣呢? 

其實,自古對這種鑑定就有一種叫法:“望氣”。

所謂的“氣”就是“氣韻”,實際上它是透過看被鑑定器物本身,看到它背後的精神世界,氣韻表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

此種鑑定的方法實際上才是最本質最精準的,把握住的是整體的氣息。

所以“望氣”才是鑑定的正道。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對於“望氣”王世襄先生在《錦灰三堆》中有一篇論文做了專門講述。

在這篇文章中他很謙虛、客氣,但講到了問題的實質。

那篇文章初讀起來似很簡單,但實際卻不簡單,是一篇值得慢慢品味、體會的文章。

王世襄先生在他見過的器物中,對其中的90%根本就不吭聲,沒表情,不置可否。

不用說了,這樣東西根本都犯不上廢話。

應特別說明,他看了不吭聲的東西不一定就是新的或是假的,但肯定是不夠藝術品的標準。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在王先生眼裡,藝術水準第一位,藝術品不分新老,不分時代。

凡是看見藝術水準不高的甭管年代月多老他都沒有表情,不吭聲。

如果他看上一件不錯的,他標準的肯定語就是:“嘿,好”這麼兩個字。

如果若是特別打動人的、是不得了的絕品,則加兩個字“嘿、嘿,真好!”若這件器物是古物則再加上一個斷代,如“夠元(代),夠明(代)”。

古玩界歷來有這樣的說法:玩古玩沒有不打眼的,沒有不上當的。

可是這麼多年來,在王先生看過的不計其數的器物中,還沒有發現王先生看錯東西上了當的事。

他的圖書中著錄了那麼多藏品,在社會上出版發行了這麼多年,也沒聽到有誰說某件東西整個兒是個“瞎活兒”。

透過物質的表面現象深入本質的“望氣”境界,當然是古玩鑑賞的最高層次,絕非人人能做到,客觀地說,是沒有多少人能做到。

更準確地說,是沒有幾個人能真做到。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王先生能行,是因為底蘊深厚。

他從小涉獵中國文化,首先研究中國書法和繪畫,氣韻和精神在書法和繪畫上的反映最為鮮明。

在此基礎上,他又研究青銅器、漆器、佛像、造像、樂器、竹刻、傢俱,融會貫通,

捕捉到了這些器物間內在相應的聯絡和時代精神之間的關係,找到歷史脈絡,因此能站在高階,

不是著眼具象,而是放眼宏觀,對各類藝術品和鑑定品加以審視判斷,

透過器物的表象看到時代特質和藝術水準兩個本質。

所以,從宏觀而言鑑物,還得靠“望氣”。

氣韻和器型是時代的反映,人脫離不了時代的大背景,

只要你把握住時代氣息,再有能力、再狡詭的造假者,也難以超越歷史,完整復現當年的氣韻。

“望氣”之準,道理即在於此。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王先生評價藝術品,一看歷史價值,二看藝術水準。

對不同門類不同品種的藝術品,有他自己的標準。

多年下來,我對王先生的評價標準漸漸有了體會,簡介如下:

好畫抓人,動人心魂,靠的是精神頭。

他所謂的有“景兒”,就是畫得生動有精神,當然單單如此解釋“景兒”是不全面的。

“景兒”似抽象,實很具象,是整體的詮釋,但又是核心,是一幅繪畫在筆法、構圖、色彩、題跋各個方面無可挑剔之後,

整體和諧統一而出現的效果,是最高階段的審視,並不是忽略細節,而是所有細節到位後的綜合表現。

“味兒”對於器物,王先生說好的東西要有“味兒”。

這個“味兒”在漢語裡是一個非常微妙的詞,什麼東西一旦有了“味兒”,就意味著達到相當的成就和境界了,

如說一件傢俱“明味兒足”,是對這件傢俱最高的評價了。

“神”書法,王先生說好的書法作品應有“神”。

書法能夠做到有神的太難了。

應當說明:能否有“神”與書體無關,並不是說只有草書才能有“神”,任何書體的書法寫好了,都能有“神”。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他還談到了對當今書法發展的一些看法,

他認為,一個人沒下過苦功夫,書法不可能成事,更不可能成為書法家。

他提到書法家應具備的幾個客觀標準:

一個稱得上書法家的人,應該能寫好史上各體的書法,對歷史上重要的名家名帖都能臨摹到位,

在此基礎上要有所創新,要創出完全屬於自家風格的字型。

還有最後兩點極其重要也更難:

對中國書法歷史有精到的研究和貢獻,例如啟功先生解讀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書法家必須有深厚的古文和文學功底,

有吟詩賦詞的功夫,詩、詞、對聯、序文、跋文都能自己撰寫,

不能像現在有的“書法家”,只會抄寫歷史上古人的東西。

能做到有“景兒”、有“味兒”、有“神”的藝術品,

不論型別,不論新舊,能存世到現在的,比例相當少。

玩藝術品的人經過時間的沉澱,慢慢了解深入,最後能看出有“景兒”、有“品”、有“味兒”,

實際上是判定藝術品好壞與否的最核心本質。

能到如此鑑賞境界,自然是要見過相當多的珍品。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如今拍賣會很多。

每到拍賣季節,不少收藏家都能收到很多本圖錄。

每年一個拍賣季能有幾千上萬件拍品,一大摞幾十本圖錄,看都看不過來,

怎麼從這麼多的拍品中“刨出”東西,還不耽誤太多時間,是一個難題。

「收藏物語」 15 高手都用這招鑑定古董真偽

王先生看圖錄的方式挺有意思。

20多年前,王先生就能接到海外如佳士得、蘇富比等寄來的圖錄。

不像大多數人一頁一頁細看,王先生看圖錄就像魔術師洗撲克牌一樣,從圖錄第一頁起“唰、唰、唰”地直捊快過到最後一頁,

反覆兩三遍,看一本圖錄加起來大概也用不了五分鐘,

中間突然看到中意的便“啪”地一下按住,一定是一件不錯的好東西,其速度就是如此之快。

好東西絕對跑不了,也用不著為破爛浪費時間,足以說明前文所寫“一眼明”的鑑賞力之高、之深。

“神韻”一詞,在古玉收藏界具有極高的使用頻率。從形制來看,玉器將片形器,圓雕件的抽象、誇張、寫實等藝術表現一一囊括。從紋飾來看,玉器將明喻、隱喻、修飾等意義運用各種碾琢方式有意識地表現,體現得酣暢至盡。無論是佩飾、掛件、把玩件還是擺件,其中的藝術元素均已深深地融入了每件具備器形紋飾物件的靈魂之中。這種帶有崇拜、敬畏之意的圖案線條最終昇華為帶有“神”韻的化象,成為了人們接受美學的一個新概念。這種古玉所具有的滄桑感,通常有經驗的藏家將其視之為古玉鑑識的要旨或靈魂。一些老道的藏家,每每端詳一件真贗未卜的玉器,如果最後得出的是“缺一口氣”或“有一點味道”之類的結論。那麼,這裡所謂的“氣”與“味道”,大致指的就是“神韻”了。這種氣場中的氣息升騰,需要感悟者在千萬次的觀察中得到點化而產生造詣。可見,如果要肯定或者否定一件古玉,沒有比“神韻”兩字更具有說服力的了。“神韻”在古玉的辨別和斷代上,有時確實能夠起到舉足輕重的點化作用。

一個人如果在若干件真假器物中能夠挑出保證真品的東西,那已經是不容易了。這說明這部分東西您是看得懂的,已經具備了相當好的眼力。至於挑揀遺漏的那部分真品並不是表達了您的欠缺,因為你已經具備了辨別真偽的眼力,那部分挑漏的東西中的真品是您新的學習和研究的開始。也就是說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看懂什麼藏什麼,多看多聽,多揣摩,切不可急功近利聽別人瞎忽悠。在眼力的提升中,老師、圈子都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多拜師納百家之言,集眾人智慧。要有分析、甄別和篩選的能力,要從邏輯的角度,自然法則的角度,更加貼近實際的角度來仔細觀察、區別、判斷器物的本質。切不可人云我雲不加思考地全盤接受和採信,因為掏腰包的最終是您。些不切實際的鑑定極不可靠,藏友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交流。三兩朋友煮茶論玉才是提高眼力的好方法。古玩靠東西說話,不怕不識貨, 就怕貨比貨,大家相互之間談談自己收藏的心得,靜心而論,必有斬獲。遇到人就讓其鑑定,其實就是一種沒有信心的表現,是對自己眼力的不相信,是沒有把握的反映。但這種交流應該是在具有差不多的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交流平臺有高有低,怎麼從低端的交流走向高階的平臺呢?這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和在否定中認識的過程,一個不斷提高自己知識面的過程,鑽牛角尖,求怪癖,貪大件,自以為是,都是提高眼力的大敵。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但決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強加與他人之上。要和大家比較認可的,知識掌握高於自己的,品行可靠的一些人在一起,千萬不要和那些古玩界的混混處在一起,那是害人害己的。

總之,眼力的提高靠什麼,靠的是自我修養的提高,靠的是玉友之間的互進,靠的是在真東西前的稱臣,靠的是自己正確的研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