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一個從地下“挖”出來的國家,緣何在史籍中失載數千年?

簡介展覽展出歷代曾侯青銅器共116件,包括“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以及獲2011、201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葉家山墓地及文峰塔墓地文物,包含禮器、樂器、兵器及雜器等各類青銅器

為什麼叫穆穆曾侯

一個從地下“挖”出來的國家,緣何在史籍中失載數千年?

1978年,湖北隨州城郊出土曾侯乙墓。人們才知道,兩週時期還有一個“曾國”。

一個從地下“挖”出來的國家,緣何在史籍中失載數千年?

曾國之名,史籍無載。1978年曾侯乙墓的發掘使其名聞天下。四十多年來,隨著湖北省境內擂鼓墩、郭家廟、文峰塔、葉家山、蘇家壟、棗樹林等眾多曾國貴族墓地的發掘,十多位曾侯的世系逐漸明晰。曾國也成為兩週時期唯一一個能利用考古材料構築其基本歷史的諸侯國,被譽為“挖出來的諸侯國”,成為中國南方青銅文化的標尺。

一個從地下“挖”出來的國家,緣何在史籍中失載數千年?

日前,“穆穆曾侯—曾國出土青銅器特展”在吳中博物館正式開幕,帶領大家一探這個神秘的諸侯國。

曾國是周天子分封在南方的一個重要諸侯國,其位置約在今日的湖北省隨州市一帶,在長達700多年的時間裡,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化,而史書上卻並無“曾國”只載 “隨國”,“曾國”只見於器物銘文。在曾侯乙墓發掘之後,關於“曾”和“隨”是否是一國兩名的問題爭論數十年,在近年來基本形成共識——“曾”實為“隨”。

而這個“消失”的古國,是一個被考古人員“挖出來的諸侯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相繼出土的葉家山、擂鼓墩、文峰塔等遺存,大量帶“曾”銘文青銅器勾勒出曾國700多年的歷史發展脈絡:從周初始封南土輔佐周王室,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依附楚國,直至戰國中晚期消亡。

一個從地下“挖”出來的國家,緣何在史籍中失載數千年?

本次“穆穆曾侯——曾國出土青銅器特展”,依託湖北隨州地區歷年發掘的曾侯墓葬出土的豐富青銅器,呈現了曾國自西周早期至戰國中期700年間的變遷。

展覽展出歷代曾侯青銅器共116件,包括“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以及獲2011、201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葉家山墓地及文峰塔墓地文物,包含禮器、樂器、兵器及雜器等各類青銅器。

一個從地下“挖”出來的國家,緣何在史籍中失載數千年?

進入展廳,可以看到葉家山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貴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周文化色彩,為觀眾揭開始封之初姬姓曾國的神秘面紗。

一個從地下“挖”出來的國家,緣何在史籍中失載數千年?

此次展覽中,吳王子光戟是第一次面向公眾整套展出。戟戈裝飾一上一下,特徵一致,通體烏黑,鑄有內容相同的錯金鳥篆銘文,內容為:“吳王子/光之用”。由此可知,作器者為吳王子光,即吳王闔閭。而吳國器物出土於隨(曾)國,也與歷史文獻中春秋晚期吳伐楚破郢,楚王出奔隨國、為隨所救的歷史或相印合。

此外,出土於擂鼓墩2號墓的編鐘是國內目前僅次於曾侯乙編鐘的一套完整的編鐘組合,在展廳內做開放式陳列。這套編鐘共36件,皆為甬鍾,大型者8件,小型者28件,鐘體扁如合瓦,飾有變形蟠螭紋、獸面紋和浮雕神人操蛇影象。經專家測試,每件鐘都為一鍾雙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樂曲。南公簋、立鳥蓋懸鈴銅罍等重磅展品均在展覽中亮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