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200名戍卒被冤殺,下令的主帥不但沒受責罰,歷史評價還很高

簡介此後邊境的形勢對大唐來說是一片大好,而突厥人的勢力卻逐漸衰落了,直到公元745年被唐朝與回紇聯合攻滅,都沒有再侵擾到黃河以南

戍卒什麼意思

200名戍卒被冤殺,下令的主帥不但沒受責罰,歷史評價還很高

公元708年(景龍二年),在朔方軍服役的戍邊士卒服役期滿,可是大總管張仁願不準,把他們強留下來修城池。

這一下引起眾多退役士兵的不滿,紛紛提出抗議。其中有200名咸陽籍計程車卒更是直接撂挑子,連夜結隊跑回了老家。

他們想,我們已經完成服役任務,回到原籍也沒什麼過錯。

他們做夢都沒想到,張仁願竟然派人追到他們咸陽的家裡,把這200名士兵統統抓了回來,當著全體將士的面,集體斬首。

行刑的時候,張仁願面色鐵青,面對大家大聲怒吼:

“如有再犯者,這就是下場!”

200多人吶,轉眼間人頭落地。

那些鬧事的將士們嚇得心驚膽寒,從此徹底斷了逃跑的念頭,老老實實留下來修建城池。

善於統兵的名將都是愛兵如子的模範,作為唐朝中期的名將,張仁願為何做出如此決絕之事?

因為事出有因。

200名戍卒被冤殺,下令的主帥不但沒受責罰,歷史評價還很高

公元682年(永淳元年),被李世民滅掉的前突厥,在阿史那·骨篤祿的帶領下又反叛了大唐,重建突厥政權,從此開始了後突厥時期。

武則天派兵征討,阿史那·骨篤祿打不過了就投降,過幾天一看大唐朝廷動盪,又開始反叛,幾經反覆。

由於突厥是馬上民族,善於騎馬,所以他們的行動非常迅速。來到唐朝邊境擄掠時,一看大唐軍隊來了,他們撒丫子就跑,唐朝軍隊根本抓不住他們的人影;你兵一撤,他們又來了,讓大唐傷透了腦筋。

自後突厥汗國復興以來,唐朝的戰線便漸漸向南收縮,直退到與敵人隔黃河為界。

要說黃河也算是一道天險了,水流湍急,泥沙很多,想過來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可令人頭疼的是,黃河有幾千公里的河道,根本就令人防不勝防。

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場景,突厥人不僅沒有被黃河這條屏障攔住,反而當成了掩護,他們在北岸建了一座祠堂(拂雲祠),每次進犯之前,都要先在祠中祈禱,然後從容渡河南下,把邊境守軍折騰得苦不堪言。

200名戍卒被冤殺,下令的主帥不但沒受責罰,歷史評價還很高

時間到了707年(景龍元年),張仁願被任命為朔方軍大總管、御史大夫,屯邊防禦突厥。

突厥兵知道張仁願的厲害,因此當他到達朔方後,就急忙退兵而去。

想跑,哪兒那麼容易!

張仁願帶兵乘勝追擊,夜襲敵營,從而大破突厥。

但透過實地瞭解,張仁願也看到被動防禦的弊端。他從地域大戰略的角度出發,提出修建三座受降城的想法。

他要修建的受降城分東、中、西三座,彼此之間的距離適中, 然後官軍可以以這三座城池為依託,組成以南岸大部隊為後盾的綜合防禦體系,這將成為王朝在塞外廣闊的戰略縱深。

200名戍卒被冤殺,下令的主帥不但沒受責罰,歷史評價還很高

考慮成熟後,他向皇帝上了奏摺。在奏疏中列舉了修建受降城帶來的好處:一是可以把戰線拉到境外,這樣黃河以南的州縣就可以免遭戰禍;二是可以在敵人的腹心地區安插據點,你不動我不動,你一動我就可以佔據主動。

奏摺上報之後,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議。

太子少師唐休璟首先提出反對意見:

“兩漢以來,朝廷都是北守黃河,如今在敵虜腹地築城,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最終只怕還是要被敵虜佔據。”(《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

那唐休璟也是一員名將,曾經擔任過大將軍,此時在朝中任宰相。所以他的話一出口,沒有人反對了,於是此議就擱置了起來。

張仁願奏疏遞上去後,眼巴巴的等著朝廷批覆呢,誰知卻等來這麼一個結果,他不甘心,於是奏疏就像雪片一樣源源不斷的往朝中飛來。

“仁願固請不已,上竟從之”。(《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

後來唐中宗架不住張仁願的左磨右泡,最終答應了聽到請求。

200名戍卒被冤殺,下令的主帥不但沒受責罰,歷史評價還很高

恰在此時,北方後突厥可汗默啜和突騎施鬧起了內亂,兩家打得不亦樂乎。

此時兩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勝負上了,黃河北岸形成一片空虛地帶。張仁願乘機奪取了漠南之地,準備沿黃河北岸修築三座首尾相應的受降城。

機會有了,朝廷也批准了,可是勞工到哪裡去找呢?

時間不等人呀!此時到內地去調集勞役也來不及了,為了保證工期,他命令已經戍邊期滿計程車兵留下執行任務。

戍邊是個很苦的差事,在那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駐守,士卒們思夜想的就是和家人團聚,無不歸心似箭。

可是命令下來了,要強留他們,許多人開始抵制。更有咸陽籍士卒直接跑回了家,於是就出現了前面描述的一幕,這些士卒被全部斬首。

這一招殺雞儆猴操作很有效果,對全體戍邊將士都是一個威嚴的震懾。

超期服役再辛苦,那也比丟掉性命強,剩下計程車卒們只好打消了逃跑的念頭,老老實實留下來修建城池。

那200名冤死計程車卒,用自己的性命,為張仁願豎起了權威,做了他的墊腳石。

200名戍卒被冤殺,下令的主帥不但沒受責罰,歷史評價還很高

上邊催的緊,戍卒們也想早點完工回家,工程進展很快,只用了六十天時間,三座受降城如期完工。

三座城都緊緊沿著黃河北岸修建,且全部位於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

中城位於今天的內蒙古包頭,這裡就有那座突厥每次打仗前都要去祈禱的拂雲祠,東城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城則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

三座城之間距離適中,既可以獨守,又可以相互照應。

城池修好後,又增設了一千八百座烽火臺,這樣, 突厥人要來搶劫,烽火臺會提前向唐軍大本營發出警報,這樣,杜絕了突厥的突然襲擊。

突厥如果要拔掉城池,由於地處險要,一時半會攻不下來,就可以等待援軍。

要是繞過去到內地去搶劫,城中的將士就會出來,抄你的後路。

因此,三座受降城拔地而起後,等於掐住了突厥人的脖子,讓他們無法前進半步。

200名戍卒被冤殺,下令的主帥不但沒受責罰,歷史評價還很高

等這項工程完工後,邊塞用不了那麼多士卒守衛了,張仁願開始搞起了大裁軍,一舉遣散了幾萬名戰士,為朝廷節約了鉅額開支。

如果當初那兩百個士兵不偷偷逃跑,此時都可以闔家團圓了。可惜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了如果。

此後邊境的形勢對大唐來說是一片大好,而突厥人的勢力卻逐漸衰落了,直到公元745年被唐朝與回紇聯合攻滅,都沒有再侵擾到黃河以南。

取代突厥的回紇統治了漠北地區,由於他們採取和唐朝和好的政策,所以,直至840年回紇滅國時,唐朝控制的河套地區基本無戰事,保證了老百姓的安居樂業。

這三座城奠定了張仁願的歷史地位,可是被他冤殺的那200名戍卒,卻有冤無處訴了。

參考資料:《新唐書》 《資治通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