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為什麼我們所做之事,常常會事與願違?

簡介紙衣燒給死人聊以慰藉活著的人,這是一種心裡寄託,但對於活著的人,紙衣並沒有其實際價值,不能遮風擋雨,點著了就破了,不能長久

金蘭交指什麼樣的朋友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裡面的原因很多。

比如,

你所謂懂得的“道理”,實際上不一定是對的。

懂得道理只是理論,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做。

懂得的道理,有沒有真正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一件事情因果的邏輯關係,是不是真的已經掌握了,自己清楚嗎?

舉個例子:

水能滅火,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不能一提起滅火就要用水,因為像汽油、電器、油漆起火,是不能用水滅的,如果這些東西起火時,一用水澆會造成更大的火勢和更為嚴重的後果。

有些行為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學經》說:

傷病之人,子欲生之,反促死之。疾以致病,子欲諱之,必促張之。故屋樑將傾,子欲扶之,反促崩之;紙衣腐食,子欲興之,必促棄之。

一個人身體受傷,你只想快速好起來,反而會使病情惡化。生了大病,越是心有忌諱,不願承認,病情一定會惡化。房梁傾斜,房屋要倒,你想去扶,反而使房子倒的更快。紙糊的衣服和腐敗的食物,你想使它們興盛,反而促使它們被拋棄。

這是為什麼?

“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與花一輩子都看不透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不同的命運。”

看不透事物的本質,沒有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你的行為就很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一、傷病之人,子欲生之,反促死之。

傷病之人,養重於生焉,求生而不知養,其死也不久焉。

常言道:傷筋動骨一百天。身體受傷重要的是休養,如果只想快速好起來而不懂得休養,那麼,很可能在傷口還沒有癒合或骨頭還沒有長好而再次受到創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

二、疾以致病,子欲諱之,必促張之。

君之諱病,則世間無疾有生,非天下無疾,皆以“小恙”相稱也,病入骨髓,亦為“偶感風寒”,君之將死,世間無良方可醫焉。

人們忌諱說生病,就好像天下人都不生病一樣,其實並不是天下人不生病,而是人們把生病稱作身體有點不舒服,甚至病情比較嚴重了,依然稱是得了感冒。等到快要病死了才想起醫治時,已經晚了,醫生也無可奈何了。

這叫什麼?

自欺欺人,人亦欺之。

關於這一點,我們接觸過韓非的散文《扁鵲見蔡桓公》,講的是蔡桓公諱疾忌醫的故事。

蔡桓公總認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意思是: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看病,把看好的病算作是自己的功勞。

扁鵲三次請求為蔡桓公治病,都被其拒絕了,當蔡桓公病入膏肓,神醫扁鵲也已經無能為力了。

三、故屋樑將傾,子欲扶之,反促崩之。

屋樑將傾,其勢使然,非人力所使然,子欲扶之,不若讓之。不強生不惡死,知勢而不違,以留其位以離其害,順德而為,以澤他物,此為和美之德行焉。

房屋將要倒塌,並不是人為所能達到,而是房屋倒塌之勢導致的,所以,你想去扶房屋倒不如讓開,順其自然讓其倒塌。我們不要憑意氣用事,要不強制生長,不厭惡死亡,看清趨勢就不要逆趨勢而為,遠離有危害的位置和因素,順應規律做事,這樣能抽出精力用在更好的地方,這是和美的德行。

四、紙衣腐食,子欲興之,必促棄之。

紙衣者,假名而借勢之物也,碰一下就紙破了,無有長久;腐食者,昔可食今為廟堂“犧牲”之物也,觀之高貴,無以為食。紙衣者,複用則為破矣,腐食者,復食則為死矣。

紙衣燒給死人聊以慰藉活著的人,這是一種心裡寄託,但對於活著的人,紙衣並沒有其實際價值,不能遮風擋雨,點著了就破了,不能長久。

廟堂上供養的食物,開始的時候是能吃的,食物雖然也在高高的位置供奉著,但時間長了就會腐壞,那時候也就不能吃了,失去了其食用的價值。

紙糊的衣服再次用就已經是破的了,腐壞的食物再吃就會中毒而亡。

道理是這個道理,這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

民智為開,則紙衣腐食皆為棄也。是故,欲生者,先得德行之養;欲養者,是有言行不欺;欲生者,不違自然之勢;欲久者,不興紙衣腐食。

人們有了智慧,紙衣腐食都可以扔掉,所以,想要健康先要按照規律去保養身體。想要好好活著,就要在言行上不自欺,也不欺人。想要生存,就要順應自然的趨勢。想要長久,就要抵制紙衣腐食這些虛假的價值名號,重視實際的作用。

總之,我們應該提升智慧,心有和美,按照規律做事,言行如一,懂得去保養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強生、不惡死,生生不息。

為什麼我們所做之事,常常會事與願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