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簡介|| 卓爾羊樓洞古鎮 遊人如織陳豔明說,在她長輩那代,羊樓洞鎮上家家戶戶都做油紙傘,連孩童都會繪製傘面,因羊樓洞古鎮背靠松峰山,山中生長的楠竹正好是製作油紙傘的絕佳原料,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傘的繁體字怎麼寫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陣雨過後,已經入伏的羊樓洞古鎮,有一半都躲在樹木的陰影裡。蟬鳴從繁盛的樹葉中傳來,夏天的暑氣被消降,一陣一陣,一聲一聲,一直綿延到遠處的河川旁。

夏日羊樓洞的河川,被清涼的水花與濃密樹蔭賦予了獨特顏色。踏入青石板街,斑駁的街石,磨平了歲月的稜角,灰磚的牆壁、鱗次櫛比的古屋,當年的繁盛穿越而來。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卓爾羊樓洞古鎮 綿長幽靜

小巷如此彎彎延延地一直向前伸展,色彩繽紛的油紙傘手工坊映入眼簾,木結構、鋪板門,仿若闖入一場綺麗的夢境,回到了店內懸掛詩詞《雨巷》中往昔的時光。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油紙傘門店 油紙傘、扇面繽紛陳列

這便是赤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但宗漢、第四代傳承人陳豔明夫婦的油紙傘夢鄉。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油紙傘因其傳統工藝、實用與美觀性兼具的特色,流傳至今。陳豔明手執一把傘,熱情地為我們講起油紙傘的前世今生。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陳豔明展示油紙傘傘面

據說,春秋戰國時期魯班的妻子因為心疼丈夫長期在雨雪天氣工作,將竹子劈成細篾條,上蒙以皮,張如蓋,收如棍,製成最初的傘。

古代帝王和貴官出巡時往往都會有侍從執傘隨侍,其傘面均用絲綢製成,不同級別的人使用的羅傘各不相同。東漢造紙術發明後,傘面逐漸由絲綢改為紙,至宋代平民百姓最常使用的便是油紙傘了。

油紙傘下也演繹了許多經典愛情故事,例如《梁祝》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撐著油紙傘在雨中相遇;《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在西湖斷橋以紅傘為媒,結下千古奇緣的佳話。

傘的繁體字“傘”字裡有五個“人”,象徵多子多孫,五子登科,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質樸願望。

如今油紙傘逐漸被質地輕盈、收納方便的尼龍制傘所取代。

談起油紙傘的興衰,陳豔明難掩失落,說她一度也十分擔心中國的傳統文化會消失。但看到越多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喜歡油紙傘,她相信油紙傘仍然會有其存在的價值。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油紙傘陪伴了古人上千年,有著現代傘無法比擬的文化深度。油紙傘開合的瀟灑會隨時代淡去,但其中傾注的文化氣質、手工雕琢的匠心,無法用機器量產。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一把小小的油紙傘,從開料到製作完畢,要經過製坯、打孔、穿託、穿韁、裁紙、糊傘、上油、裹頂、上杆、穿線等幾十道工序,這一項項繁瑣的工序全部都依賴手工完成。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陳豔明 製作油紙傘骨架

但宗漢與妻子陳豔明,同是赤壁羊樓洞本地人,深知這裡的氣候山水能生長出優質的制傘材料。從最初選材開始,傘骨必須選用赤壁馬家洞松峰山區6年以上老楠竹,自帶松峰山山林傲竹的風骨,韌性大、彈力強,不會被蟲蛀,在歲月長河裡筆直挺拔。

陳豔明邊介紹邊拿出一把30歲“高齡”油紙傘說,“這把是羊樓洞扇筷廠時期生產的一把傘,上面還有當時的標價15美金,除了傘面有些風化其他都還儲存完好呢。”

熬製糊傘使用的膠,也十分考驗真功夫。膠水需要手工熬製,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講究古法天成的韻味。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陳豔明 展示“封頂”技藝

油紙傘圓形的傘面取其圓滿之意;亦會在上油前在傘面上題詩作畫,主要取材於傳統國畫題材;刷桐油要均勻且不能暴曬,必須陰乾,因此空氣中的溫度和溼度也很重要。

手指翻飛間,陳豔明手中的一把油紙傘,經過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漫長過程,初具雛形。輕輕梳理傘面,一把散發著桐油香味的油紙傘如同精美藝術品,向世人昭示著傳統的智慧與精妙。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油紙傘裝點著小鎮,也承載著匠人非遺文化傳承的夢想。但宗漢曾是原蒲圻縣羊樓洞扇筷廠工人,自1982年起便開始從事油紙傘的學藝製作,後遠走深圳龍崗創業生產絲面印刷的扇、旗、傘製品。

在深圳創業期間,但宗漢心中的油紙傘情節就始終揮之不去,心中種下了一棵種子,隨著時光的推移,不斷地生根發芽。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卓爾羊樓洞古鎮 繁華日常

2019年起,卓爾控股積極投入到“萬里茶道”復興重振中,由卓爾智城集團啟動羊樓洞古鎮保護復原工作。聽聞會恢復羊樓洞古街,但宗漢便開始醞釀他的油紙傘事業,2019年古街完工後,第一時間回來與妻子陳豔明一起開了一家10多個平方的油紙傘小店。

油紙傘手藝瀕臨失傳。但宗漢和陳豔明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回到家鄉,傳承和發揚油紙傘文化,用一生來做好這一件事,實現自己的夢想。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卓爾羊樓洞古鎮 夏日清幽

但這條路終究不是一帆風順。陳豔明坦言,一開始沒有人支援他們,身邊的家人都不理解,認為油紙傘只是好看而已,並不實用,難有市場,剛開店時甚至都沒有什麼收入。

重重壓力下,但宗漢勞累過度突發腦梗,但為了自己這個熱愛的事業依然選擇堅守。妻子陳豔明毅然接棒,讓油紙傘手藝傳承得以延續,今年她也被赤壁市確認為油紙傘製作非遺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陳豔明 講述油紙傘堅守故事

說起堅守的動力,陳豔明說,當她看到穿著旗袍的遊客誇讚油紙傘好看,當小朋友聚精會神的學習製作油紙傘,都會從心底感到開心。如今羊樓洞湧入越來越多的遊客,自發將油紙傘文化傳播開去。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守著這項古老的手藝,便可以將美的火種、溫暖的記憶傳承下去。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撐一把油紙傘,打卡羊樓洞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步入卓爾羊樓洞古鎮,氤氳的雨幕,淡妝濃抹的山水,明明滅滅的燈火,隨風搖曳的竹林,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共同組成了一幕煙雨古鎮的詩意畫卷。油紙傘,如同綻放在雨中的花,寫意著古老中國的文化風韻,訴說千百年前的情意雋永。

提到羊樓洞古鎮,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磚茶之鄉”、“世界茶業第一古鎮”、“中俄萬里茶道”源頭,但源遠流長的油紙傘文化其實早已經和青石板街、古巷融為一體,成為羊樓洞古鎮四百餘年曆史裡炫麗一筆,而隨著羊樓洞古鎮的復興,無疑為油紙傘帶來新的生機。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卓爾羊樓洞古鎮 遊人如織

陳豔明說,在她長輩那代,羊樓洞鎮上家家戶戶都做油紙傘,連孩童都會繪製傘面,因羊樓洞古鎮背靠松峰山,山中生長的楠竹正好是製作油紙傘的絕佳原料,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羊樓洞的復興開街,萬國茶市等新鎮建設延續繁華商脈,讓非遺傳人信心倍增。結合羊樓洞文化,他們進一步進行文化創新,繪製了羊樓洞主題傘面,茶道、郵局、厘金局的歷史傳奇躍然傘上,遊客撐開、輕撫、欣賞,對非遺文化和羊樓洞悠遠的茶旅韻味無不驚歎。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油紙傘店內 遊客熙熙攘攘

陳豔明向我們展示了北京一家博物館定製的古赤壁文化主題油紙傘,純手工繪製,獨具匠心。同時他們也在嘗試IP聯名款油紙傘,不斷推陳出新滿足當代遊客的新需求、新理念。

講到對未來的展望及期待,陳豔明表示,他們還計劃開設網店,以羊樓洞古鎮為舞臺,弘揚推廣油紙傘文化,讓非遺瑰寶走向更多現代人。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卓爾羊樓洞古鎮實景圖

油紙傘和石板老街的氣質相得益彰。老街復興的人氣召喚著一把把油紙傘,如牡丹一樣再次盛開。利用當地自然資源、文化底蘊製作的油紙傘也點亮了古街,為老街注入別樣風情和韻味。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 但宗漢、陳豔明與遊客合影

一把油紙傘,一段不可湮滅的傳統文化歷史;四十餘年薪火傳承,松峰竹韻茶香古街,綻放非遺文化之花。在卓爾羊樓洞古鎮,撐一把油紙傘走在悠長的青石小巷,尋找千年古韻,邂逅一段等候多年的相遇。

小鎮訪友 | 羊樓洞非遺傳承人但宗漢:一生只做一把油紙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