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為什麼有人說當今的世界格局是由兩個德國人促成的?

簡介俾斯麥主導的三皇同盟,使俄國和奧匈這兩個仇人都成為盟友,一直高傲的英國也因德國善意和自己外交的需要,締結《地中海同盟》,成了友好國家

當前的世界格局是什麼

說起當今世界格局的形成,恐怕繞不開兩次世界大戰,更繞不過人們熟知的德國。因為大家都知道,一盤散沙的德意志統一崛起後,就引發了一戰,不服氣又挑起二戰,可以說把當時的世界秩序砸得稀巴爛。順帶把歐洲傳統強國英法拉下馬,而美國、蘇聯借勢趁亂崛起,被殖民的亞非拉人民獨立運動興起,世界步入了新時代,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

毋庸置疑,是德國的崛起撼動了世界,改變了世界。但在這過程中著實難以避開兩個德國人:一個是歐洲乃至世界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他統一了德國並使其崛起;一個是一戰主要策劃者、閃電戰計劃創始人、德意志帝國第三任皇帝威廉二世,他挑起一戰,撼動了世界。

若論俾斯麥的貢獻,人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併為德國成為歐洲最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的,其實,俾斯麥最大的隱形功績應是使新生的德國,在強國虎視眈眈的環境中,發展壯大且沒有讓周邊強國感到不安。也就是說俾斯麥為德國的發展強大打造了一個和平安穩的外部環境。

那麼,俾斯麥是怎樣做到的呢?俾斯麥在努力提高德國綜合實力的同時,努力把外交工作做到了極致。

俾斯麥主導的三皇同盟,使俄國和奧匈這兩個仇人都成為盟友,一直高傲的英國也因德國善意和自己外交的需要,締結《地中海同盟》,成了友好國家。對死敵法國,雖然想方設法地去孤立它,但德國也沒有把棋走死,還用支援法國獲取殖民地的行動來緩和關係。

如此,德國有了悄悄發展數十年的外部環境,當然也就造了德國歐洲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

但是,在俾斯麥精心編織這穩定的“俾斯麥體系”過程中,也是矛盾重重暗流湧動的,只是俾斯麥在其中手段高超、遊刃嫻熟罷了。

此時的俄國因打敗拿破崙而名聲大噪,並有了“歐洲憲兵”的頭銜。但它也有自己的鬧心事,國內矛盾此起彼伏,工業化水平遠落後於歐洲,雖然國力衰弱,但在對外上不僅胃口大而且很強勢,且周邊環境異常複雜。

在中東、波斯甚至中亞,與英國有衝突。在東亞上又和後崛起的日本有矛盾。在南邊因為黑海和地中海與土耳其矛盾不斷。同時還惦心西南的巴爾幹,與奧匈帝國不睦。想四處出擊的俄國,豈能安分?

德國統一後外交的主要目標,就是想方設法孤立世仇法國。普法戰爭後,德國奪取了法國重要工業產區阿爾薩斯和洛林,又透過一系列外交努力,使法國在歐洲孤立無援。可德國仍然擔心俄法走到一起。因為俄國不希望自己西面的德國過於強大,所以在1875年,德法產生危機時,德國想要對法發動戰爭,俄國卻站出來堅決反對,使德國不敢輕舉妄動。這讓德國摸清了俄國在法國利益的底線。

而英國當時在歐洲的主要敵人不是德國也不是法國,而是俄國。英國與俄國在中東、波斯、黑海、地中海都有利益衝突。所以,就有了1878年柏林會議,英國聯合德國、奧匈,逼迫俄國吐出在“俄土戰爭”的大部分所得,使俄國向東佔領黑海海峽的圖謀流產。

正是因為俾斯麥對上述情況的瞭然於胸,才有了他極具針對性的外交對策。然而,俾斯麥只有一個,德國的事情不可總是靠他一人!

時間到了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29歲的威廉二世離奇般當上了皇帝。應該說皇帝之位本與他無緣,但誰曾想到他爹腓特烈三世僅當99天的皇帝就因喉疾而逝世,所以他才登上皇位。

威廉二世是個自高自大又自卑的人,這是因為他小時候意外致使其手臂殘疾,這在以武立國的普魯士,作為男人是不合格的,因為你不是戰士而會受人嘲笑。而他的自高自大則源自個人出生和國家實力。這樣,威廉二世雖然外表堅毅,但內心卻極為脆弱,並好大喜功。在這裡多說一句,就是他在八國聯軍侵華曾叫囂:讓中國人恐懼一千年!

這樣的人登上皇位,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災難的開啟,從此,

德國持續近半個多世紀的噩夢開始了。

威廉二世1888年6月上位,到1890年3月,就迫不及待把德國的老功臣75歲的俾斯麥趕下臺。

俾斯麥的離去,讓歐洲所有國家都感到不安,因為這等於告訴它們俾斯麥那一套徹底終結,而新的外交政策還未出爐。

這個時候,最不安的是俄國。因為當時俄、德簽訂的《再保險條約》馬上到期。而俄國在東方與日本針鋒相對,所以強烈想要再續約六年。威廉二世卻聽了部下為牽制法國示好俄國完全沒必要的意見。所以,對俄國的示好並沒有當回事,反倒跟英國走近,想與英國結盟。

於是,對續簽《再保險條約》之事沒有引起重視,但俄國依然堅持卻遭到拒絕。不死心的俄國最後要求恢復過去的“三皇同盟”,並以犧牲巴爾幹利益為條件,換取續約。應該說俄國是有誠意的,但稚嫩的威廉二世居然在和俄國沒有徹底斷絕關係之前,就告知鐵桿盟友奧匈帝國,德國已經和俄國沒有任何關係,以後咱們要加強合作。

至此,“俾斯麥體系”完全被破壞。奧匈從過去德國外交上的籌碼,而一下子成了德國的生死盟友。德國就此徹底失去了俄國,讓俄國同法國一樣都成為了歐洲的孤家寡人。

而當時歐洲主要大國的關係是,英和德關係尚可,奧匈是德國鐵桿盟友,土耳其與英德保持良好關係。而俄國環視周圍基本沒啥朋友。於是同是歐洲孤家寡人的俄法目光對視,走到了一起。

俾斯麥的“歐洲政策”,堅持殖民地無用論,致力於國內經濟發展,才使德國成為歐洲第一生產力大國和科技大國,使德國實力問鼎歐洲。威廉二世卻極力推行的“世界政策”,試圖在全世界開展經濟貿易競爭,找尋市場,爭奪殖民地,建設強大海軍以維持經濟利益和殖民地利益,而且氣勢咄咄逼人。

而這些每一件都直戳英國的心窩。英帝國本土雖小,但卻擁有廣袤的殖民地,廣闊的世界市場,以及世界第一強的海軍。這無疑是要撼動英帝國稱霸的基礎。

為此,在強大而又野心勃勃德國的威脅面前,過去的英俄那些利益衝突又算得了什麼呢?況且德國的實力確實比俄國強得多!所以,英國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

19世紀末,德國工業的發展已經超越英國,國際貿易也節節攀升,產品已經在全世界正面競爭,世界貿易僅次於英國。而殖民地由過去的一塊沒有到一戰前硬是在被瓜分完的世界中,搶佔了近300萬平方公里。而且還聲稱要按國家實力重新劃分世界。

之後,德國暗地支援布林人與英國人的戰爭、爭奪中國的膠州灣,爭奪土耳其,還想在土耳其修建從君士坦丁堡直達波斯灣巴土拉的鐵路,等等,這些都是在要英國的命!

同時,大力加強海軍建設,威廉二世明白在世界上爭奪殖民地和擴大貿易沒有強大的海軍是行不通的。所以,不遺餘力地加強海軍建設。十年不到,就從小到大,成為世界第二海軍強國。英國無奈只能迎戰,也全力以赴加強海軍建設。兩國走上了海軍軍備競賽的歧途,你下水一艘我就下水兩艘,這種幹法讓兩國吃不消,就此兩國舉行了無數次談判,都無果而終!

英國最終認識到與德國和解那是不可能的。野心勃勃的德國爭奪的不光是世界市場、殖民地,還有英國世界霸主的位置。於是,英國加入俄、法同盟,就此協約國鐵三角形成。而這鐵三角曾是“俾斯麥體系”中的對手,卻讓威廉二世逼成鐵三角,都成了德國死敵。

之後,在威廉二世的縱容下,奧匈帝國成為一戰導火索,德國戰敗,再往後二十多年因對一戰的不服,又挑起了二戰,結果德國仍然是大敗。

最終結果是德國、英國兩敗俱傷,美國、蘇聯乘勢而起,促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所以說當今世界格局是由俾斯麥、威廉二世這兩個德國人誰促成一點也不為過,不同的是俾斯麥統一了德國併為德國崛起創造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而德皇威廉二世則利用了俾斯麥打下的基礎,徹底瓦解了“俾斯麥體系”,讓新生而強大的德國去挑戰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從而引發了五十多年的地緣政治災難,直接造就了今天的世界!

各位看官以為如何?請發表高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