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 由 寰宇科學新觀察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2-02-04
簡介觀察舔水行為在這項研究中,梅拉博士整理了2006年至2019年間公民科學家和獨立生態學家在維多利亞州遊楊地區公園和新南威爾士州利物浦平原對考拉在野外喝水的觀察結果

考拉超收還能用嗎

考拉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動物之一,也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它們毛茸茸的外表,慵懶而可愛的行為表現,贏得很多人的喜愛。但我們仍然對考拉一無所知,以至於經常誤讀它們。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考拉的英文名叫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的土著文字,意思是“不喝水的熊”,因為人們很少看到考拉喝水,認為考拉從它們取食的桉樹葉中就能獲得足夠的水分。當地人還稱考拉為“克瓦勒”,也是“不喝水”的意思。

但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最近發表在《動物行為學》(Eth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推翻了人們幾百年來的錯誤看法——考拉不僅喝水,而且還以人們想不到的方式來喝水。這項研究描述了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捕捉到考拉在野外喝水的行為——它們經常在雨中舔飲從樹幹上流下來的雨水。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來自悉尼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的瓦倫蒂娜·梅拉博士(Dr。 Valentina Mella)認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認為考拉根本不需要喝太多水,因為它們從它們賴以生存的桉樹葉中獲得了生存所需的大部分水分。但現在我們看到它們舔樹幹上的水。這顯著地改變了我們對考拉如何在野外獲得水分的理解,非常令人興奮。”

考拉的生存

澳大利亞目前正在遭受有史以來最長的乾旱期,嚴重的降雨不足和創紀錄的最高氣溫。考拉在長期炎熱和乾燥的環境中經歷嚴重的熱應激和大量死亡事件,如果雨水稀少,它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前往人工供水站飲水。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調查來自不同地區的考拉何時以及為什麼需要獲得

自由水

,這些自由水不是以水分的形式存在於樹葉中,而是以液體的形式存在,例如雨水、河水或水坑裡的水。

梅拉博士說:“這種舔樹幹的飲水行為依賴於考拉能夠經受經常性的降雨來獲取自由水,並表明缺乏雨水會影響它們獲取自由水的能力,它們可能會遭受嚴重的有害影響。”我們知道考拉利用樹木來滿足它們的所有主要需求,包括進食、庇護和休息。這項研究表明,考拉也依靠樹木獲得自由水,並強調了保留樹木對保護該物種的重要性。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考拉很少喝水?

野生考拉每天吃掉510克新鮮多汁的桉樹樹葉,據信,它們所吃樹葉中的水分在夏季和冬季貢獻了自身所需的大約四分之三的水分。在適應澳大利亞氣候的過程中,考拉還具有非凡的尿濃縮能力,與同類大小的哺乳動物相比,它的呼吸和面板失水的程度要小很多。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在考拉的人工培養基地,人們觀察到考拉喝水的行為,此前這種行為通常被認為是不尋常的,並歸因於疾病或嚴重的熱應激。此前也有有傳聞稱,野生考拉在夏季氣溫超過40攝氏度時會下樹尋找水喝。考拉也被觀察到接近人類以獲得水(在乾旱期間和火災後的瓶子、花園和游泳池中),但這也被認為是不尋常的事情。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觀察舔水行為

在這項研究中,梅拉博士整理了2006年至2019年間公民科學家和獨立生態學家在維多利亞州遊楊地區公園和新南威爾士州利物浦平原對考拉在野外喝水的觀察結果。每次對考拉喝水行為的觀察都是偶然發現的。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在遊楊地區公園,自由放養的考拉在雨中或雨後舔著樹幹上的水的行為,有44次的觀察記錄。另外兩個觀察到的考拉舔飲樹幹上的水的行為記錄在利物浦平原的甘尼達和穆拉雷鎮之間。其中一隻是成年的雌性考拉,她不間斷地喝了15分鐘的水。另一隻是成年雄性,以穩定的速度喝水34分鐘。

梅拉博士說:“由於考拉是夜間活動的動物,在強降雨期間很少觀察到它們的行為,很可能它們的喝水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被注意到,因此在過去被人們忽略了。我們的觀察結果可能只代表了降雨期間通常在樹上發生的少量喝水行為。”這表明考拉不是因為疾病或熱應激而喝水的,這種行為可能代表了考拉是如何自然獲得水的。

考拉真的不用喝水嗎?科學家:考拉不僅喝水,喝水的方式還很特別

綜上,我們知道,考拉不僅要喝水,而且還以舔從樹幹上流下來的雨水這種獨特的方式來飲水。它們並非因為疾病或嚴重的熱應激才喝水,喝水是它們的日常行為。

考拉的這種喝水方式是不是很特別呢?歡迎在下方留言,發表你的看法。想了解更多科學新動態,快來關注寰宇科學新觀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