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簡介“買年貨、貼春聯、剪窗花、掛年畫、貼福字、年夜飯、吃餃子、壓歲錢、守歲、放鞭炮、看春晚、拜年、逛廟會、吃湯圓

爆竹花邊怎麼畫

“買年貨、貼春聯、剪窗花、掛年畫、貼福字、年夜飯、吃餃子、壓歲錢、守歲、放鞭炮、看春晚、拜年、逛廟會、吃湯圓……“,沒錯,所有這些,都是咱中國老百姓的新年習俗,如果您家寶貝還不瞭解,快快借著新春伊始,給孩子科普一下中國春節傳統文化吧,孩子們都會非常感興趣的!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買年貨”

每年春節一到,“買年貨”便是咱家家戶戶的頭等大事了。過年前夕,大爺大媽們,三兩人一群,趕著年集,好不熱鬧——春聯、大塊鮮肉、瓜果蔬菜、手工粉條、喜慶的床單、瓜子塊糖……各家各戶都要籌備很多東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乾的、鮮的、生的、熟的等,沒什麼比逛年集更有趣的啦。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貼春聯”

告訴寶貝,“春聯”是咱中國的“文字藝術”,中國第一幅春聯最早是出自於後蜀主孟昶之筆,他在一個木板上寫下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到了宋代,造紙業發達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於是百姓們在過春節的時候,開始藉助紙張書寫春聯紙張。新年貼春聯是從明代開始盛行起來的,到了清朝,逐漸成為百姓過年的風俗之一。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即將到來啦。

小編提醒大家:

過了除夕,永珍更新,所以趕在除夕晚上貼好春聯,寓意最好。但除夕當晚,許多人家都忙著做年夜飯、看春晚,事情較多。趁著下午晚飯前這段空閒時間貼上春聯,室外光線也好,時間也比較合理。

怎麼分清上下聯呢?

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根據古人習俗,上聯要貼在上方位。就是當你面對家門時,上聯要貼在你的右手邊方向,下聯反之。其實現在要看橫批,如果橫批是從右往左念,那麼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如果橫批是從左向右念,那麼上連在左,下聯在右。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剪窗花”

告訴寶貝,“剪窗花”是咱中國的“剪紙藝術”,而剪紙是咱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當老奶奶用剪刀將紙剪剪成各種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時,實在難掩節日的喜悅氣氛,而春節前夕,人們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

但現在的女孩子,基本上都不會剪紙這門技藝了,在過去,剪紙幾乎是每個女孩必備的手工藝術。說到剪窗花,是農耕文化的特色藝術,農村的生活地理環境、農業生產特徵以及社會的習俗方式,也使這種鄉土藝術具有了鮮明的中國民俗情趣和藝術特色。

在過去,全國的老百姓到了春節期都會貼窗花。現在南方只結婚時才貼,春節一般不貼了,而北方貼窗花還盛行。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貼福字”

貼福字,是傳統年俗。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到)、福氣已倒(到)”。

小編分享一下,參照老理兒,“福”字要怎麼貼:住宅裡大門和廚房這兩個地方必須要把福字貼的工工整整,公公正正。因為這兩處有興旺的體現,要求我們必須要公正。貼福字,大多是為了討個好的彩頭,然而大門和廚房這兩個地方的福字正貼,意味著迎福和納福的意思。如果大門和廚房的福字倒貼,那麼就意味著把福倒出門外了。

臥室可以倒貼福字,因為臥室貼福字,圖個吉利,意味著藏福;家裡的廁所、垃圾桶,以及櫃子上都可以倒貼福字,這些地方都可以圖個吉利。

而店面的門面上貼福字,都是圖個平安、如意、吉祥發財。所以門面的福字的正反貼也很重要。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掛年畫”

告訴寶貝,“年畫”是咱中國的“繪畫藝術”,寄託著老百姓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年畫起源於門神。在中國,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而年畫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間年畫達到了鼎盛階段。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年夜飯”

年夜飯,是老百姓最重要的年節習俗之一,我們還叫它“團圓飯”等,單指年尾除夕晚上的團圓飯,這頓飯必須家庭成員齊全,很多遠在他鄉的家庭成員都會在年夜飯之前趕回來(如果實在遇到特殊情況,通常也會在餐桌上給這位家庭成員放上一副碗筷的)

其實,年夜飯的風俗從漢朝就開始了,當時因為人們的生活條件不高,平時吃不到啥好吃的,只有到了過年才能改善一下生活,所以人們對年夜飯非常在乎,飯菜的種類很多,一個是為了自己吃的好,另外一個也是預示著美好的未來!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吃餃子”

在北方過年一定時要吃餃子的。一般除夕吃肉餡的。大年初一吃素餡的。新年餃子要皮薄、餡多,捏得嚴實,不能煮爛,葷餃子要有豬肉、羊肉、牛肉、雞肉的,也有兩種肉拌在一起的鴛鴦餃子,以及百味雜陳的“餃子宴”。素餃子多用各種新鮮蔬菜。餃子的形態甚多,有灌頂餃、蝴蝶餃、金魚餃、花邊餃,也有推捏、疊捏、扭捏、花捏的月牙餃,以及擠捏的木魚餃。

說到吃餃子,小編婚後才注意到大年初一是要吃素餡的,但是婚前,小編只吃肉餡的,為此還在“磨合期”適應了好一陣子呢!

另外,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包新年餃子時,當我們笨手笨腳地把餃子包漏時,不少挨長輩們批評吧!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守歲”

“守歲”,除夕當晚的習俗,又稱照虛耗、點歲火、熬年、熬夜等。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據老人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守歲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守歲”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目前,堅持在除夕當晚“熬夜”的人好像越來越少了,大家吃完年夜飯,看完“春晚”,聊聊天,基本就睡覺去了,但是在小編小時,除夕整夜都會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看春晚、聊天、嗑瓜子、包餃子,燈火通明一夜不眠(爸爸說“一分精神一份財”)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壓歲錢”

說到壓歲錢,最高興的當屬寶貝們了。壓歲錢,也是春節重要習俗之一。年夜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歲”),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歲”)。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放鞭炮”

放鞭炮,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

小編在此提醒大家:

燃放煙花爆竹會帶來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會給我們的城市留下了菸灰粉塵和鞭炮碎屑,同時也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公共安全帶來了隱患。 “禁放煙花爆竹”已經成為社會大眾“摒棄舊俗、樹立新風”的新座標,大家期待一個健康、環保、安全、文明的新春佳節。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看春晚”

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不僅已成為國內過春節的習俗,也是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過年的“除夕大餐”,大家一致認同看春晚才有年味兒,才是真正的過年!離2019年的春晚越來越近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拜新年”

說到拜年,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扣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現代人拜年方式越來越多——電話拜年、簡訊拜年、微信拜年……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至正月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逛廟會”

逛廟會,是中國特有的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由於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就在廟外擺起了各式小攤賺他們的錢,漸漸地又成為定期的活動。村落廟會能夠數百年甚至千年傳承,民間信仰起到了巨大作用。廟會上祭拜祖宗和神靈,既有敬畏自然、敬畏祖宗、敬畏神靈的成分,更有感恩自然、感恩祖宗、感恩神靈的情感表達。

小編分享一下北京的廟會:

在北京,過年期間逛廟會非常時尚,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春節將至,這些特色廟會或許又是大家的首選吧:地壇廟會、八大處廟會、龍潭廟會、延慶冰雪文化廟會、大觀園紅樓廟會……

一篇專為孩子們普及中國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的文章

“吃湯圓”

吃湯圓,意味著新的一年闔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在正月十五月圓之夜,湯圓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而不是餃子)。

傳統的湯圓,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朝(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糰。

小編溫馨提醒大家,不要一次實用大量湯圓:

《本草綱目》早有記載,糯米粘滯、難化。《本草逢原》也說,糯米若做粘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湯圓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對於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兒童,在食用湯圓的時候就應特別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嚥阻礙;湯圓餡種類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較高,會影響慢性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餡等會加重腎臟病患者病情,應特別注意;對於體重超重或高血脂症、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湯圓;對於痛風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洩,增加痛風病復發的可能。

以上,便是跟新年相關的春節習俗,另外,很多老輩兒人講究過年期間不要生氣、不要打罵孩子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