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大放光彩,為何在秦統一之後就消失了?

簡介二、不登大雅之堂,卻已成常規縱橫家們自戰國中後期崛起,橫有張儀、司馬錯,縱有蘇秦、公孫衍,這些人活躍一時,大國國君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然而合縱連橫之策在早期並不被認可,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

合縱連橫成功了嗎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中華大地自周時的統一又走向了五百餘年的大分裂,那時諸侯並起、百家爭鳴。在戰國中期,連橫合縱大放光彩,蘇秦欲報秦不用之仇,聚

“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

;秦相張儀首創“橫強”,憑藉一口伶牙俐齒遊說山東六國,使秦惠王

“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

,“

散六國之從(縱),使之西面事秦”

。所謂

“上善伐謀、次善伐交、下善伐城”

,為什麼在秦統一之後,就看不到合縱連橫之術呢?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大放光彩,為何在秦統一之後就消失了?

一、天下既定,已無合縱之敵連橫之友

“秦王政,爾忘秦歷代先君一統天下之大願乎?”在秦王嬴政執掌政權以來,只有一人得到他的首允可以不稱“陛下”、“大王”,而以“秦王政”稱之,那就是垂垂老矣的少司禮,在嬴政每日上朝之際,必然出現在空曠的宮殿內,嘶啞的聲音無時無刻不在提醒這位年輕的王——實現先祖之大業。平日裡,嬴政必然禮數有加,畢恭畢敬回答:“政,一日也不敢忘”。六王畢,四海一,這位行將就木的王室宗親沒有像往常一樣提醒王上,“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

”,攔在這位王前的,只剩些邊遠蠻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這些少數民族,還需靠武力征服。合縱連橫,隨著大秦一統天下,再無敵手而失去了登臺演出的機會。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大放光彩,為何在秦統一之後就消失了?

二、秦不喜遊說之士,君王重以法治國

秦孝公與商鞅、秦惠文王與張儀、秦昭襄王與范雎,都是君臣親密無間的典型表率,然而秦國曆代國君卻並不喜說士。商鞅變法圖強,但不曾再見孝公重用其餘遊說之士;惠文王即位,蘇秦獻策但不為王上所喜;武王登基,張儀因害怕被武王忌憚而逃離秦國。所謂“疑人不用疑人不用”,但秦國國君都知道,說士與商賈相同,都是“投機倒把”之人,“商人重利輕別離”、“說士賣國而求榮”,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黔首憑軍功登士拜爵,若國君鼓勵這類憑口舌之利、靠這些唯利是圖之人謀國謀戰,良田無人耕,戰爭無士卒,國家還怎麼發展?既而始皇登基,廢儒學、罷縱橫,乃是因為秦國制度的根基在大法、律令,在軍功爵制。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大放光彩,為何在秦統一之後就消失了?

二、不登大雅之堂,卻已成常規

縱橫家們自戰國中後期崛起,橫有張儀、司馬錯,縱有蘇秦、公孫衍,這些人活躍一時,大國國君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然而合縱連橫之策在早期並不被認可,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這些謀士似乎並不被認可,也是讚美少而詆譭多,因此在重法的秦朝、儒學興起的漢朝、佛儒並列的唐朝,縱橫家們都找不到登臺演出的機會,合縱連橫之策已不登大雅之堂。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大放光彩,為何在秦統一之後就消失了?

但在日常生活中,遊說無處不在,大國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合縱連橫,在現代大國外交、商業依然佔據重要地位,大國橫強爭奪資源,小國合縱不懼強權,雖登不上大雅之堂,卻也如野草一般頑強。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大放光彩,為何在秦統一之後就消失了?

時人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縱橫家憑藉出眾的口才、審時奪度,可以一己之力比肩百萬雄獅,但不能忘記的是,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的各大國為拉攏其他國家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早期的合縱與連橫反覆無常,才有“朝秦暮楚”的典故,後期的合縱也變成了伐秦,作為戰國時期特有的產物,秦朝已無合縱敵手,也不再需要連橫抗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