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三國演義中於禁是誰于禁簡介 于禁為什麼被稱為神將

簡介當時朱靈手裡掌握了軍事大權,對曹操的威脅很大,曹操就想削弱朱靈的力量,思考再三,就派于禁去執行,于禁就奉命帶著幾十個士兵就來到了朱靈的軍營,因為于禁在軍中的威望甚高,大家都知道他的名氣很大,導致“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也就是說當時朱靈手下的眾

于禁為什麼叫於神將

“迴圈報復雖天意,壯士所惜唯功名。曹瞞相知三十年,臨危不及龐明賢。歸來頭白已憔悴,泣涕頓首尤可憐。高陵畫像何詭譎?乃令慚痛入九泉。淯水之師勇冠世,英雄成敗皆偶然。”這是北宋孔平仲的一首名為《於將軍》的詩。在這首詩裡,北宋的孔平仲對三國時期的名將於禁的最後一戰和他的整個人生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說于禁是名將,我想沒有誰會反對的,事實上三國志中陳壽寫的大部分評價都已經相當客觀與貼切,于禁也不例外。那麼,曾經叱吒風雲的于禁究竟有何本領會被人成為神將?

三國演義中於禁是誰于禁簡介 于禁為什麼被稱為神將

于禁,出生年月不詳,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字文則,泰山鉅平人。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在三國演義裡,于禁早期附從鮑信為行將覆滅的東漢王朝鎮守兗州,兗州牧劉岱敗於黃巾黨被殺,陳宮與鮑信擁曹操做了新兗州牧,從此于禁歸屬於曹,他的前程開始放光。他的伯樂是屬將軍王朗,若不是王朗向曹操推薦這個人才,恐怕于禁就埋沒在眾多將士之中了。于禁自從初平三年跟隨了曹操之後,在接下來的四年裡,表現十分突出,一路過關斬將,在領兵作戰上是大放異彩。曹操很欣賞于禁,逐漸把他當做心腹大將。

五子良將 行軍毅重

我們都知道,在歷史上于禁是五子良將之一,行軍毅重。而於禁被稱為神將,是後世人在遊戲中對他的尊稱,說神將算不上,但是于禁的確是命大將,不管是曹操在被張繡反咬一口時,于禁幫忙處理青州兵內亂並且建立營壘抵禦追兵,還是隻帶數十騎入,奔襲朱靈軍營奪其指揮權,“靈及其部眾莫敢動”,其表現都可圈可點,跟隨曹操三十幾年,其忠心和賣力的程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毅重之名名副其實。作為外姓將軍,于禁是曹操難得信任的一個人,然而就在爾虞我詐,諸人今日降操明降漢的三國,只做了一次叛徒變翻不了身的可憐傢伙,就留下了叛將的罵名,歷史上于禁真是如此之人還是另有隱情?

于禁是大將,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他一生的才華都體現在了領兵作戰上,于禁對曹操是忠心耿耿,因為于禁講究義,他認定的主公就一定不會改變並且會追隨其一生,這一點與荀彧相同又不同。荀彧我們知道,他看到了曹操身上所有用的決心、毅力、膽識都是歷朝歷代有將相之氣的人所擁有的,因此希望憑藉曹操的才能拯救蒼生,匡扶漢室,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讓荀彧失望的,因為曹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擁有自己的野心,當他的野心與荀彧的政治理想相違背時,荀彧就覺得是曹操背叛了、欺騙了他,要知道在此之前,荀彧可是曹操的“子房”,一切大小決策都要讓他來忖度忖度。于禁是個習武之人,與從不上戰場的荀彧不一樣,荀彧是整個機構做決策的指揮中心,于禁是命令的踐行者,如果沒有于禁,我想曹操也不會這麼快就崛起在諸侯間。

他對曹操是忠心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人是曹操的族人,對曹操忠心是應該的。張遼為首的外姓服從曹操又是為什麼?因為,曹操對他們有知遇之恩,張遼張郃徐晃等人,都是些什麼人?在沒被降服之前不是走卒就是降兵,曹操在降服之後,沒有殺掉他們,反倒重用他們,讓他們很是感動。再者,在兵荒馬亂的三國時代,曹操等人起兵是打著“匡扶漢室”為了平定動亂的義舉,這種行為在將士們的眼裡就是正義的,因此自視正統:曹丞相為大漢誅不臣。往往因此原因而士氣高昂,就算是被俘也不會輕易投降。因此,張遼樂進可以大戰逍遙津,為國捐軀,為英明的主公捐軀,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曹操最忠烈的兩個手下許褚和典韋,就是這樣奮不顧身的人。

忠勇之士 威名顯赫

于禁早年“黃巾起,鮑信招合徒眾,禁附從焉。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于禁最早是鮑信的手下,後來曹操接任兗州牧,他作為鮑信舊部屬曹操。本是鮑信身邊的人,于禁為什麼也會忠心追隨曹操,因為鮑信與曹操就是老相識,于禁信得過鮑信的為人,也就相信曹操其人,並一心追隨。《于禁傳》“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鹹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由此可知,于禁是個十分謹慎的人,他很遵守法,他立下最嚴格的軍法,就是為了約束戰士的行為,”圍而後降者不赦“嚴守軍規就連他的好朋友昌豨犯法也不能饒恕,這樣于禁在軍中的威望就高了起來,將士很聽他的話。于禁的毅重是出自於他本人的,也就是說,忠誠是他的性格,就算他的主子不是曹操換做是其他人,他也一樣會這樣毅重。

于禁作戰相當勇猛頑強。曹操東征呂布時,于禁在濮陽城南打敗呂布二營人馬,不久又獨自率部在須昌戰勝高雅;在攻打定陶、離狐、雍丘等一系列戰鬥中,于禁連連告捷,對付黃巾軍也是毫不含糊。這一系列戰爭中的優越表現,使得曹操對於禁倍加器重,於是于禁的職位由軍司馬一路遷升任陷陳都尉、平虜校尉、偏將軍,還被封為益壽亭侯,躋身於曹軍名將的行列。當然,除了于禁的勇猛之外,曹操還欣賞于禁作戰時的沉著、穩重。《三國志·于禁傳》:”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曹操討伐張繡失利的時候,全軍上下一遍混亂。唯獨于禁率領手下的數百人,臨危不亂,即使是處於劣勢,全軍撤退之時多有傷亡,整支隊伍始終保持沒有潰散。讓曹操對於禁領兵作戰的能力是大為稱讚。

官渡之戰結束後,于禁在曹操心裡的地位又高大了,官渡之戰後于禁奉命平定昌豨的叛亂,頑固地執行曹操“圍而後降者不赦”的軍令,把已經投降且與自己私交不錯的昌豨斬首。此舉引起了全軍的轟動,他的做法受到人們的議論,連曹操也說:“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雖說嘴上對於禁的做法有點不滿,覺得他太固執、恪守陳規,但是又愈加器重他,于禁殺昌豨,似乎有點不近人情,但是這一做法卻為于禁樹立了很好的風範和威嚴,“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鹹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從此他的軍隊更加嚴明,朱靈的事件可以很好說明這一點。

當時朱靈手裡掌握了軍事大權,對曹操的威脅很大,曹操就想削弱朱靈的力量,思考再三,就派于禁去執行,于禁就奉命帶著幾十個士兵就來到了朱靈的軍營,因為于禁在軍中的威望甚高,大家都知道他的名氣很大,導致“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也就是說當時朱靈手下的眾多將士因為害怕于禁而居然沒有一個人敢有所反抗,這就是所謂的大將之風吧。這也是曹操欣賞他的原因之一,只可惜,一代大將顯赫一時終將功虧一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