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簡介這類是非以及說是非之人,更加可惡

改變命運的幾種學說

前言

是非:指的是正確與錯誤的事理,也指口舌,糾紛。俗語“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意思在你跟前說別人是非,說壞話,那麼這個人也是個有問題的人,是個是非人,他也一定好不了哪兒去。俗語積極地寓意是奉勸世人背後別嚼別人的舌頭,搬弄是非。但是,

若一概而論,就有失偏頗。善意的可聽一聽,放寬心;惡意的要高度警覺及防範。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說的是善意的“是非”,那就別貼“是非人”標籤,放寬心

好心說的“是非”,可聽一聽。

出於好心,結果辦了壞事,好心傳遞資訊,也可以被誤認為傳播是非。春秋時期,曾參和母親住在魯國費邑,曾參在外治學,母親在家操持家務。突然,有人跑進曾家,告訴曾母,曾參殺人啦。曾母沒搭理,認為自己的兒子絕對不會也不可能殺人。第二次,又來人告訴曾母,您兒子殺人啦。曾母仍然不信。第三次,又來人告訴曾母,曾參殺人了。曾母這才趕緊丟下織布的梭子,向外奔去。

其實,是曾參同名的人殺了人,曾母虛驚一場。能說那個人是來說曾參是非?是,但也是好心,所以曾參,曾母也沒責怪那個“報信人”。現實生活中,這類是非多了,不用擔心,它是善意的。聽到這類是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無心說的“是非”,可聽一聽。

隨口而出,隨意而說的是非,也算是無心而說,列為善意的是非。無心而說的人,不算是是非人。春秋時期,孔子到弟子言偃的管治縣城去做客,還沒進到城裡去,孔子聽到了城裡傳出的歌聲,就對身邊的弟子們說:割雞焉用牛刀!這句話意思是說,言偃治理小小的縣邑,怎麼還用禮樂呢,過頭了。(可參閱如下內容。可忽略)

論語

啟迪主編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身邊的弟子們都還在納悶,老師怎麼這樣說言偃?言偃治理縣邑,雖說地盤小,但是到處一派祥和,絃樂歌聲,這是禮樂教化。言偃也不理解,就小心翼翼地問老師:您教導我們當官的學習禮樂就會仁愛,老百姓學習禮樂就會遵守法令?

孔子,聽完言偃問話,立刻知道自己因為言偃治理成績而高興,就失言了,非常不妥當,不合時宜。就趕緊糾正:剛才說的割雞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話,言偃說的是對的,大家要向他學習。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客觀說的“是非”,可聽一聽。

孔子對弟子說管仲的不是,用事實說話,說他不知節儉:管仲有三處藏錢的府庫,治理機構重疊,官員冗餘,這哪裡說得上節儉?孔子對弟子說管仲的正確,也是用事實,說他仁義: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使天下安定,百姓免遭戰亂,是仁義。

孔子弟子冉求,在魯國為宰相季氏幹事,季氏已經富得流油,冉求還在不斷地為季氏聚斂錢財。孔子很生氣,當著弟子們說:冉求不是我弟子,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聲討他。後來,冉求逐步改正,成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現實生活中,看上去是在說是非,但是內容卻是客觀,這類是非,可以聽一聽,可以忽略這個說話的人,放寬心,別給人家貼上“是非人”的標籤。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說的是惡意的“是非”,那就貼上“是非人”標籤,以後注意警覺防範

臆測說的“是非”,要注意警覺防範。

這是是非人說是非常用之法。見風就是雨,沒有的也能給你說出有來。看見你和一個美女一起走路,那就是天大的桃色新聞了,可惡得很。惡意為之,要注意防範警覺這類是非及說話的人。

漢文帝時期,塞侯直不疑,得到文帝提拔,做了太中大夫。在同僚們聚會時,有人告訴文帝,直不疑憑著自己長相很帥,和他的嫂子通姦。文帝當時沒說什麼,下來後問直不疑,是咋回事。直不疑告訴文帝:我沒有哥哥啊。真險,假如直不疑有哥哥呢?那麼這個說是非的官員,打壓直不疑就會得逞。這個官員,這般惡意說著是非,估計被文帝貼上了“是非人”標籤,該。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轉發說的“是非”,要注意警覺防範

。這個現象就更加普遍了。現在各大媒體平臺,確認IP地址,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轉發說是非的文字。一帖既出,萬貼跟進。哪知劇情反轉,是非是假的,那個家長用紅墨水代替鼻血的新聞,不就是?可惡。

季布,西漢文帝時期河東郡守,將軍。漢文帝準備提拔他作御史大夫,但是文帝道聽途說,季布愛使性子,令人不好接近。文帝取消了這個打算。後來季布知道此事後,面見文帝,委婉指出文帝僅憑一些人的口舌是非就不任用官員,是不妥當的做法。漢文帝,默不作聲,心中感到愧對季布。後,季布返回郡守,忠心戍邊,被後世贊為忠信將軍。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編造說的“是非”,要注意警覺防範

。這類是非以及說是非之人,更加可惡。他們唯恐天下不難,搬弄是非,捕風捉影,令人不齒。漢高祖時期,高祖病重,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樊噲正在前線平亂,有人說起了樊噲的是非。

有人說,樊噲一定會在高祖百年之後,聯合呂后,殺掉戚夫人和皇子如意。真會編,這個是非人也是了得。樊噲的確是呂后的妹夫,但他更是高祖的兄弟,何況樊噲一生都是堂堂正正的直漢子,哪有這等心思。高祖既然信了這個是非話,立即派人趕往前線殺掉樊噲。好就好在,執行命令的是陳平,足智多謀,一心為漢。陳平只是捉拿樊噲,沒有殺害,回來時高祖去世,樊噲才得以保全。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結語

雖然是“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但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這是比較普遍的社會人際往來中的現狀,人無完人,說過他人是非的,以後改正,要做到“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聽別人在你面前說是道非的,善意的就別當個事,一聽而過,一笑而過。對那些惡意的“是非”,要遠離說是非的人,並不信是非、不傳是非。若丟棄惡意是非、向善而行,你會發現,信賴你的朋友越來越多。

您說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若喜歡小編的分享就給個贊,點個關注唄。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2類人,第1類可以放心,第2類要警覺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俗語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