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簡介3、儘管我們討厭父母,最終我們都長成了他們的樣子在家庭治療中,有這樣的定律,一個從小被控制的孩子,長大後很大機率上會發展成為兩種人:一種是唯唯諾諾,在婚姻中不斷退讓隱忍,去不斷重複小時候被強迫和控制的體驗 ,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強迫性重複

我為什麼會知道呢囧媽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2020年的春節,超乎每個人的想象,過年聚會取消了,影片全都下線了,開工時間推遲了。

每個人宅在家中,就是對國家的最大貢獻。在這種情況下,徐崢執導的《囧媽》宣佈,與位元組跳動合作,網路免費首播。

在這樣一個無片可看的春節,這無疑刷了一波好感。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但是影片播出後,口碑呈現兩極化傾向。

有的人認為該片展示了中國式家庭的情感糾葛,母子之間、夫妻之間,帶給我們諸多啟發;

也有人認為,影片後半程劇情安排拖沓且不合理,展示的情感層次也不夠豐富,豆瓣評分下降到了6分。

我想,單從電影情節和節奏本身來說,這部電影有需要加強的地方。

但是電影對於中國家庭情感糾葛的揭示,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影片中,展示的那些隱藏的深意,你都get到了嗎?下面我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一一分析。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1、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控制型父母的愛

中國不缺控制型父母,在網上對此的調侃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那個“秋褲”的段子,你穿秋褲不是因為你冷,而是因為你媽覺得你冷。

在電影《囧媽》中,媽媽對兒子,就是這樣一種關係。

她會不停地往兒子嘴裡塞食物,哪怕兒子正在打電話;

她會要求兒子多喝水,果汁、薏仁水、飲料逼著兒子喝,因為申時要排尿;

她覺得兒子需要補充營養,於是給他吃紅燒肉,但是卻在只剩一塊的情況下,制止兒子繼續吃;

她會強迫兒子做他不想做的事,堅持要兒子在站臺拍照;

過度干涉兒子的生活,不允許兒子多看手機,因為會得老年痴呆;

過問兒子和兒媳的私密生活,因為是為了兒子好。

不經兒子同意,隨時給張璐打電話,指導他們的生活。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兒子崩潰地問:您為什麼要這麼對我呀?

徐媽媽回答得理直氣壯:因為我是你媽呀!

徐媽媽幾乎集結了中國式媽媽的所有特點,用一種近乎誇張的方式,在影片中進行了集中展現。

很多家長擁有跟徐媽媽一樣的觀點:

我是你的父母,所以我有權進入你的生活;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可以掌控你的人生。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伊能靜曾談起過她和兒子的第一次吵架:她想讓兒子學編劇,可兒子卻想學剪輯。

爭執不下之際,兒子的一句話卻讓她醍醐灌頂:

“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對啊,你擁有的、經歷的都是你的人生啊,孩子的未來你沒有去過,你的個體經驗難道是百分之百準確的嗎?

你到底是希望孩子活成他想成為的樣子,還是你想他成為的樣子?

他到底是一個獨立的人,還只是你的布偶?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影片中,母親的醒悟,以兒子婚姻的解體為代價。

武志紅曾說過,“真正的愛,從來不會帶來傷害。”

那些以愛為名的強迫和限制,吞噬著家庭關係中的溫情,將我們之間越推越遠。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2、控制來源何處?婚姻不幸,兒子成為“三角化”的犧牲品

為什麼會這樣?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是相互影響的,我們或許可以從婚姻關係中去尋找答案。

曾經,徐媽媽和丈夫的愛情是甜蜜的,他們相識於一次遲到,徐爸爸給徐媽媽單獨放映電影《伊萬的童年》。

那一刻,他們看向彼此的眼光中,充滿了愛,他們認定了彼此,生下的孩子取名徐伊萬。

我相信每一段感情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但是很多人往往愛而無力,將愛用錯了方向。

他們不接受對方真實的樣子,總是極力想把對方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徐媽媽曾跑到徐爸爸的單位,用大喇叭向全單位的人高喊:你們都不許和我們家老徐交朋友,不許叫他喝酒,不許跟他接觸。

這樣強制到窒息的愛,還有什麼親密可言?婚姻中的一地雞毛,消耗了他們所有激情。

彼此相愛,到彼此折磨,全在一念之間。

歌曲《其實我想更懂你》中唱道:

每次我想更懂你,我們卻更有距離;是不是都用錯言語,也用錯了表情。

歌曲唱出了當事人的無奈,而在婚姻中受苦的除了當事人,還有可憐的孩子。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三角化”,它是指當兩個人的矛盾衝突太過強烈,會找第三個人來減輕衝突的張力。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徐伊萬就是一個被三角化的角色,當徐媽媽在婚姻中感受不到幸福,她就會把感情寄託在唯一的兒子身上,希望從兒子這裡得到情感滿足。

只是方式依然延續了老的模式,依然用強迫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這就是這類父母的悲哀。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3、儘管我們討厭父母,最終我們都長成了他們的樣子

在家庭治療中,有這樣的定律,一個從小被控制的孩子,長大後很大機率上會發展成為兩種人:

一種是唯唯諾諾,在婚姻中不斷退讓隱忍,去不斷重複小時候被強迫和控制的體驗 ,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強迫性重複”。

一種是長大後開始控制別人,將曾經被強迫和控制的憤怒,發洩到別人身上去,這個人可能是伴侶,可能是孩子,不良的教養方式就這樣被代代傳承。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討厭父母小時候那樣對我們,但是

長大後我們卻依然的會選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孩子,我們最終長成了“我們所討厭的樣子”。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在《囧媽》中,徐伊萬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他渴望自由的心理需求無法在原生家庭得到滿足,就開始向婚姻中索取;

小時候被母親強制而壓抑在內心深處的憤慨,在婚姻中用同樣的方式朝著妻子發洩。

如果你是一個極度追求自由,討厭束縛的人,但凡別人提出建議,你都會覺得被束縛和控制,正因為你從小到大太缺乏表達獨立見解的機會,所以長大後,你格外需要堅持你自己的想法。

然而,這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又變成了控制。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影片中,妻子張璐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後來在火車上,徐伊萬跟母親說了同樣的一段話。

可怕的控制慾,像是一個怪圈,父母控制孩子,孩子長大後控制婚姻中的伴侶和自己的孩子。

這一切就像一個沒有出口的惡性迴圈,如果你不勇敢打破,它將代代傳承。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奇葩說》中曾經說過一句話,深以為然:

“任何絕對地告訴你“我是為你好,且不容辯駁,都是值得警惕的。”

歸根到底,婚戀關係與親子關係還是不同。

母子之間,無論有多少誤解,畢竟血濃於水,最終都有化解的可能。

可是婚姻中的誤解,日積月累,會導致雙方的感情消磨殆盡,或許永遠都沒有辦法修復。

張璐在離婚時:

“我曾試圖做一個你理想中的老婆,但我發現自己做不到,我們之間再也回不去了。”

我們曾經相愛,卻又互相傷害,如今,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多麼遺憾!

心理學剖析:《囧媽》裡,那些隱藏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結語:

在影片的最後,徐媽媽用兒子離婚的代價,懂得了“愛是包容與接納”。

她不再每天盯著兒子幾點喝水、幾點撒尿、有沒有交到新女友,何時準備要孩子。她不再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兒子生活,開始忙著全國巡洋。

愛,最好的狀態是,親密有間。

我愛你,但是我允許你跟我的不同,我接受你做自己。

好的關係,不是強行改造,而是默默影響。

正像影片中告訴我們的:

“愛是接納和尊重,而不是控制和索取。”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聞學碩士,多年媒體記者經驗,心理諮詢師。如果喜歡,歡迎點贊並關注@Tina心理1,持續輸出心理學原創好文,從心理學視角幫你解讀生活、看透本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