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資治通鑑》之李牧,戰爭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不斷戰爭

簡介但是在李牧的這種辦法下,匈奴幾年都一直沒有收穫

戰爭的直接目的是什麼

李牧是趙國的名將,更是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之一。之所以說李牧是名將就在於他對戰爭的理解,非常符合兵法之說。什麼意思呢?在常人看來一個真正的名將一定是善於打仗的,尤其是勝利越多,那麼也說明他越出色。但真的是這樣嗎?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更是將秦國親手覆滅。但是項羽卻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反而是前期一直都吃敗仗的劉邦。除此意外韓信打仗厲害嗎?韓信的外號是兵仙,兵法運用更是出神入化,但最終還是慘敗收場。那麼什麼才是名將?

《資治通鑑》之李牧,戰爭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不斷戰爭

李牧

李牧就是。李牧被趙王派往北部邊境駐守,但是的李牧有權力可以節制雁門和代郡,並且賦稅什麼的都不用上交,直接就能作為軍隊的費用。所以李牧再次一直都是相安無事,每天宰牛分給將士,但就是堅決不打仗,每次有匈奴出現的時候,李牧就讓大家快速收回自己的畜產財物,然後堅守不出。久而久之大家也就覺得很奇怪了,甚至匈奴都認為李牧太過膽小。但是在李牧的這種辦法下,匈奴幾年都一直沒有收穫。不過趙王可接受不了,認為這是李牧在懈怠,因此就下令讓人接替李牧。

《資治通鑑》之李牧,戰爭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不斷戰爭

李牧

換來的人一來到邊境就各種出戰,每一次都是邊境戰事絡繹不絕,然而因此也有了很大的損失,牛羊財物更是數不勝數。這也導致邊境上的百姓沒有辦法生活,不但是沒法放牧,就連種田都非常艱難。沒有辦法,考慮現實情況趙王只能再一次的邀請李牧出戰;但是李牧堅持要趙王答應自己的要求,還是按照老辦法一樣對待匈奴,趙王答應了。於是李牧回到了邊關之後,依舊是按照之前一樣。

《資治通鑑》之李牧,戰爭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不斷戰爭

李牧戰匈奴

不過邊境的戰士們整天就是無所事事,而李牧也是每天就給他們獎賞,這也就使得戰士們壓根坐不住,每天都想要出戰匈奴。這時候李牧看到時機成熟了之後,才正式訓練士兵,並且精挑細選了一批戰士出來。然後開始派一些百姓故意在外面放牧,惹得匈奴前來。匈奴一開始不敢大部隊來,所以只是派了一支小部隊試探,看到這些牧民不堪一擊於是大規模出動。誰知道這是李牧的計謀,因此匈奴被圍攻,先後被斬殺十餘萬人。隨後李牧乘勝追擊,終於是把匈奴一網打盡,並且先後擊敗了東胡、林胡等。從此以後趙國邊境十年太平,再也沒有起爭端。

《資治通鑑》之李牧,戰爭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不斷戰爭

李牧戰匈奴

所以什麼樣的人才是名將呢?那就是一戰而定。戰鬥的目的是什麼呢?不是不斷的勝利,而是為了最終的勝利,也就是平定。如果頻繁的發動戰爭可是卻沒辦法安定的話,那這戰爭打的就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李牧是聰明的人,所以他會要求自己一戰而定。但是一戰而定那肯定就需要相應的條件,而李牧之所以幾年都不開戰,就是為了創造條件。兵法之中的要求一直都是尋求不戰之法,戰爭是最不必要的選擇,而不是唯一的選擇。同時李牧數年都不開戰,但是同樣李牧也多年未敗,並沒有任何的損失。

《資治通鑑》之李牧,戰爭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不斷戰爭

趙王

反觀趙王的為人,我們想一想投機的人是不是這樣的心態呢?在沒有任何收效的情況下,就認為是將領的不行。等到有損失的時候又想早知道還不如不做,起碼還保住了不至於虧損。這種心態不可取,投機是存在風險的,既然選擇投機那麼就要承擔後果。這也和李牧存在極大的差異,李牧善於等待,等待並非是不作為,等待本身就是一種策略。不善於等待也就是焦慮,焦慮的人自然就無法考慮清晰。

《資治通鑑》之李牧,戰爭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不斷戰爭

項羽

所以說反而是那些總是打勝仗的人得到了銘記,項羽一生戰爭經歷無數,但是卻以失敗落幕。可是卻沒有人說他不是一個善戰的勇士,反而是那些勝利者被遺忘了。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警示,不要被一些外在的東西所迷惑,善戰的不一定就能為將,不善戰的也不一定就不能做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