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鄉土散文:送 燈

簡介把燈送到井臺上,是送給井神的,祈求井神天天送出甘泉

人死後為什麼點燈

鄉土散文:送 燈

兒時的記憶裡,我們老家河南舞鋼那個地方民間有個習俗,每到正月十五夜幕降臨的時候,沉浸在節日氣氛中的人們便在一些特定的場合點燃一盞燈,用以驅邪祈福。不知道這種風俗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只知道當地人都稱這種活動叫“送燈”。

送燈是一件神聖的事情,有既定物件和目的。把燈送到庭臺上,是送給財神的,祈求財神幫助家裡日進斗金;把燈送到灶臺上,是送給灶神的,祈求灶神保佑家裡天天有米下鍋;把燈送到井臺上,是送給井神的,祈求井神天天送出甘泉;把燈送到祖墳上,是送給已故親人的,祈求親人在天之靈保佑子孫長命百歲,興旺發達;把燈放置門墩上,是驅離邪惡的,使魔鬼遠離門戶,保護家人四季平安。總之,送燈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嚮往,是精神上的一種寄託和安慰。無論神靈是否給予回饋,都不減尋常百姓年年送燈的熱情。拳拳之心不乏包含幾分悽楚和愚昧。

民間送出的燈多種多樣,無論送什麼樣的燈都是人們對神靈的一種敬畏。最費功夫的燈是面燈,正月十五前要做好燈坯蒸出來,以備到時使用。用玉米麵蒸出的燈叫“金燈”;用白麵蒸出的燈叫“銀燈”;用蕎麥麵蒸出的燈叫“鐵燈”。最省心的燈是蠟燭,到集市上買來幾根就可以了。不過,買蠟燭也有講究,不能買白色的,紅色最好,象徵著紅紅火火。最廉價的燈當屬“蘿蔔頭燈”,家家戶戶都可製作,選一個大蘿蔔,切去兩頭,粗頭朝下當燈坐,細頭用刀子挖一個窩窰兒,中間插上繞棉絮的小竹籤兒作燈芯,窩窰兒里加入食用油蘿蔔頭燈就做好了。做這種燈,用料就地取材,不用花錢;工藝也很簡單,一看就會。小時候我就常跟著大人學做這種燈,並且做得有模有樣,點亮放在門口,小小的燈火在黑暗中跳動著,閃耀著,與遙遠天空上的星月拉著家常,把家人照得心裡亮堂堂的,臉上紅潤潤的,身上輕鬆松的,彷彿節日的快樂和未來的幸福都凝聚在這盞蘿蔔頭燈上了。

鄉土散文:送 燈

其實,送燈是一種陋習,是生產力水平低下和思想文化落後的產物。明清時期女人崇尚裹足,追求一種病態美,雖然帶來諸多不便,但仍視為時尚,誰不裹足反被恥笑。明太祖朱元璋的夫人馬秀英不曾裹足,是個大腳,人們都戲稱她是“馬大腳”,貴為國母也未免受人譏諷。有一年正月十五朱元璋逛燈會,看到一個花燈上畫著一個女人騎在馬上,懷裡抱著一個西瓜(馬皇后是淮西人),馬鐙邊露出一隻大腳。朱元璋認為是刁民對皇后的戲弄和對自己的不敬,託詞殺了那條街上九百多人,製造出了驚世慘案。這就是意識形態上不可抗拒的魔力。送燈這種習俗與明清女人裹足一樣,也是一種病態心理在現實生活中的展露,是人性天空中漂浮的一片烏雲,撕扯著不離不散。送燈表面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而實質卻是對現實生活的無奈,是理想與現實矛盾衝突下產生的畸形心理演化出的一種社會陋習。不過送燈是村民的自發行為,一般不危害他人和社會,更不會危及政權。所以,在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歷代政府都不去幹預。這種陋習像夏季的藤蔓一樣在坊間蔓延,長盛不衰;又如癌變的“毒瘤”,蠶食著人們健康的細胞。而且這種危害像冰層下的激流不易被人發現。但這種暗藏的“魔力”,常會左右人生的“座標”,擺渡人生的“帆船”。當神鬼觀念在意識形態裡佔據主導時,人們在生活中,遇到棘的手問題便會從“鬼神論”的觀點出發去尋求出路,極易誤入歧途,帶來危害。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鄰居家生了一個健全的男孩。那時候農村生孩子一般不去醫院,都是在家請“接生婆”幫助分娩的。由於衛生條件差,嬰兒出生不久就患上了腦膜炎,出現驚厥,那些常常送燈的家人認為是魔鬼附身,中邪了,幾個上年紀的婆婆聚在一起虔誠祈禱,化紙許願,懇請魔鬼離去,還嬰兒健康。折騰了幾天,“魔鬼”也沒有離去,耽誤了醫治時間,嬰兒落下個只長頭不長四肢的後遺症。長大後成了一個畸形人,就像《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動畫片中的大頭兒子一樣,頭大身小,頭重腳輕,走起路來猶如小腳女人,一搖三晃,生活不能自理。家人用無知續寫了當代的“三言二拍”。真是可悲,可恨!

花開花落。新世紀的鐘聲響過之後,農村進入了千紫萬紅的春天。先進的生產力和開放的思想文化,使農村發展如虎添翼。農村步入了新時代,農民過上了好日子。自主經營土地的農民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吃,可以下海經商,進城務工,也可以在自己的責任田裡“為所欲為”。瞬間,農民的糧倉滿了,褡褳鼓了。真是奇怪了,國家從解放初期就倡導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倡導了半個多世紀,也沒有摸到解決問題的“抓手”,誰也不曾想到封建迷信竟是貧窮的“附生物”。現在村民富裕了,送燈這種陋習不見了。一棵封建迷信的大樹轟然倒下,許多封建陋習的猢猻逃得無影無蹤。試想,村民家裡糧食年年大屯尖小屯流,誰還送燈給灶神祈求送米下鍋?村民褡褳裡天天鼓圓,誰還送燈給財神祈求送幾個小錢?村民家家通了自來水,誰還送燈給井神祈求送出甘泉?村民都明白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的道理,誰還送燈給過世的先人,祈求他們保佑子孫發達?

牽一髮而動全身。提起了“脫貧致富,振興鄉村”這個抓手,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今燈不送了,諸神反倒越發履行職責了,保佑著普天黎民過上了好日子,真是令人深思!

審閱:高蕊

簡評:由文可見作者關於對封建迷信活動“送燈”這一現象逐漸消失,而產生的深刻思考,也比較有教育意義。

終審:嚴景新

作者:李國獻,網名惠風和暢,中共黨員,河南舞鋼人,中國農業銀行舞鋼市支行退休員工。

編輯:卜一

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