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從“騎射護手工具”到“男子專享首飾”,探析古代扳指的發展

簡介二、男子專享首飾——扳指蛻變原因韘初見於商朝,因射獵打仗實用保護手指而產生,到後來成為滿足王公將侯的把玩之物,它的蛻變是實用性變為裝飾性,變化相當之大,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明代流行扳指嗎

從“騎射護手工具”到“男子專享首飾”,探析古代扳指的發展

一身華麗的服飾離不開首飾的搭配,

首飾在服飾當中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與服飾相比,首飾可以提高品味,襯托容顏,提升儀表,使人有更高的氣質。然而,當我們一提到首飾,首先想到的就是雀釵、耳環、項鍊、戒指、手鐲等等一些很大部分都只適合女生的首飾,我們很難想到

男子專享的首飾

。今天,我們便要聊一聊“扳指”,這個成為男人專享的首飾。

一、騎射護手工具——韘(與射音同)的發展

中國的

弓箭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

,甚至可以上溯到遙遠的神話時代,后羿射九曜的傳說。而弓箭也是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更加受人喜愛。

射箭術

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方式,包括在戰爭、狩獵和運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有如此多的人去使用弓箭,那麼必然會引發弓箭使用配件的發展,

於是便有了“韘”的出現。

《說文》中有解釋言,“韘,射也”,說明此器為最早為騎射之具。

拉弓時佩戴,用來保護手指同時可減少手指的運動量,並且有助於準確釋放弓弦。

早期的它作為射箭指環,上面有一條凹槽,用於放置弓弦。

從“騎射護手工具”到“男子專享首飾”,探析古代扳指的發展

1、皮韘到玉韘——材質的變化

周朝時期,韘的工藝粗糙,

材質主要為動物皮做成的

,但是在諸多出土的文物中卻很少見到皮韘,其原因是皮具難以儲存,在土中容易腐化。早期皮韘的旁邊有很小的牙狀凸起,考古學家推測這樣設計的目的是

有助於拉開弓箭

,這種設計逐漸形成了傳統。在後來出土的扳指中,大多都會附帶一個或者多個小孔,用於掛在射手的手腕或者腰帶上。到後來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也出現了用動物骨骼或者犀角、象牙、鹿角等物製作,外部有簡單的裝飾,也有了形狀的區別,但實際還是用作護手工具,作用不變。

由於皮韘不易儲存,也不便使用,於是古人便採用堅硬的材質

。玉石、水晶、瓷、翡翠甚至於犀角、象牙等名貴材料都可以被用來製作文扳指。在中國選擇金屬作為韘的材質並不多,在這裡小編認為,青銅和金銀對於大眾普及度和製作難度上都存在著一定困難,只能另尋更為堅硬的材質。

而水晶、瓷、翡翠等比較脆弱易碎,犀牛角、象牙、鹿角又是名貴材料,大眾普及度不高,只能選擇“寶石”。

寶石是一種堅硬的材質

,而玉在中國寶石界又享有崇高位置。

用它來製作玉韘,不僅硬度適中

,並且顏色樣式又有觀賞性,因此玉就成為了韘材質選取的主流。在所有的寶石中,軟玉常常被採用,因為其

硬度較小(太硬的玉容易破裂)且溫潤可愛

。已知最早的扳指就是採用這種珍貴的材料製造的。

2、玉韘日漸美化的裝飾性

商代的玉韘有走弦的槽和拴繩的眼,是協助用於拉弓射箭的配件。後來出現了一種形狀奇特又很美觀的玉韘,斜坡狀,帶紋飾,形似戒指,更為精美。隨著戰爭的變化,新武器的發明,以及玉石被逐漸應用,

後來的玉韘變得更加美觀,裝飾性越來越強

從“騎射護手工具”到“男子專享首飾”,探析古代扳指的發展

秦漢時期的扳指已經初步運用於禮器,尤其是漢武帝之後,

在王侯將相的聚會活動中,若是需要使用弓箭時必然會佩戴扳指

,這更像是形成了某種儀式感。但是當時的工藝並不發達,弓弦不夠堅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只能增加弓弦的粗度,當時的弓弦普遍在半釐米以上。

但其實

這種粗度對手指根本造成不了太大的傷害

,只有專門的弓箭手在一定時間內快速、高頻地射擊時才會需要使用扳指來保護手指。所以在秦漢時期將扳指作為護手工具只有在軍隊上應用,而普通的狩獵和士大夫歡聚活動,

佩戴扳指更多的是作為裝飾品來使用

。這為扳指作為首飾奠定了基礎。

漢朝時代,玉韘出現了片狀形制,很多還鏤龍雕鳳,十分精美。

但這個時候由於弩的普及運用,使玉韘便不再廣泛運用於軍隊,因而它更像是一種佩件了

。漢代的玉韘其形狀奇特,中空部呈雞心狀,因而也被叫做“雞心佩”。宋代也有很多類似於“雞心佩”的玉韘,形制更是多種多樣,片狀,矮筒狀的有很多。

到了清朝,玉韘又有了新的變化,其形狀變為筒形

,但是此時的筒形和之前又存在差異,上下直平,沒有高度的起伏,這時的“韘”正式改名為“扳指”。

滿清人喜愛射獵,自然也就喜愛扳指

,但這時扳指並不具備協助射箭護手功能,像是一種裝飾和玩物,成為滿族皇帝和王侯將相用來炫耀的東西,凸顯他們高貴的身份。因為射箭者多為男子,且當時

封建社會多為重男輕女,所以從韘扳指,也只在男子中流傳發展。

從“騎射護手工具”到“男子專享首飾”,探析古代扳指的發展

二、男子專享首飾——扳指蛻變原因

韘初見於商朝,因射獵打仗實用保護手指而產生,到後來成為滿足王公將侯的把玩之物,

它的蛻變是實用性變為裝飾性

,變化相當之大,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小編給出以下幾條原因。

1、戰爭軍事因素

弓箭被髮明起初是為了狩獵和戰爭,這也使歷朝歷代增多了無數的更替變化,

作為配套工具,韘也在更新變化著

。漢文帝不推行戰爭,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打仗的次數減少,扳指的實用性也隨之降低。與此同時,弩的發展在大幅度進化,後更有床子弩的發明,這是一種需要十幾個人才能轉動的武器,根本不需要個人去拉弓。

由於時代的變化,歷史的發展,宋代士兵的綜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一個士兵需要擅長使用多種武器。如果只是為了使用弓箭而佩戴扳指,當他需要更換使用其他兵器,就會因為扳指而給手指造成麻煩,使手指靈活度下降,影響戰鬥力。

所以除了需要專業的弓箭手戰鬥和守城戰時,士兵基本不再佩戴扳指。

而守城時使用的弓弩也已經不需要人用手去拉。因此可以得知,隨著弩機的發明,韘的實用性減退,已經不符合多種武器存在的戰場。

明代的火器和大炮在軍隊中已經初具規模,這使得扳指的使用力更加不明顯,況且明代棉花也廣泛應用,士兵們可以在手指關節處纏繞棉布來保護手指。

如果不是滿清入關後對扳指的重度喜愛,相信扳指不會有今天的知名。

從“騎射護手工具”到“男子專享首飾”,探析古代扳指的發展

2、滿清的特殊厚愛

不同於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

滿清的起家依靠的是狩獵

。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滿族人以及其前身女真人經歷了千年的遊獵,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依靠遊獵和採摘獲得的。要知道狩獵的過程中弓箭是最佳的武器,可以透過遊獵的方式較為安全的獲取食物和經濟。在這個過程中滿族對於弓箭產生了深刻的感情,自然對扳指也產生厚愛。

玉扳指從古代流傳到滿清

,尤其是在乾隆時期,更是

成為了高官貴族們身份的象徵

。為表愛意,還有人專門寫詩來頌詠。清代弘曆有詩《詠赤玉韘》曰“圓外合規度,虛中命琢鑽。勁能髮雕羽,赤可擬雞冠。”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

“騎射國語,乃滿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務,滿清入關後

大量利用名貴材料去製作扳指

,此時,韘的形態由扁平的玉佩樣式又變回筒形,大量貴族子弟不再習武,卻仍然配戴扳指。滿族的男子將扳指視作最好的首飾和裝飾品,不僅可以彰顯自己尊貴的身份,還可以

表現出自身不忘武備的精神

。可以說,扳指最終成為男子專享首飾與滿族男子的特殊厚愛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從“騎射護手工具”到“男子專享首飾”,探析古代扳指的發展

三、扳指的嚴格等級制

我們上文中講到,

扳指從最初的護手工具到後來的男子專享首飾

,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對於扳指,也有著嚴格的等級約束。不同階層,玉扳指可選擇的材質和樣式都是不同的。翡翠、瑪瑙等名貴材料製作的扳指,外表圓潤,光鮮亮麗,花式紋案精美多樣,但是隻有王公貴族才可以,一般人是不能隨意佩戴的。

普通人只能佩戴象牙、瓷質材料的扳指。

對於扳指的大小厚薄,也有一定的區分,

武者所戴的扳指多素面更符合習武身份,文者所戴則外壁有精鑄詩文或圖案

扳指中的最好的肯定是皇家御製

。皇帝的御用扳指要經過嚴格的製作工序。這裡以乾隆時期為例,清宮造辦處先讓雕刻專業部門按照皇帝的喜好和意願做出紋樣,再交給皇帝親自稽核,透過之後才可開始製作。當然,也存在著御賜。

皇帝常將扳指賞賜給高官功臣,用來表示自己的獎賞關懷和器重

。御賜扳指具有著較高的地位,僅次於御用。

其次是親王等皇親宗室,會自行製作扳指,這類扳指大多會刻有宗室本人的私印,這

使得扳指的來源和出處極易辨別

。親王賞賜家奴、下屬或饋贈親友的扳指兒,也屬此等之列。清代等級制度極為嚴格,各親王所私制的扳指,工藝和材質均不敢擅越皇帝的喜好。各級別的將軍們也有專屬於自身等級所使用的扳指,只是等級更低,價值也更遜。

從“騎射護手工具”到“男子專享首飾”,探析古代扳指的發展

四、總結

韘最初被人們廣為使用是因為它的實用性,

它的發明也只是作為護手工具

,保護手指不會因為頻繁使用弓箭而磨傷。隨著時間推移,時代演變,使它失去實用性,但又因為諸多原因而保留下來,有了新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因而扳指也漸漸成為文化,有了相關製作規定,佩戴等級制度

。但是它也只是在男子中盛行,這與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觀念有關,同時,戰爭射箭之術也多為男子學習掌握,最終形成了男子的專享首飾。

參考文獻:

1、《從玉韘到扳指》

2、《從韘到扳指的形態變化分析》

3、《騎射之具、首飾、禮儀之具:古人為何偏愛扳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