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簡介羅馬帝國後期已經出現封建生產關係萌芽在血腥的三世紀危機過後,戴克裡先能夠使帝國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復,主要原因在於戴克裡先汲取了歷史教訓,比較好地解決了軍隊問題

衝擊權杖怎麼樣

作者:戴克裡先(本團隊特邀)

正如上文所說,三世紀危機中,羅馬帝國經歷了長期的混亂與動盪。直到公元284年,達爾馬提亞的戰士戴克裡先終於擊敗了所有的對手,以一系列改革暫時結束了羅馬帝國的這場曠日持久的危機。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羅馬帝國在三世紀陷入全面危機

戴克裡先認為皇帝頭銜應該更為全面,而非只是基於軍事力量,其更應具有認知性與穩定性。所以其尋求設立新法規,重新確認皇位的合法性,將皇帝描寫成半神半人的化身與最高祭司(當初的羅馬帝國還沒有實行帝制,第一位元首屋大維其實是第一公民)。這時共和國時期的舊頭銜最高祭司即被賦予新的意義,成為皇帝的頭銜,並變得十分重要。戴克裡先為自身設計了一個新的頭銜,稱自己為主和神的合體,嚴格來說,戴克裡先才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他的一系列改革使羅馬完成了由元首制向君主制的過渡。不過,他沒有實行個人的專制獨裁統治,而是適應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逐步確立起“四帝共制”的新型統治模式。

透過讓常備軍正式入編、建立新軍團等舉措,新皇帝讓人民看出他對羅馬邊陲的大力支援。這位大帝使得軍團數目擴大至72個,人數達60萬左右,比奧古斯都時代幾乎增加了一倍。此外,他還將軍隊分為邊防軍和巡防軍,大約三分之二的軍隊是邊防軍,邊防軍用來抵禦外族的入侵。而剩下的三分之一為巡防軍,由奧古斯都與凱撒(皆是職務名稱,戴克裡先改革帝制,實行“四帝共治”)在領地內直接控制,因為巡防軍接近皇帝本人進而接近權力中心,其發動政變可能性更大,皇帝為了安撫他們會提高薪資,所以巡防軍待遇較邊防軍高,但這也常常引來忌妒。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戴克裡先上臺後全力重振帝國輝煌

政治上,為防止行省分裂割據(其可能再次引發內戰),戴克裡先縮小行省轄區的面積。對於自己而言,這樣也可以方便管理和控制。在幣制上,戴克裡先鑑於當時貨幣貶值,因此他規定了國家金幣含金量的統一標準,他規定每個金幣的含金量為5。45克,比奧古斯都時代減重三分之一。在社會經濟管理方面上,他又頒佈物價敕令防止物價上漲,透過強大的國家立法機關來保證源源不斷的稅收。他還定期對國家開支進行結算,防止貪汙腐敗。但國家無力從物資上進行調劑,不久後這個改革就名存實亡了。

使命完成後,戴克裡先放下權杖,徹底放棄自己的權力,心情愉快地回到位於亞得里亞海邊索羅那的豪華宮殿,開始了種植捲心菜的田園生活。同時,歷史已經以獨特的方式證明了戴克裡先,其本人遺產的下落也同樣神秘莫測。後來,可能由於對他退位后帝國苦難局勢的悲痛,可能由於他妻子他女兒的不幸對他的巨大傷害,或因為早年遭受的一些屈辱,戴克裡先自殺而亡。戴克裡先的一系列舉措讓帝國恢復了穩定,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三世紀的羅馬帝國一度分裂

關於三世紀危機爆發的原因,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本文將重點論述並分析羅馬軍隊的嬗變。

奧勒留死後的羅馬帝國“由一個金碧輝煌的帝國變成了落滿塵埃的鐵鏽帝國”。羅馬帝國由有序進入混亂、危機,直到284年,戴克裡先當政,危機暫時告一段落。這場危機的發生與持續,有非常深刻的社會原因,也是奴隸制發展的必然的結果。帝國無力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奴隸開源相對減少,價格不斷提高,使用奴隸勞動已經越來越無利可圖。在奴隸勞動的同時,他們往往不堪忍受奴隸主的剝削,不斷掀起反抗。但同樣,史學界認為這場危機之所以持續如此漫長的時間,軍隊也製造了數不清的禍端,從中起到的推波助瀾的消極作用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三世紀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無疑在於奴隸制經濟政治體制本身無法克服的矛盾,但一個主要原因卻是羅馬帝國軍隊的墮落。

羅馬能夠從臺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發展成為龐大的帝國,保衛漫長的邊境線免遭外族侵犯,與軍隊職能的充分發揮有密切關係。由於羅馬帝國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征伐以及維護疆土和政權的需要,羅馬軍隊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加之和平年代軍隊性質和社會一起蛻變,軍隊的職業性質逐漸發生了改變,尤其是經歷馬略軍事改革後,由從前拓疆闢土的國家武裝力量,蛻變成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兵權在握的將領們進行政治鬥爭,爭奪最高統治權的工具。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軍隊始終是羅馬帝國的中流砥柱

這種軍事混亂的爆發並非一日之寒,而是長期積攢的結果。這種積攢開始於共和國末年僱傭兵制的出現,僱傭兵制取代公民兵制是羅馬軍隊一個本質的變化。羅馬公民當兵不只是了保家衛國,更多的是為了掙錢養家餬口。在塞維魯王朝時代,卡拉卡拉頒佈安東尼努斯赦令,宣佈賦予所有在帝國境內的自由民以羅馬公民權,更是加速了混亂的爆發。富有等級的公民不願意到軍隊服役,其他能夠到軍隊服役的公民逃之夭夭,不得不採取一些強硬的手段強迫奴隸到軍中服役,這導致羅馬軍團中來自地方行省計程車兵增多,他們也能對皇帝保持忠誠,不過這種“忠誠”是以利益和金錢為基礎,而不是國家、民族。已經缺失了原有忠誠軍隊、熱衷於用手中的武器蹂躪羅馬公民甚至擁廢皇帝。這些士兵自然沒有共和國時代羅馬公民那種愛國的精神,最後“兵匪一家”,帝國擁有這樣的軍隊顯然是可怕的。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在羅馬軍隊中,奧古斯都建立的近衛軍是一支特殊的軍隊。無疑,奧古斯都建立近衛軍的初衷是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但從公元前1世紀到君士坦丁大帝遣散近衛軍的幾百年時間裡,近衛軍逐步演變成為作惡多端的“特種軍隊”,幾乎每一次社會動盪、皇位更替都與這支軍隊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或是直接參與者,或是是非的製造者,許多皇帝死在近衛軍刀下。近衛軍已經不再是“元首的靠山,卻竟成為傷風敗俗的主要根源。”和軍隊成分變化相一致,近衛軍也已不再是羅馬公民組成的軍隊,先是在義大利人中間徵召,後幾經變化,行省軍隊也成了近衛軍。近衛軍的特殊地位早已引起了其他軍隊的嫉妒,因此在一次次的內亂中,近衛軍往往成為焦點。一直到君士坦丁遣散近衛軍,才算最終剪除了羅馬帝國肌體上一個大的毒瘤。

特殊的年代和社會環境,造就了羅馬軍隊的墮落,造成了極不正常的軍隊和帝王之間關係的事實。如果皇權強大到足以遏制軍隊、把握軍隊的程度,也許或多或少能夠阻止動亂和軍隊無政府局面的發生,或多或少地阻止態勢的擴大。可惜在羅馬帝國幾百年的歷史上,父子相襲的嫡傳君主制始終沒有確立。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羅馬內戰

三世紀薩珊波斯的崛起,可以說是三世紀危機的致命催化劑。阿爾達希爾建立的薩珊比帕提亞更具侵略性,與帕提亞相比,他們更好的集結了伊朗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的資源,很快就扭轉了當地的權力平衡,這一過程始於阿爾達希爾一世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奪取卡萊、尼西比斯與哈特拉。薩珊的崛起摧毀了羅馬帝國在地中海東部持續了一個世紀的霸權,薩珊的夢想是恢復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所有領土,此前帝國只要調動現有資源就可以扭轉戰局,現在這個超級對手給帝國帶來巨大沖擊,不光要對抗薩珊,又要保證帝國其他幾條邊界線的安全,要做到這些,羅馬帝國要增強其軍事力量,同時進行相應的財政改革,從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時期開始,羅馬人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這些變化是一個長期過程,非一人所為。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強悍的薩珊軍隊

帝國後期的軍事力量至今備受爭議,我們很清楚薩珊崛起之前塞維魯王朝軍隊的紙面實力以及分隊情況,羅馬軍隊由30個軍團和相當數量的輔助部隊組成,總數約30萬人。據史學家阿伽提亞斯記載,戴克裡先時代約有45萬軍隊,但這個數字寫於戴克裡先死後二百多年,可信度就不那麼盡如人意了,不過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羅馬軍隊後期依然在擴充。綜上所述,三世紀危機時,30萬羅馬軍隊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達到了四十多萬。軍隊多,進而軍費多(宋代也有這樣的難題)。國家不得不改變其財政預算,以實物的形式大量徵稅,這就造成貨幣持續貶值,民心不穩,同時軍隊越發顯得重要。在軍隊擴充的初期,皇帝們最先行使的財政措施是將所有已有的稅收都納入中央政府的旗下管理。大約在三世紀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央政府沒收長期實行的城市稅收—捐資、通行費和地方稅收。城市官員必須繼續籌集資金,管理捐資,但這些收入不再用於地方開銷。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三世紀的羅馬帝國面臨著蠻族的多次入侵

然而,這些收入仍然無法支付重組後軍隊的開銷。公元三世紀後期,皇帝繼而採用另外兩個策略:其一他們將貨幣貶值,降低貨幣第納爾中的含銀量,特別是在加利恩努斯時代,第納爾實際上可以看成銅幣,因為其含銀量極低,只有不到5%。這一舉措導致貨幣發行量增加,導致通貨膨脹。貨幣的面值相比於五賢帝時代通脹了約200倍。商人們往往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意識到新幣貶值,然後抬高價格,因此每一次貶值都為皇帝提供喘息的機會。在這都是權宜之計,因為商人會把商品拿到黑市上賣。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透過徵稅的方法賺取更大的帝國財富,但由於徵稅的專案變化無常而極不得人心。有時為了獲得財富,皇帝不得不讓城市遭劫被毀,農田荒蕪,貿易瓦解。自薩珊波斯嶄露頭角以來,羅馬帝國花了五十多年才整頓好自己的財政。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曾經一度繁榮鼎盛的羅馬帝國

波斯的迅速崛起,同樣助長軍隊的囂張氣焰,又迫使帝國迅速改變策略,結果導致百姓對皇帝的認可程度不高。即使是那些被軍隊擁上王位的將領,也很難保證自己不被兇悍、桀驁不馴的軍隊殺死。由於皇帝也有朝不保夕之虞,三世紀危機裡,整個帝國主人實際上是軍隊,帝國國家機器的運轉由軍人操縱。對三世紀危機時期羅馬皇帝的評價,似乎已經沒有了正常的標準。三世紀羅馬帝國王位傳承的歷史,絕大部分是一部由軍隊上演的宮廷政變史。連年不斷的軍事混亂,嚴重地衝擊了統治秩序,也擾亂了民生,也極大地干擾了經濟生活的正常執行,使國家經濟陷入了空前混亂乃至崩潰的狀態。與對健全的帝國造成致命打擊的軍事上的無政府狀態和外族入侵相伴隨的,是延長了的經濟衰退。帝國再也無力擴張,經濟停滯不前。持續不斷的內戰擾亂了貿易,給人口也相應減少的城市繁榮帶來了消極影響。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羅馬帝國後期已經出現封建生產關係萌芽

在血腥的三世紀危機過後,戴克裡先能夠使帝國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復,主要原因在於戴克裡先汲取了歷史教訓,比較好地解決了軍隊問題。但戴克裡先的做法只是治標,由於帝國危機沉重,軍隊墮落不可挽回,根本無法達到治本的目的。因此,三世紀危機實際上為帝國的滅亡敲響了喪鐘。

題外語: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樣也不是一日衰弱的。

參考資料:

《羅馬帝國衰亡史》【英】愛德華·吉本。著

《羅馬帝國的隕落:一部新的歷史》【英】彼得·希瑟。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