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朱棣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訓練大象,讓“象儀”成為盛大的儀式

簡介如此一來,錦衣衛的首領們開始頭痛,如果提到殺伐辦案,錦衣衛個個奮勇爭先,可若是談到訓練大象,果真是令他們無從下手,然而皇帝的聖旨卻不能違抗,即使任務再艱難,也要咬牙堅持完成

馴象師怎樣訓大象

明代時期,明成祖朱棣曾經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該任務可稱十分艱難,讓錦衣衛愁得都快要撞牆了,但錦衣衛卻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這個神秘的任務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朱棣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訓練大象,讓“象儀”成為盛大的儀式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大明王朝成立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皇權,著手打造建立了一個特殊的機構——錦衣衛。錦衣衛的前身是“拱衛司”,後被改稱為“親軍都尉府”,專門負責掌管皇帝的儀仗與侍衛。在明洪武時期,錦衣衛作為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組織,除了負責皇帝的人身安全之外,還肩負著偵查、逮捕、審問等重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並且可以繞過正常的司法程式,有權力抓捕任何官員,而這一切,任何職能部門都不能插手參與。

朱棣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訓練大象,讓“象儀”成為盛大的儀式

朱元璋晚年時期,為了能令子孫施以仁政,又下令廢掉錦衣衛,至此,身著飛魚服、手持繡春刀的皇帝親兵們,才算正式“下崗”,滿朝文武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可是朱元璋如何也想不到,建文帝即位僅一年左右,大明王朝內部便爆發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夥同其他藩王謀反,與朝廷軍隊展開了大規模的爭鬥,最終以燕王朱棣率軍攻入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蹤而結束,燕王朱棣成為了明王朝的新一代君主,史稱“永樂皇帝”。

朱棣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訓練大象,讓“象儀”成為盛大的儀式

朱棣的皇位來路不正,他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一定要擺出皇帝的威風,刻意編造一些“天降吉祥”之事,用以詮釋自己繼位的合法性。朱棣素來好大喜功,喜歡大陣仗與大排場,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儀,他特意命人弄來了幾隻大象,令這些龐然大物組成儀仗隊。

中原之地不產大象,只有我國東南一帶及東南亞地區,才是大象的主要活動地。在明朝成立之初,西南少數民族獵戶就曾向中原王朝貢獻過大象,由於大象數量稀少,朱元璋視其為珍奇異寶。

朱棣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訓練大象,讓“象儀”成為盛大的儀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繼位之後,很快便恢復了錦衣衛制度,重新穿上飛魚服的錦衣衛們如何也不會想到,他們剛剛上任,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便是訓練大象。如此一來,錦衣衛的首領們開始頭痛,如果提到殺伐辦案,錦衣衛個個奮勇爭先,可若是談到訓練大象,果真是令他們無從下手,然而皇帝的聖旨卻不能違抗,即使任務再艱難,也要咬牙堅持完成。

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錦衣衛們既然無法訓練大象,卻能擁有朝廷足夠的撥款,而這一筆錢,足夠他們在印度找來幾位高手,幫忙訓練大象了。不得不承認,作為與大象朝夕相處的民族,蕃人訓練大象的確有著過人之處。在為期三個月的訓練之後,這些令錦衣衛頭疼的大象,頓時變成了訓練有素的“儀仗兵”。

朱棣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訓練大象,讓“象儀”成為盛大的儀式

據明代著作《五雜俎》記載,儀仗隊中的大象們,每一頭都擁有編號,並且一旦聽見自己的編號,對應的大象就會低吼迴應。除此之外,每一頭大象也會根據表現的不同,而被分列等級,繼而按照等級的高低,確定食物的好壞與多寡。在國家公開的重要場合,諸如祭祀、元旦、冬至、皇帝壽辰等典禮上,大象都會在承天門外列隊,並在馴象人的統一領導下,一同向皇帝跪拜與長鳴,其場面之壯觀,簡直令文武百官錯愕不已。

朱棣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訓練大象,讓“象儀”成為盛大的儀式

在永樂年間,每日朝會之時,文武百官都會經過由大象組成的“象牆”。大象們分立兩邊,伸出鼻子相互交叉,形成一道道阻礙,不許任何人靠近皇帝。一旦皇帝宣佈上朝,邀請某人前來覲見,大象們會依次有序的將鼻子放下,直至大臣通過後,又再一次舉起鼻子交叉守護,形成一道無人敢闖的大型屏障。朝會結束之後,大象們會立刻恢復隊形,並朝皇帝的方向下跪,表示對人類天子的謝恩。正是由於大象們出色的表現,永樂皇帝也對錦衣衛們刮目相看,並從此對其更加信任。

朱棣交給錦衣衛一個任務,訓練大象,讓“象儀”成為盛大的儀式

從永樂一直到萬曆年間,大象儀仗隊在宮廷中都有存在,他們一方面為朝廷提供了威嚴,另一方面也滿足了皇室貴胄的好奇心。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國外請來的馴象師們,其薪金可謂是奇高無比,大象本身的吃穿用度也極高,致使大量經費,都開銷在這一“面子工程”上。直至崇禎皇帝登位之後,“象儀”之事最終被取消,原因也很簡單,便是朝廷經費緊張,根本無多餘的錢財投資在大象的身上。

如果不是這一段重要的記載,我們很難想象,堂堂的錦衣衛,居然還能完成“馴象”的重任,這簡直是一個讓人“耳食難信”般的奇聞,但又是鐵板釘釘的事實。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