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穿越烽火硝煙打通“生命線”,陳吉:握緊一把小鎬頭 堅守一顆愛國心

簡介戰地家信 生死之外難捨家國情懷陳吉在朝鮮戰場待了近4年,當時,他心裡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家人,父親去世後,老家只留下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們生活,他曾在戰場上寫了多封家信,不過信能不能寄到母親的手中,他不得而知,但他也只能用這樣的方式,遙盡孝心,在

工程兵好不好

穿越烽火硝煙打通“生命線”,陳吉:握緊一把小鎬頭 堅守一顆愛國心

津雲新聞訊

:整齊的傢俱、透露著年代感的白色布套、纖塵不然的地面,一排排書整齊擺放在書櫥裡,窗臺上的綠蘿喝飽了水分正在肆意生長,葉子已經燦出花盆,精細裝扮的家中生機盎然……

穿越烽火硝煙打通“生命線”,陳吉:握緊一把小鎬頭 堅守一顆愛國心

穿越烽火硝煙打通“生命線”,陳吉:握緊一把小鎬頭 堅守一顆愛國心

這打點得井井有條的屋子就是曾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當過工程兵的陳吉和老伴張光惠的家,如今,老兩口都年近九旬,但是收拾屋子、做飯從不需要人幫忙。“爺爺什麼事都不操心,只關心吃,給做什麼飯就吃什麼,從來不挑。”正在給陽臺上的花澆水的張光惠奶奶笑著“吐槽”道,聽著老伴的嘮叨,面色紅潤的陳吉爺爺依舊笑意盈盈、一臉慈祥。

穿越烽火硝煙打通“生命線”,陳吉:握緊一把小鎬頭 堅守一顆愛國心

秋日的陽光照進房間,溫馨的氣氛更加濃郁,陳吉爺爺坐在舒適地沙發之中,思緒慢慢帶回了70年前,眼前這位享受著淡然與幸福老人曾經經歷過的卻是鐵血男兒保家衛國、以命相搏的硝煙歲月。

海南島到鴨綠江 打通前線“生命線”

穿越烽火硝煙打通“生命線”,陳吉:握緊一把小鎬頭 堅守一顆愛國心

新中國成立後,陳吉從中南軍政大學分配到工程兵部隊,1950年剛剛參加完解放海南島的戰鬥,朝鮮戰爭便爆發了,陳吉和部隊一路從海南北上,穿著單衣來到了鴨綠江邊。

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但聯合國軍的空中優勢,讓工程兵剛架好的道路、橋樑瞬間就被炸燬。

“我們就趕緊搶修,不分白天黑夜。”沒有機械裝置,他們靠著一身力氣與鎬頭、鏟子,與時間賽跑、與敵人賽跑,抓緊時間重新架起橋樑,鋪平道路。

為了隱蔽橋樑,工程兵們還想出了建“水下橋”的方式,建“水下橋”雖然隱蔽,工程兵卻要在水下作業,夏天還好,冬天站在冰水裡那個滋味很不好受。

“冷得很啊!”氣溫到了零下,下水更冷了,冷風吹過,寒冷從頭頂直抵腳心。回憶起那個場景,老人不自覺的雙手摸著膝蓋。

“但是你就是這個任務!”陳吉和戰友們還是義無反顧地還往下跳,說到這個時候,陳吉的語氣乾脆了起來。好在工程兵部隊人員較多,他們可以一個小時一輪換,而陳吉也說自己身體好,連感冒都沒得。

除了保障交通線路,工程兵們還要負責挖坑道、修築工事,為減少前線部隊的傷亡損失,他們選擇在朝鮮的半山腰挖出坑道,保障作戰的戰士們能夠在敵機轟炸時有隱蔽的場所。他們白天休息,晚上挖防空洞,為躲避敵機轟炸,靠著人力,握緊小鎬頭,使勁揮向腳下的堅硬土層,冬季汗水伴著寒風,夏季頂著酷暑潮溼,一點點給前線提供救命的隱蔽場所。

“那時候沒有那麼多材料啊,沒有水泥石灰,都是靠木頭,靠人力。”陳吉回想起當年艱難的時刻,又補充道,“挖防空洞的時候,腳下是潮溼的泥土,越挖越深,往往腳最後陷入泥濘中,浸在冰冷的泥沼中。”

 炸彈爆炸 他僥倖活了下來

雖然幹得是體力活,但是陳吉他們在朝鮮卻是有上頓沒下頓,交通線路不通,他們就要餓肚子幹活。

“那時候朝鮮老百姓條件也不好,只有婦女、老人在家種糧食,我們只能在山上找點棗吃。”陳吉說,“現在還洗乾淨,那時候就沒這麼講究了。”

忍飢挨餓還是次要,最“要命”的是道路、橋樑、坑道也是敵人瘋狂搜索、轟炸的目標,工程兵們的生命時刻處於危險之中。

“當時我們還要隨時躲避危險,不只躲飛機,還要躲炮彈,有次在陣地,一顆炮彈離我們很近,落地時候聽到‘嘭’的一聲,炸開的碎片四處散落。”像這樣的危險經歷,陳吉經歷過很多次。

“有次我要過橋,剛過去沒幾分鐘,這個橋就被敵軍炸燬了。”回想起驚心動魄、死裡逃生的經歷,陳吉心有餘悸。

“還有一次,我跟隨團裡的政委和其他戰士去前線,敵人的炮彈打過來,就在我們身邊爆炸了,爆炸後,我和政委鑽到防空洞裡面,我們其中的一位戰士沒有來得及躲避,當場被炸斷了一條腿,當時沒有辦法及時把他抬下去救治,就只能看著……”說到這裡,陳吉的眼睛有些溼潤,說話也有些哽咽。

抗美援朝期間,陳吉經歷過多次危險。現在回想起來,他釋然地總結自己,“我命硬”,活下來了。

戰地家信 生死之外難捨家國情懷

穿越烽火硝煙打通“生命線”,陳吉:握緊一把小鎬頭 堅守一顆愛國心

陳吉在朝鮮戰場待了近4年,當時,他心裡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家人,父親去世後,老家只留下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們生活,他曾在戰場上寫了多封家信,不過信能不能寄到母親的手中,他不得而知,但他也只能用這樣的方式,遙盡孝心,在小家和國家之間,他選擇了國家,也亦如千千萬萬的志願軍戰士一樣,舍小家顧大家,抵禦強敵、保家衛國。

“那時候也年輕,生死沒想過,也沒怕過,大家都是這樣,比較樸實。”陳吉說。

在朝鮮的時候,陳吉看過金達萊盛開的風景,與天真無邪的朝鮮娃娃合過影,但是什麼時候能回家,陳吉不知道,直到1954年,在三八線附近的陳吉接到了返回祖國的命令,那時候陳吉才知道,戰爭終於結束了!

有國才有家。戰爭結束了,陳吉回到了闊別5年之久的家鄉,看到了他掛心不已的母親。

此後,工作、結婚、生子……陳吉的生活步入了正軌,日子也是過得越來越舒心。

“這幾十年的生活過得還不錯。”陳吉老人知足地說,2012年的時候,兩個兒子為了慶祝陳吉老兩口金婚紀念,還特地去東風照相館,給他們補上了結婚照。

“我們那時候結婚多簡單啊,沒有彩禮,沒有‘三轉一響’,認識就行了。”張光惠回憶起婚禮不由得感慨道,“其實我們上年紀了不想拍,這裙子誰想穿啊,這是小兒子安排拍的。”嘴上嗔怪著,但臉上始終掛著笑意,拉著記者翻看著婚紗照裡最後一頁的全家福,提到三個出色的孫子,言語裡更是透著自豪勁兒。現在,張奶奶還註冊了微信,時不時地跟不在身邊的孫子影片連線、通通話。

而89歲的陳吉也是每天保持這規律的生活作息,早上出門鍛鍊身體,中午午休,下午讀書寫字。早些年,當年工程兵部隊的老戰友們還經常聯絡,現在剩下人越來越少了。

穿越烽火硝煙打通“生命線”,陳吉:握緊一把小鎬頭 堅守一顆愛國心

“一個團的,河南的、廣州的、北京的好幾個也走了……還是想的……”陳吉說到這裡,不願多說。

張光惠說,這些年,爺爺很少跟家人提及當年的烽火硝煙,但是對於抗美援朝的勳章和證書,從不收拾東西的他卻自己收藏得格外仔細。

今年,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了70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陳吉這樣寄語年輕一代,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更好地為國家服務,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