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一粒小小的種子到底有多重要?

簡介種業整體利潤不夠高,種子研究的積極性不夠,從這個角度看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它的原點其實是種業創新,這其中品種培優是核心,品質提升佔40%,品牌打造佔20%

種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近期,種業有幾件事情值得關注。

8月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釋出了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名單,其中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9家企業為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86家企業為國家畜禽種業陣型企業,寧德市富發水產有限公司等121家企業為國家水產種業陣型企業。

8月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正式釋出優質肉牛新品種“華西牛”。據介紹,該品種由中國農科院畜牧所主導、聯合多家研究機構、企業,歷經43年育成,並於2021年12月1日透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

8月10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公示了第一批國家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72個)、國家級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19個)。

從種質資源到新品種到種業企業,圍繞種業振興,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又任重道遠。

一粒小小的種子到底有多重要?

提及柞水木耳,已經成為金米村、柞水縣及陝西的一張靚麗名片,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正是李玉團隊對柞水木耳產業把脈問診,為柞水選育出了5個宜栽品種(4個黑木耳菌種、1個玉木耳菌種),並實現大面積推廣,輻射帶動全縣9個鎮辦42個村發展木耳產業,幫助當地建成木耳研發中心1個、木耳菌種生產加工基地1個、木耳博物館1座,還建成了獨具特色的“木耳小鎮”,年產木耳菌包可達1億袋,年栽培規模維持在7500萬袋左右,年產幹木耳3750噸,實現產值近3億元,已有3138戶貧困戶依靠木耳產業穩定脫貧。

一粒小小的種子到底有多重要?

提到水韻蘇米,作為省域公用品牌,自2018年啟動品牌建設以來,江蘇大米“放心、好吃、營養”的整體形象逐漸深入人心。繞不開的是核心品種——南粳系列優良食味粳稻的基礎支撐。其中,由著名水稻育種專家、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研究員及其團隊培育的“南粳46”品種已被業內公認為國內最好吃的大米,與公認為世界優質粳米標杆的日本“越光大米”相比也毫不遜色。在江蘇的種糧大戶和糧食企業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吃好大米,就找王才林”。值得驕傲的是,“南粳46”大米品質與“越光大米”品質相當,但單產卻要高出一半 。

一粒小小的種子到底有多重要?

養殖領域,比如“華西牛”,歷經43年中國才有了新的專門化肉牛新品種。在此之前,肉牛生產群體供種長期依賴國外,核心種源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0%。即便如此,引進的品種也只是二流、三流,根本得不到最拔尖的種源。“華西牛”的育成打破了當前我國肉牛核心種源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更標誌著我國肉牛主導品種自主供種難、只能依賴國外的時代一去不返。

一粒小小的種子到底有多重要?

而去年底,我國自主育種的首批三個白羽肉雞新品種透過審定,也打破了西方在這一品種種源上的壟斷!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進口的祖代白羽雞數量為約100。28萬套(一套有10只母雞,一隻公雞)。從最初的每羽5美元漲到37美元,國內白羽雞育種企業每年要花費數千萬美元,才能從國外引進祖代雞進行繁育。足以看出,種源被卡脖子,僅僅一隻雞,就能影響千千萬萬國民的餐桌。

一粒小小的種子到底有多重要?

品牌既是區域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區域特色形象、區域文化、農產品綜合實力的反映,更是推動區域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看來,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的原點,其實就是我們的種子產業不夠強。種子好不好,決定了產品的品質好不好。種業整體利潤不夠高,種子研究的積極性不夠,從這個角度看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它的原點其實是種業創新,這其中品種培優是核心,品質提升佔40%,品牌打造佔20%。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種業振興的關鍵。品種培優,既離不開一代一代科學家、企業家的接力付出,更少不了對儲備種業人才的教育。隨著種業振興熱度的持續攀升,今年,多所農業院校的種子專業深受考生歡迎,種子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等一度“小眾”的專業熱了起來。過去,農學專業的不少招生計劃要靠調劑才能完成。現在,不少考生主動選擇種子專業,被第一志願錄取。

中央強調,“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種業振興,是科研的振興,需要國家頂層設計,從政策制定、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布局和投入,一步步破解“有沒有”“夠不夠”“優不優”的難題;種業振興,也是市場的振興,需要淨化市場,一方面加強對假冒偽劣種子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要強化種業品牌建設,培育更多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透過品牌建設打響種業知名度,分享更多品牌溢價給生產者,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資料:

[1]農民日報:43年育成“華西牛”

[2]經濟日報:種子專業何以成熱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