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正觀新聞年終策劃·親歷2022:我們的故事 ④| “癱瘓父子日常”出圈後,兒子手術成功,時隔13年再次站立行走

簡介為了照顧癱瘓的父親,張曉東在出發手術前專門請了保姆,並在家裡安裝了攝像頭以便隨時能夠檢視父親的生活起居,“出門在外最擔心的還是我父親”

傷口癒合後裂開怎麼辦

正觀新聞年終策劃·親歷2022:我們的故事 ④| “癱瘓父子日常”出圈後,兒子手術成功,時隔13年再次站立行走

握住床頭把手上綁著的布條,雙手發力,張曉東從輪椅上站起來。

挪動僵硬的雙腿走到牆壁前站直,張曉東開始了一天的復健練習。

在床榻和輪椅上躺了13年之後,他正在努力適應能夠重新走路的生活。

正觀新聞年終策劃·親歷2022:我們的故事 ④| “癱瘓父子日常”出圈後,兒子手術成功,時隔13年再次站立行走

正觀新聞年終策劃·親歷2022:我們的故事 ④| “癱瘓父子日常”出圈後,兒子手術成功,時隔13年再次站立行走

命運的改寫,要從去年10月的一則新聞熱搜講起。

過去十幾年因身患強直性脊柱炎而無法站立的張曉東,將自己拍攝的《癱瘓的我如何照顧癱瘓的父親》這一日常影片放到網上。雖然他不懂拍攝技巧,剪輯也十分“外行”,但短片卻意外打動了千萬網友,讓他迅速登上各大網站的熱搜榜。

一場跨越3800公里的手術

癱瘓多年,張曉東從未放棄過站起來的希望,13年間他透過網路蒐集過很多關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相關資料,聽信偏方治療踩過不少坑;也專門去醫院諮詢過,瞭解到更換一套“人工關節”能讓他重新站起來,但醫療費用需要二三十萬,即使根據規定他可以享受部分報銷額度,需要自行承擔的費用仍讓他望而卻步。

“我期望自己能在父親、伯父和伯母慢慢變老的時候,能夠重新站起來,去照顧他們。”2021年10月中旬,張曉東懷揣著這樣的期待將自己的經歷放到網上。

正觀新聞年終策劃·親歷2022:我們的故事 ④| “癱瘓父子日常”出圈後,兒子手術成功,時隔13年再次站立行走

人生的際遇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轉機突然而至。

張曉東的經歷被多家媒體報道後,引發了千萬網友的關注,同時也被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關注到。他被張曉東身患重病卻依舊堅持獨自照顧癱瘓父親的孝心所感動,主動透過媒體聯絡到張曉東,表示願意為他進行關節置換手術,手術費全免。

得知自己有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張曉東開心不已:“一直幻想著有一天能夠重新站起來,我真的非常幸運,有人來幫助我圓夢。”1月9日出發去成都的前一天晚上,張曉東激動地整宿睡不著。次日,在社群志願者和護工的幫助下,他踏上了這場跨越3800公里的手術之旅。這是張曉東第一次離開東北,此前為了治病,他最遠到過的城市是哈爾濱。

為了照顧癱瘓的父親,張曉東在出發手術前專門請了保姆,並在家裡安裝了攝像頭以便隨時能夠檢視父親的生活起居,“出門在外最擔心的還是我父親”。經過多日的奔波他們終於抵達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梁益建醫生在檢查後認為,張曉東透過手術站起來的希望非常大。

入院之後,躺在病床上的張曉東最期盼的就是見到醫生,“什麼時候能手術?”他每次都迫切地問。由於身體各方面機能較差,手術前醫生要求張曉東持續進行肺功能鍛鍊、擴胸鍛鍊、靠牆站立練習、補充營養增強體質等各項準備。

2022年2月17日,張曉東接受了第一次手術,左側的髖關節和膝關節成功置換;5月上旬,他右腿的二次關節置換手術也成功進行。主治醫師梁益建表示,雖然無法恢復到與常人一樣,但康復後張曉東可以獨自站立和行走。

時隔13年後重新站起來

回到家後,張曉東膝蓋上的傷口癒合得很慢。“腿稍微移動,膝蓋那個位置的肉會繃緊,用力的話傷口就會裂開”,經過漫長地恢復,一直到7月份,他才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

時隔13年終於能夠再次站立,張曉東內心的激動和麵對新世界的新奇感受似乎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十幾年來,我看任何事物都是半躺著的視角。站起來以後整個世界在我眼裡都不一樣了。”除了心情激動之外,身體器官的不適反應也讓他適應了很長時間。“因為我的各個器官之前一直都平放著,一下站起來就很不舒服,剛開始會頭暈噁心”,張曉東說。

隨著身體的恢復,張曉東逐漸可以拄著柺杖行走。“膝蓋不能彎曲,穿衣服和以前一樣需要用晾衣杆輔助,走路暫時只能拄著柺杖,也走不了太遠,大部分時間還是需要躺在輪椅上。”即便如此,張曉東對這樣的變化也感到十分知足。“生活上方便太多了,以前切菜做飯躺著的時候在我的視角上是看不見東西的,只能憑感覺摸索,但是現在我能站著切菜做飯,更加方便做家務和照顧爸爸。”

正觀新聞年終策劃·親歷2022:我們的故事 ④| “癱瘓父子日常”出圈後,兒子手術成功,時隔13年再次站立行走

張曉東也沒有放棄繼續更新自己的影片,現在他可以不用再把手機掛在晾衣杆上了,他買了一個三角支架,更方便於自己操作。前段時間,他和父親從2021年租住的房子裡搬進了一個平房,是一名志願者免費提供給他們的。

他在自己的影片賬號裡展示了新的環境和生活狀態。鏡頭裡,張曉東穿著厚厚的棉衣,拄著柺杖提著不能打彎的雙腿一上一下慢慢地邁出門,來到院子裡剷煤燒火取暖。不過12月初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張曉東和父親又搬家了,“那個平房現在太冷了沒辦法過冬,我找了個有暖氣的房子先和父親一起度過這個冬天”。雖然是一間二樓的房子,張曉東無法經常下樓,但溫暖的房子足以庇護父子倆安穩度過黑龍江佳木斯零下幾十度的冬天。

“現在我每天白天就是做做飯、照顧父親、拍拍影片啥的,晚上就開直播帶帶貨,跟網友們聊聊天,賣一些產品。”直播帶貨的收入目前基本能夠維持張曉東和父親的日常開銷。

一年來生活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曉東心懷感恩。“那些對於常人來稀鬆平常的事情,譬如搬家、提東西、搬輪椅等,我卻辦不到,都是志願者來幫助我。非常感激總是在身邊幫助和照顧我的志願者,不然我自己可能都挺不過來。”而對於網路上的熱度,張曉東則一直是以平常心來看待,“感謝我的命運因此改變,但熱度和流量總會過去,我會放平心態。”

談起未來,張曉東一如既往的樂觀開朗:“希望能透過努力有一個自己的家,不用像現在這樣帶著我父親再東奔西跑。”

記者手記

這是我加入正觀新聞的第二個年頭。作為特稿記者,兩年間見證和親歷了很多事件的發生,也越來越清晰的感受到成為一名記者尤其是特稿記者,的確不易。

怎麼樣成為一個好的特稿記者,在我們翻閱的每一本特稿寫作書籍或者優秀特稿記者的手記中都能看到答案: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流暢的文筆、旺盛的好奇心、敢於攻克困難的勇氣、深刻的洞察力、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以及一些運氣。歷經兩年記者工作的我深以為然,缺失了哪一方面或許在這個行業都不會走得太高太遠。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對記者事業的熱情。

兩年來不斷有新人懷著極大的好奇和期待踏足加入進來,也總有摸爬滾打一番後的同行帶著疲憊與焦慮悄然離開。我們不去評判哪種選擇更好,但可以肯定,最終仍留在場上的一定是對這一行業仍有期望和熱情的人。

新的一年,願我們能繼續帶著理想與激情,去經歷,去書寫,去傳播,去影響……以夢為馬,再次出發。

正觀新聞記者 古晨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