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面對孩子叛逆,怎麼才能不生氣

簡介我無意調侃那些經常因為孩子叛逆而生氣的家長,我是想透過這個分析,和大家明白一個道理:“痛苦、生氣等負面情緒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這句話並非荒誕不羈

怎樣才能不生小孩的氣

面對孩子叛逆,怎麼才能不生氣

各位朋友,我是濤聲依舊。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面對孩子叛逆,怎麼才能不生氣”時,想到了什麼?

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不生氣?”

是啊!人都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孩子叛逆,怎麼可能不生氣呢?

先不要著急下結論,我們先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著名心理學家巴雷特博士經過三十年的研究,得出了一個超出一般人接受能力的結論:

我們的情緒並非天生,情緒的變化完全是後天經驗以及自我選擇的結果。

痛苦或生氣等源於個人經驗,源於我們的知識建構模式。

如果你覺得這些話比較難以理解,我就用一句難聽的話概括一下——

生氣是你自找的。

哈哈,現在,你一定生氣了。

先彆著急生氣,讓我們再來分析一下。

我們先設計一個孩子叛逆的經典場景:

兒子一直玩手機不做作業,你說了他幾句,他不僅不聽,還和你頂嘴。

估計這個時候,很難有家長會不生氣,這時,家長腦子裡會想什麼呢?

明明錯了,還狡辯,這是什麼熊孩子!”

“這還了得,還管不了你了,這樣下去,這孩子就廢了!”

這樣一想,你當然要生氣了。

那麼,現在我問一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這麼想嗎?”

家長們會直接懟回來:

“那還能怎麼想?誰家孩子叛逆,家長不這麼想啊?哪個家長不生氣啊?”

張峰有一個短影片,裡面說了一段話:

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勇氣,越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信。因為,

知識越貧乏,他相信的事情越絕對,因為他沒有接觸過與之相對立的觀點,不知道還有其他可能……

引用這一段,我可能會被朋友們誤會,這不是說我知識就不貧乏,不是說我就是學識淵博的人,真的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想用這一段話來說明,在我們認為確實沒有選擇、只能如此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因為我們的無知,導致還有其他選擇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那麼,在這個問題上,與之前說的“

孩子叛逆,家長一定生氣

”相對立的觀點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這個對立的觀點就是——“

孩子叛逆,家長應該分析。”

分析什麼?怎麼分析?

分析孩子為什麼叛逆。

比如,為什麼孩子本來錯了,還要頂嘴?

原因並不是我們以前認為的,是因為孩子太不懂事,而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我們需要換一種思維,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孩子叛逆的問題。

當我們意識到,是我們以前簡單粗暴的方式造成了孩子與家長的對立,解決的辦法是需要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法。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再生氣了。

我引用一段話來強化一下這個意識:

真正成熟的父母,不會只想著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而是先去處理孩子的感受。當父母終於知道究竟是什麼在折磨著他們的孩子,並且努力改變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時,孩子的症狀基本都會消失。

——A·H·布拉夫

孩子叛逆並非必然,並非不可改變,如果你看過那本《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你就會明白,到底該如何理解孩子的叛逆行為,怎麼應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認真閱讀這本書尋找答案)。

如果你真的讀完了這本書,並且也研究了那些方法,這個時候,你會覺得以前因為孩子叛逆而生氣,真的是一件非常幼稚的事情。

我無意調侃那些經常因為孩子叛逆而生氣的家長,我是想透過這個分析,和大家明白一個道理:

痛苦、生氣等負面情緒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這句話並非荒誕不羈。我們一直擁有生活的選擇權,哪怕是在困境中,我們依然可以透過讀書思考以及相應的訓練,讓自己有更智慧、更明智的選擇。

只是,接受這個道理,需要我們付出努力,需要我們承擔責任,很多人就是因為害怕責任而不願意相信這個道理。

還真別不服氣,如果過些天,我問那些經常和孩子叛逆生氣的家長,有沒有讀過這本《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估計一定有很多家長選擇了無視,他們的邏輯是:

信那個幹啥?我們的父輩也沒看什麼書,不也這樣過來了嗎?我們作為子女不也過得挺好的嗎?

然而,這種邏輯的背後就是不負責任,儘管,你願意慷慨地花幾萬、十幾萬塊錢讓孩子補課,你以為這就是負責任,但是,你依然不肯負責任地讀一本研究教育孩子的書。

這幾天網上引起熱議的家長狀告培訓機構的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這個家長半年內花了21萬給孩子補數學,孩子卻只考了59分,而培訓機構卻說孩子基礎太差,以前也就考20多分,提升到59分已經不容易了。

我們在此先不去研究誰是誰非,有一點會非常令人扎心,那就是:

最需要讀書的家長,卻固執地選擇了不讀書,這真的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估計

這句話大機率不可能被不讀書的家長看到,因為他們連這樣的文章,都沒有耐心讀下去,他們還會花更多的錢去給孩子補課,因為他們認為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再囉嗦了,各位朋友,如果你想勇敢地承擔這個“我可以選擇掌控自己生活”的責任,請點

在看

,和更多的人開始向這個方向努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