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簡介這個模組帶來的聲音變化是可聞的,但有時候也會遵循“多個香爐多個鬼”的原則,因為帶濾波的東西往往都不是很適合大功率裝置、也不那麼符合作為匯流排的需求,SuperNova在聲音表現方面反而要比更便宜的Nova要挑裝置,但它的優勢也是很顯而易見的

電腦耳機用手機耳機行嗎

作者:李凌佳琦

我相信玩隨身HIFI的使用者們中很多人是從大菠蘿、Go Blu這種產品來了解iFi的,可能也並不瞭解這個品牌的歷史、以及他們家的產品佈局。我接觸iFi還要從大學時期說起,當時向某個經銷商借來了一臺iDSD進行把玩,後續也陸陸續續聽過他們的臺機產品,而真正讓我對這個牌子圈粉的,可能是一些你們覺得不起眼的東西——iFi擁有一套非常完備的配件家族,讓我覺得這是一個具備很強的使用者思維、服務HIFI“玩家”們的東西。

因為很多東西可能正被我插在它該發揮作用的地方,所以拍攝上不是很方便,這次的分享我會偷個懶,使用了很多官方圖片。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圖為iFi各種周邊配件的官方一覽圖)

今年在開始折騰自己的分體式耳機系統之前,我第一件事是升級家裡的“電”。而剛好,iFi這個品牌從很多年前就開始推出自家和電源處理相關的產品,並且推廣和普及電源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玩到一定程度,電源的重要性是每一個HIFI玩家不會質疑的。這裡就需要提到本文的第一個配件,iFi的Power Station排插。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這個排插分有國標、美標、英標、歐標可選,至於為什麼我會選擇國標,主要是因為我的電源需要承擔不同的作用,不僅得給解碼耳放音源等裝置供電,也需要兼顧我另一張測試桌面的AP測試儀、人工耳、以及配套的測試耳放、話放電源等,包括接測試專用的筆記本電源。那麼,一個專注於“淨化”方向的排插是我所需要的。關於搭配HIFI器材所使用的排插,我選擇的是歐亞德的MST-6美標,接在我更換了第三方電源匯流排的CM-S8紫銅牆插面板上。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畢竟不是專業電工出身,第一次更換美標牆插的時候還是出了不少岔子,導致我一度處在電源相位接反的條件下聽了一陣子,當我接上iFi的Power Station後,亮起的兩個紅燈救了我——我的牆插在接地和相位上都接的不對。在意識到這個錯誤以後,我立馬請專業電工來家裡進行了修正。這裡大家也可以記住一個口訣叫做,美標倒品字、左零右火。總之,我很推薦新手入門的使用者去選擇Power Station這個電源排插,3000多價格確實小貴,比我的歐亞德MTS-6原價都要貴上一些,但其噪聲表現、聲音素質都非常有保證,是一個很難出錯的選擇。當然了,如果你願意選擇更好的電源線,我依然是更加推薦美標版本,能夠有更多的電源線、以及優質的插頭插尾可以選擇。

其實起初接觸這個排插是源自@戈聲老王 的推薦,他作為一個手持數百萬系統的人,在這些涉及到電源的配件方面把玩經驗本身我也不會質疑,而且剛好我發現Power Station的聲音風格也非常符合他作為一個影音發燒友的口味——聲音純淨度高、力道好、線條清晰分明而且動態非常好,即便是接上非常高階的器材也能夠還原出其原本該有的力道來。目前我的AP測試儀、人工耳唱放、享聲PA1參考版均是接在了它上面,而新回家的裝置在測試的時候也會預設用它來接,在熟悉聲音以後再考慮更換美標電源線去調味。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總之,Power Station是我心目中一個非常合格的回放工具,在音色上不會給到你什麼特殊的調味之處,也許很難獲得什麼老燒的青睞,但市面上有這樣的產品可選擇,也不失為一幸事。

這個排插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也許距離稍遠了一些,倒不是錢不錢的事兒,而是對於沒有分體式機器需求的人來說,直接把裝置接牆插是最好、最經濟的選擇。而我相信下面的裝置對更多的入門耳機黨玩家來說是更有實用性的——iFi的iSilencer+USB淨化器和iDefender+USB隔離器。

有些人可能並不瞭解二者的區別,其實對於絕大部分使用者來說可能買前者就夠了,前者更多的是對於你的USB輸出裝置進行一個訊號的直接“淨化”,而後者主要是用於消除地線環路噪聲的。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近一年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身邊長期玩隨身的朋友們都開始入了一套耳機系統,基本上都是一個解碼耳放一體機+頭戴,而連線方式大多數也都是作為PCHIFI使用。如果你是一個MAC使用者可以直接Pass掉iSilencer+這種東西,因為絕大部分的MAC裝置的USB輸出都很乾淨,而且軟體層面也沒有部分Windows版本上的天然底噪。如果你對目前系統的聲音純淨度(這裡的純淨度和底噪是兩碼事,更屬於一個玄學範疇)不滿意、或者對你的電腦USB訊號質量存疑,那麼iFi的iSilencer+可以讓你用一個很低的成本去試錯,僅售300多塊,也不需要像享聲PA1那樣得額外多備一根USB線。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iSilencer+對於提升解碼的聲音純淨度還是有明顯作用的,它不能減少信噪比不夠帶來的底噪,但是能夠讓聲音的背景再黑一些、總體的聲底更安定一點,並且對於數碼聲偏重的裝置,能夠稍稍“軟化”一下結像的緊繃感,但是不會影響清晰度。以上的作用會隨著你電源/數字訊號的糟糕程度進行一個彈性的變化,我不敢說對你的裝置百分之百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畢竟現在的裝置都越來越重視USB介面的處理了,但300多塊的價格,甚至都買不到一根大廠的二手USB線,作為你折騰HIFI的學費完全不算貴,而且非常適合那些處於用電高壓環境的學生黨/宿舍黨去使用。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而iDefender+是可以配合iSilencer+一起使用的,但需要結合外接電源一起使用,主要是用於消除當前系統的地線環路噪聲,能夠帶來良好的遮蔽效能和電源紋波引數。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地線環路噪聲,那麼你是幸運的,我之前的系統一度被這個東西折磨了很久,而且找不出原因(地線環路噪聲產生的原因很複雜,在這裡就不作展開了,是一個我自己也沒有摸透的領域)。從示意圖裡也能看到,這套東西里還有一個“組合拳”,就是iPurifier,是接在解碼裝置的USB口的,不過iPurifier我並沒有實際用過,咱們就不在這裡“eyefi”了。

這兩個USB訊號處理裝置都有多重介面可選擇,畢竟現在玩手機流媒體的使用者越來越多、許多膝上型電腦也都開始不再配備USB-A口,iFi很早之前就考慮到了這點,可以說這類USB處理裝置是一個看似傳統、但其實能夠與時俱進的產品線。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最後要聊的,也是目前我頻繁使用的兩根電源線,分別是Nova和SuperNova,美標版。

我以前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到一些所謂“大廠”出品的電源線的,因為我發現不少雜七雜八的進口貨聲音居然還不如我們國產的銅彩PennySE,而且還不是素質層面、而是聲音修養層面。而這兩根線裡面,讓我比較意外的反而是便宜的那根Nova,1。8米售價也不過1400元,SuperNova則是2600元左右。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這兩根線,線上體本身的結構上是大同小異的,而且使用的是我個人更傾向的OFHC高導電率無氧銅材料。在訊號線的選擇中,我往往會優先選擇銅線、而非銀線。其他方面的硬體結構就沒有什麼太稀奇的了,雙環螺旋的編織、空氣絕緣、能夠對抗EMI、RFI干擾的獨立遮蔽和恆定阻抗設計、24ct鍍金無氧銅插頭等,每一項單獨拎出來其實都不算什麼太稀奇的東西,但放在這個價位的產品身上還算是有一定堆料的。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而SuperNova則是在Nova身上增加了類似AC iPurifier模組一樣的東西,也和像前文提過的Power Station一樣自帶地線/相位檢測功能,透過上面的指示燈可以進行觀測。這個模組帶來的聲音變化是可聞的,但有時候也會遵循“多個香爐多個鬼”的原則,因為帶濾波的東西往往都不是很適合大功率裝置、也不那麼符合作為匯流排的需求,SuperNova在聲音表現方面反而要比更便宜的Nova要挑裝置,但它的優勢也是很顯而易見的——雖然SuperNova比Nova要貴出1K的價格,但你的裝置如果並不複雜,它或許可以幫你省下更換牆插/排插、甚至是其他電源處理方面的錢,對於沒有經過精心處理過的電源環境有著更好的消噪效果、聲音提升也愈發明顯。而Nova則可以去勝任一下電源匯流排的工作,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音色上無功無過、但是素質非常過關的傳統優質電源線。

在聲音風格上,我選擇了用SuperNova來搭配新派的CDT10做轉盤,因為新派的機器往往走的都是素質流路線、而CDT10作為他們的旗艦CD轉盤,具備非常優質的數字輸出功能、聲音紮實凝聚、動態飽滿、而且聲音場面規模很好,能夠比我之前的山靈CD1。2A有非常明顯的、對於整個系統聲音檔次的加強。SuperNova能夠把CDT10的聲音變得稍稍再暖厚一點、聲音豐滿中不失力道和韻味——是的你沒看錯,SuperNova居然是一根相對暖聲的線,可能並不那麼符合大家對iFi傳統的印象,但它非常適合作為一個高素質機型的“調味線”,比如Hibiki家的SDS簽名版、或者像飛傲、拓品家的機器,削弱數碼味、提升聲音的寬厚度。但我個人認為它並不適合接在放大器裝置上,高頻的存在感會略微降低一些,而如果你是一個純流行黨,倒也是無傷大雅。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而Nova目前則是接在我臥室的另一套系統上,主要針對的是一體機+有源系統,能夠在不改變機器原本風格的前提下提升聲音的素質表現,聲音風格不會像一些美系大廠那樣有太強烈的個性可言,聲音乾淨紮實、但不會過分拉伸線條去營造虛假的解析感和劣化寬鬆度,手裡的一些一體機設備註入DA1、DA11、小夜曲、DX7Pro+等,Nova均具備很好的適配性,同時,在你自認為具備不錯的電源環境的前提下,Nova是可以具備SuperNova的絕大部分聲音品質的、甚至還更均衡一點。一兩千價位目前能選的電源線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往往一些線材界的絕對大牌們在這個價位很少去用心做產品,而Nova系列的兩根,除了本身的聲價比頗高以外,更是在音色風格和功能性上打出了差異化。當然了,線材這個東西沒有絕對的好壞和高低、更需要在意的是搭配和互補,我甚至認識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燒都一直都只在用便宜的三線品牌製品,我手頭有根400塊買回來的範登豪散線,自行IDY插頭插尾後雖然素質平平,但在樂感方面也非常優秀,只是這個部分水太深我很難大範圍去推薦。而作為成品線來說,我認為iFi的兩根Nova在各自價位都做到了足夠優秀。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一個品牌對於周邊配件的態度,有時候非常能夠反應出他們對待使用者的態度,比如iFi自家小尾巴配的USB線用料上乘、Zen系列的解碼耳放等標配的電源也都是那種值得單買的型號,甚至是在大菠蘿包裝裡標配的4。4轉XLR的線材聲音品質比我當年自費幾百元DIY的一根都要更好,我一度用它來接駁LP6TI和獨立耳放。你可以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但iFi又不是做線出身的,這些東西也需要靠供應商定製,都是真金白銀燒錢燒出來的配件,需要不少的體量和庫存消化時間來平攤這些成本。更何況,像我之前力薦過的大菠蘿型號,雖然聲音並不是我的審美會喜歡的那類,但硬素質應該沒有人質疑過吧?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此外,我非常欣賞灰菠蘿這類all in one的裝置,不僅僅是把外在的基礎功能做到位了,我更是發現他們的XBass、XSpace功能一直有著小幅度的進步、也開始內建iEmatch、甚至在藍芽編碼中還能夠支援到中國本土衍生出來的HWA、LHDC編碼。而作為一個Go Blu重度使用者+很早就摸過工程機的人,他們正式版後的那次韌體更新帶來的音質提升甚至有著如“換機”的效果,後續的更新雖然會更側重功能性,但也是在這個更新換代非常快的時代裡,進一步拉長了產品的生命力、進一步想辦法加強了使用者黏性。目前,灰菠蘿依然還是我重要的搭配參考工具,Go Blu的使用頻率不亞於我最愛的那臺1795,從我之前拍攝照片的上鏡頻次、文章中提及的頻次,你們應該更get到這一點。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近期在我的群內,看到有從業者曬出了Yamaha的新旗艦頭戴和一套iFi的未上市的、售價可能來到三萬級別的臺機系統,前者我自然是感興趣的,後者也意味著iFi明年可能會朝著Hi-End裝置去發力,和我目前玩的分體式系統興許能夠搭配出不一樣的火花來。當然了,灰菠蘿、Go Blu、Go Bar這些產品的誕生,讓我覺得iFi一改過去走高參數、大功率路線的直男印象,開始變得更加有音樂味、更有人情味兒了起來。

HIFI雜談 篇六十七:從周邊配件開始說起,聊聊iFi對我耳機系統的作用

我知道大家對於iFi的出身一直是有爭議的,我因為接觸iFi不算早,並沒有經歷那段可能存在口水戰的時光,甚至至今還能看到部分使用者在我其他平臺的帖子留言吐槽他們過去的服務、售後等。而和過去不一樣的是,我發現我微信列表裡的iFi業務員和售後已經穩定很久了,他們的經銷商架設、官方售後途徑、線下參展的頻次等,已經愈發地“主流化”,和過去那種某經銷商包銷、作為代理啥活兒都乾的模式說再見了,非常期待不論是產品本身、還是周邊配件,明年的iFi能夠打造出更多具備使用者思維、而且足夠“好玩兒”的產品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