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被困地心的兩片外星大陸,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或是外星球殘骸

簡介從地球形成之初一直到現在也經歷了很多次的行星撞擊事件,也導致過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但是一般的小行星撞擊只是在地球表面撓癢癢,根本撼動不了內部的結構,說明這顆天體的威力是相當大的,科學家猜測可能是一顆直徑高達6000多米的星體,並將這顆星體命名

地心是怎麼形成的

上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地震橫波在掃過

非洲地下和太平洋地下

時,傳播速度會明顯減緩,科學家將這個區域命名為

“大型橫波減速帶”

,後來又將它們稱之為

“地球的腫瘤”

被困地心的兩片外星大陸,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或是外星球殘骸

科學家發現,在過去地球曾經

經歷過三次磁場減弱的現象

,所以科學家因此推斷,這種原因來自於地球本身。科學家

又透過9000多次地震資料測量

,進一步勾勒出大型橫波減速帶的輪廓,位於2900公里深處的非洲和太平洋地下,

處於地幔和地核之間的半固態層中。

如果我們用透視眼鏡從太空觀察的話,

就像是兩隻大手在地層深處託著地核

。從規模上來看,這兩隻位於非洲地下和太平洋地下的巨手,

遠超地表之上的任何地質結構,

他們的

高度達到1000多公里,最大寬度3000多公里

。珠穆朗瑪峰高度才8。84千米,澳大利亞南北寬度也不過3685公里。

被困地心的兩片外星大陸,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或是外星球殘骸

這兩塊不規則結構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什麼深入地心?

科學家對此研究了40多年,也困惑了40多年,正常來說

岩石主要存在於地球外面的岩石圈當中

,為什麼這些卻跑到了地核附近呢?而且

密度與溫度極高。

剛開始的時候,科學家研究的方向都集中在它們是

“地球板塊結構的碎片”

,動力學研究人員認為

“洋殼俯衝如果把板塊結構擠壓下去”

,還有一些科學家試圖構建各種小行星模型,看速度有多快,個頭有多大,角度有多刁鑽,才能夠直接衝進地球內部,最終都無疾而終。

被困地心的兩片外星大陸,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或是外星球殘骸

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這種力量對於地球來說絕對是毀滅性的,即便是滅絕恐龍的小行星,

再來100顆也只是停留在地球表面,波及不到地幔之下。

從天體誕生演化來看,這兩個巨大的異物可能不是地球的一部分,

是另一顆星球透過撞擊嵌入到地核內部的。

被困地心的兩片外星大陸,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或是外星球殘骸

從地球形成之初一直到現在也

經歷了很多次的行星撞擊事件

,也導致過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但是一般的小行星撞擊只是在地球表面撓癢癢,根本撼動不了內部的結構,說明這顆天體的威力是相當大的,科學家猜測

可能是一顆直徑高達6000多米的星體

,並將這顆星體命名為

“提亞”。

45億年前,地球的質量也只有今天的9成

,而它旁邊的一顆火星大小的“候選原行星”(也就是提亞),由於地球的質量遠大於提亞,所以

引力導致這兩顆年輕的星球發生了劇烈的碰撞

,最終導致地球的質量增加了一成,但由於被撞出地軸傾角,而擁有了獨特的一年四季。

被困地心的兩片外星大陸,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或是外星球殘骸

有很多人非常疑惑,兩個星球相撞,

為什麼沒有出現碎片呢

?他們認為提亞與地球碰撞時過於強烈讓

這顆火星大小的原始天體直接碎掉並氣化了一部分

,而剩下的則嵌入了地球的核心區域。

又由於組成提亞的岩石

,金屬物質密度沒有地球核心重

,所以嵌入地球的提亞殘骸,沒有和地核融為一體,成為地球的一部分,

以“腫瘤”的形式

留在了非洲,地下和太平洋地下。

被困地心的兩片外星大陸,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或是外星球殘骸

當然這只是科學家的一個假說,而且

這個假說無跡可尋

,雖然如今地球之瘤深埋在地面之下,但是

岩石不再緻密也不再是金屬

,它們會緩慢上行。

2019年,《科學資料庫》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

來自冰島和薩摩亞的一些火山熾熱岩石和岩漿羽流蘊含了地球之瘤的物質,

這些羽流可以追溯到45億年前,提亞撞擊地球,地球之瘤是提亞遺留在地球上的兩片大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