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教育過程中的懲罰與獎賞本質上是一種強化措施

簡介在懲罰延遲期間,行為可能會被強化許多次

強化等於獎勵嗎

在一本名為《沃爾登第二》的小說中,斯金納想象了一個烏托邦,在那裡強

化被完美地應用,以至於幾乎不存在非期望行為。不幸的是,我們沒有生活在烏托邦之中,壞習慣和反社會的行為比比皆是。

對懲罰的贊成與反對

消除它們的有效方法或許就是懲罰。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禁止校長和教師體罰學齡兒童,但是,美國截至2010年仍有23個州允許對有搗亂破壞和其他不良行為的學齡兒童進行體罰。美國也遠比任何其他發達國家更可能由於非暴

力犯罪(如吸毒)而監禁公民,並對暴力犯罪設立了極刑——死刑。當然,在親屬之間,人們更多的是透過大聲喊叫、責罵和生氣發火來相互懲罰。所有這些懲罰都有效嗎?

教育過程中的懲罰與獎賞本質上是一種強化措施

懲罰何時有效

有時懲罰無疑是有效的。懲罰可以挽救一些年輕的罪犯不再重複犯罪。有人研究了出生於1944年至1947年間丹麥男性(約29000人

)的犯罪記錄,考察在26歲時重複被捕(再犯)的情況。儘管重犯率仍相當高,但在任何型別的拘捕發生後,懲罰都降低了隨後由於輕微或嚴重犯罪的被捕率。但與研究者的預期相反的是,懲罰的嚴重程度並未產生差異:罰款和緩刑幾乎與坐監獄一樣有效

。最關鍵的是一致性懲罰。這是可以理解的:觸犯法律者有時可以逃脫罪行,也就是懲罰不一致時,他們的行為就被間隔強化了,因此不易消退。

對懲罰進行批判性思考

不幸的是,這正是美國的情況。比起丹麥來,美國年輕犯罪者還遠沒有得到一致性懲罰,部分原因是起訴人、陪審團和法

官不想判定他們到監獄去。這也解釋了打擊犯罪的嚴厲刑罰為什麼起不到效果甚至適得其反。許多因素影響犯罪率:年輕人與老年人的人口比例、貧窮程度、醫療政策、歧視性逮捕。美國

率與犯罪率的關係差別很大,實際上國際調查發現,拋開其高入獄率,美國比其他發達國家有著更高的暴力犯罪率。

教育過程中的懲罰與獎賞本質上是一種強化措施

懲罰何時會失敗

每天在家、學校和工作場所發生的懲罰又是怎麼樣的呢?實驗室和現場研究發現,它們也常常失敗。這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人們常常不恰當地或愚蠢地進行懲罰。他們氣昏了頭,不知所言,把懲罰用到了所有與目標不相關的事情上,或誤用了懲罰。一位學生告訴我,小時候他的父母每次外出前都會懲罰他,因為他接下來會做各種淘氣的事。當然,他還是會做出淘氣的事。

被懲罰者的反應常常是焦慮、恐懼或憤怒。透過經典條件反射過程,這些情感副作用可能隨後會泛化到懲罰發生的全部情境——地點、實施懲罰的人和環境。這些消極情感反應產生的問題會比用懲罰解決的問題更多。少年受到嚴重懲罰可能會回擊並逃走。長期被虐待的配偶會感到痛苦、怨恨,很可能因為很小的敵意行為進行報復。兒童期遭受體罰是產生抑鬱、攻擊、低自尊和許

多其他問題的危險因素。

懲罰的效果常常是短暫的,這在很大程度取決於懲罰的人和環境。我們可能都記得童年時犯過的一些錯誤,父母在場時我們從來不敢承認,但是他們一走我們就會繼續犯錯誤。所以我們學到的就是別被抓到。

大多數不良行為很難立即懲罰。就像

獎勵,如果很快伴隨反應,懲罰就會最有效。但在實驗室之外,即時懲罰常常很難達到。在懲罰延遲期間,行為可能會被強化許多次。例如,如果你在回家喂完狗後想到要懲罰它,懲罰不會起任何作用,因為你做得太晚了,你寵物的錯誤行為已經被

那些好吃

的東西強化了。

教育過程中的懲罰與獎賞本質上是一種強化措施

懲罰幾乎沒有傳達資訊。懲罰可能會告訴受罰者不能做什麼,但是它並沒有告訴這個人(或動物)應該做什麼。例如,學步兒童弄髒了褲子,打他並不能教他學會使用兒童便盆;責備一個學得慢的學生並不能教會他學得更快。

帶來懲罰的行為因其引起了注意反而會有強化作用。實際上,在一些例子中,生氣地關注或許正是犯錯者所期待的。媽媽對亂髮脾氣的孩子吼叫,孩子想要的可能正是母親的吼叫——來自她的反饋。在教室裡,教師或許會當其他學生的面斥責兒童,這樣就把他們置於關注焦點,這常常是對想消除的不良行為的無意獎賞。

由於這些不足,大多

數心理學家認為,懲罰,尤其是嚴懲,在大多數情境中對於消除非期望行為並不是一種好方式。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當有智力障礙的兒童處於嚴重威脅自身的情境中,或某個學生準備欺負同學時,及時的體罰是必要的。但是,即便在那種情況下,也有其他可選的方式。當今的學校已經透過教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情緒控制、衝突解決和獎勵良好行為等方式減少了學校暴力。有時候,阻止一種行為的最好辦法就是忽視它,如小孩在飯前糾

纏著要吃餅乾,你學習時同伴的打擾。

當然,忽視需要耐心而且並不總是可行的。很多家忽略在後院狂吠的狗,不久就會聽到來自鄰居的另一種“吼叫”。

父母不能忽略孩子痴迷電視遊戲的行為,因為繼續玩電視遊戲是對兒童的獎賞。有一個結論:應把非期望行為的消退與可替代行為的強化結合起來。例如,迷戀電視遊戲的孩子的父母也許可以忽略孩子“再玩一個遊戲”的請求,同時表揚孩子做了其他一些諸如讀書、玩籃球等與玩電視遊戲相反的事情。

教育過程中的懲罰與獎賞本質上是一種強化措施

最後,若必須使用懲罰,應記住這些準則:一是不要使用身體虐待,比如,父母可以使用暫停和減少

權利

(負強化物)來代替打孩子;二是應始終如一;三是應伴隨什麼是恰當行為的資訊;四是隻要可能,就應伴隨對期望行為的強化。

獎賞帶來的問題

到現在為止,我們一直都在稱讚強化的優點。但和懲罰物一樣,獎賞也並不總是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起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人們使用獎賞時面臨的兩個問題。

進行批判性思考

假定你是一名四年級教師,一名學生剛交了一份滿是語法和標點錯誤的卷子。這孩子沒什麼自信,也很容易灰心。你應該怎樣做?許多人認為還是應給孩子一個高分,以支援孩子的自尊。事實上,很多教師也都是這樣做的:慷慨

地使用表揚、笑臉的標籤和給出高分,希望當學生 “自我感覺良好時”其學業成績會有所提高。然而,從科學角

度來看,此方法有兩方面錯誤。首先,研究發現高自尊不會提高學業成績。其次,真正的自尊來自努力、堅持和技能的逐漸獲得,是由教師對孩子行為的真正欣賞並提出改正錯誤和缺點的建設性反饋培養出來的。

教育過程中的懲罰與獎賞本質上是一種強化措施

學校裡最明顯的濫用獎賞就是對成績水平的評定。在許多大學,代表平均滿意水平的C幾近消失。一項研究發現,1/3的大學生希望獲得B只是為了在同學面前不會太難看, 40%的學生獲得B是為了達到學

習的標準。

我們和那些認為努力學習就可以得A的學生交談過。如果你自己也從

分數膨脹中受益,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但請記住,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把感覺和事實分開!問題是,包括成績在內的獎勵,只有當它們與人們想要增加的行為相聯絡時,才會成為有效的強化物,而不是不加選擇地發放。

獲得好成績只是為了在同學面前不難看,這樣的想法也可以強化繼續學習,但是作用不持久,你願意讓一個在學校期間成績只是表現給同學看的醫生為你診斷、律師為你辯護、會計師為你管理稅款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