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科學家發現東古特提斯洋在昌都於晚三疊世早期閉合

簡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顏茂都等科研人員選取位於東羌塘地塊的昌都雜多縣的一組火山岩地層(尕笛考組)(圖1),系統開展古地磁學和火山岩鋯石U-Pb年代學研究,探討該地區古地理演化歷史,限

特提斯洋有幾個

青藏高原由柴達木、松潘-甘孜、羌塘、拉薩地塊等多個小地塊拼貼而成(圖1)。這些地塊自古生代開始,陸續從南半球岡瓦納大陸裂離並北向漂移拼貼到歐亞大陸,相繼發生了古、中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張開和閉合過程。該演化過程涉及大陸漂移、洋底擴張與消亡、陸-陸碰撞、高原隆升變形等,影響了區域甚至全球氣候。因此,研究這些地塊的北向漂移演化和拼貼過程,對於理清演化過程及成生機制、資源環境效應和“原青藏高原”的構造演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古地磁學是研究大陸漂移和板塊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優勢在於可定量化研究地質歷史時期岩石圈板塊的運動學過程(包括地塊的古地理緯度變化、地塊間的碰撞時限等)。目前,關於青藏高原地塊的漂移演化歷史及古、中特提斯洋的開合時限等問題存在許多爭議,尤其是位於高原腹地的羌塘地塊漂移演化歷史尚不清楚,限制了其北向與松潘-甘孜地塊碰撞拼貼和金沙江洋(東古特提斯洋)閉合,及其南向與拉薩地塊碰撞拼貼和班公-怒江洋(中特提斯洋)等的時限。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顏茂都等科研人員選取位於東羌塘地塊的昌都雜多縣的一組火山岩地層(尕笛考組)(圖1),系統開展古地磁學和火山岩鋯石U-Pb年代學研究,探討該地區古地理演化歷史,限定羌塘和松潘-甘孜地塊碰撞時限等。尕笛考組火山岩U-Pb鋯石年代學結果顯示其年齡約為晚二疊-早三疊紀界限附近的2。54-2。48億年。大資料量(29個採點、257個樣品)和古地磁結果表明,昌都在該時間段位於北半球~10。0±3。3°N(圖2)。結合東羌塘和塔里木地塊已有的二疊-三疊紀的古地磁資料及其他地質證據,建立了區域二疊紀-三疊紀的漂移演化歷史,揭示出東羌塘地塊從約2。97億年以較低速度(約每年5釐米)開始向北漂移,在2。5億年附近,速度明顯增加(約每年13。5-20。6釐米),並在約2。32-2。2億年,尤其可能在約2。3億年附近與其北部的塔里木地塊發生碰撞,東古特提斯洋開始在昌都地區閉合(圖3)。

相關研究成果以Paleomagnetic and chronologic data bearing o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position of Qamdo in the Eastern Qiantang Terrane: Implications for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Tethys為題,線上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青藏高原所在讀博士研究生關衝為論文第一作者,顏茂都和副研究員張偉林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盆地主要成鹽期乾旱氣候事件與成鉀作用”課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專案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等的資助。

科學家發現東古特提斯洋在昌都於晚三疊世早期閉合

圖1。研究區位置及地質概況

科學家發現東古特提斯洋在昌都於晚三疊世早期閉合

圖2。東羌塘地塊、塔里木地塊、華南地塊二疊紀-三疊紀古緯度演化

科學家發現東古特提斯洋在昌都於晚三疊世早期閉合

圖3。東羌塘地塊~259 Ma以來古地理重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