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紉秋蘭以為佩!書樂端午,汨語讀書會入“香”隨俗

簡介在當日的端午特別節目《入“香”隨俗,書樂端午》上,非遺“汨羅香囊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戴芸伊,蜻蜓電臺簽約主播夏青青,青年舞蹈演員、編導劉鍔,2016中國好聲音上海賽區亞軍李夢軒,高階古箏教師彭瑩等汨羅青年,以“香”為題,用香道表演、舞蹈、

秋蘭為佩是什麼意思

00:50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胥揚)“身為汨羅人,我一直都在思考,我家鄉的符號是什麼?我們有龍舟、有粽子,其實還有更美的被忽視很久的東西——香囊。在我看來,香囊代表了屈原的浪漫主義,代表他對美、對精神的極致追求。我想守護這項傳統技藝,想有一天驕傲地將這張文化名片遞給全世界的人。”6月23日晚,在東泰汨羅壹號舉辦的汨語讀書會上,90後海歸妹子戴芸伊分享了她和汨羅香囊的故事。

紉秋蘭以為佩!書樂端午,汨語讀書會入“香”隨俗

有記載的香囊歷史,可上溯至先秦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期,香囊成為了日常裝飾。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均為香草,人們常把陰乾的香草盛在精美的絲袋裡,佩在身邊,既可散發芬芳,又可作為飾物。美男子屈原與香草為伴,香囊作為貫穿屈原一生的美麗物品,也因為屈原而擁有了新的靈魂。在汨羅江流域有60餘種屈賦植物繁衍生長,配戴香囊也成為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重要的一環。

紉秋蘭以為佩!書樂端午,汨語讀書會入“香”隨俗

獨舞《行吟》是舞者隨北京舞蹈學院漢唐古典舞系教授研習樂舞的傳習作品,作品系根據課堂教學,結合屈子行吟汨羅江畔的意向改編

紉秋蘭以為佩!書樂端午,汨語讀書會入“香”隨俗

獨舞《香囊》是劉鍔為本次活動特別改編的舞蹈作品,以“繡香囊,送情郎”為立意改編

《願做家鄉一抹香》《餘香》《淺談汨羅香囊與屈原》《行吟》《香囊》《無邊香色》……在當日的端午特別節目《入“香”隨俗,書樂端午》上,非遺“汨羅香囊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戴芸伊,蜻蜓電臺簽約主播夏青青,青年舞蹈演員、編導劉鍔,2016中國好聲音上海賽區亞軍李夢軒,高階古箏教師彭瑩等汨羅青年,以“香”為題,用香道表演、舞蹈、朗誦、鋼琴彈唱、古箏表演等形式,從汨羅香囊的前世今生來探討它與屈原的關係。

小課堂:

香囊何物?

有記載的香囊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先秦時期。香最早是用於祭祀的,在宋代丁謂所著的《天香傳》中就曾說“香之為用,從上古矣,可以奉神明,可以達蠲潔”。

在先秦時期,香囊是一種禮儀。《禮記·內則》中就曾提到“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講的是未成年少男少女清晨洗漱後,要佩戴好香囊才能去見父母長輩以示對他們的尊敬。

到春秋戰國時期,香囊成為了日常裝飾。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均為香草,人們時常把陰乾的香草盛在精美的絲袋裡,佩在身邊,既可散發芬芳,又可作為飾物。

漢魏時期,香囊成為了朝廷禮儀,《太平御覽》卷九百八十三引蔡質《漢官儀》中載:在漢代宮廷中,尚書郎奉天子必須“懷香袖蘭”,即面見天子時朝臣必須佩戴香囊。同時,也成為了傳情達意的信物。魏繁欽《定情》中“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就是將香囊系肘臂之下,藏於袖中,微微香氣從中散發而出,袖底生香。

唐代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佩帶荷包的習俗,盛放香料的荷包就叫香荷包。在唐代,香囊的材質和形狀也開始豐富起來,出現了銀香囊、香囊球等多種形式的香囊。最有名的就是唐玄宗曾經送給楊貴妃的香囊球了。

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中記載,端午節時,皇帝會賜予後宮妃子們香囊以驅邪避毒,而實際上,這些玲瓏小巧清香四溢的香囊被妃子們當做了襟頭點綴裝飾。到後世唐宋詩詞中,出現了諸多“香車寶馬”的描繪,也是皇宮貴族將香囊垂於馬車之上,讓所行之處,處處生香。

明清時期,香囊發展到了又一鼎盛時期,無論男女,皆可隨身攜帶及賞玩。此時香囊種類繁多,形狀上也有圓形、方形、橢圓形、倭角形、葫蘆形、石榴形、桃形等。

汨羅香囊的特點在哪裡?

據史料記載,屈原在寫《九歌》這個系列的時候,就是在汨羅江畔,裡面出現的大量的香草現仍存汨羅江流域。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在汨羅江畔縱身一躍,汨羅江畔的端午習俗就完全變成了紀念屈原,紀念他的忠誠、愛國之心,紀念他在辭賦上的造詣、甚至很多地方會把他當做“香神”來紀念。

從前,汨羅人會用天然的植物去做香囊殼,比如筍殼。近代會用到碎布。裡面的香料是根據時節放不同的中草藥配方,也有應季的香料,比如八月的桂花。

用的絲線是五彩線,代表五行,有祈福納吉的含義。如果是給小孩子做,裡面會加一些大米,驅邪。如果是情侶,會加一些紅豆、桂花,表示相思,寓意甜蜜等等。

在《香乘》這本香文化集大成之著中,就曾提到“以香草比君子,屈宋諸君騷賦累累不絕耳,則好香固餘楚俗”,說的是楚人好香,用香草來比喻君子,則不得不提屈原和宋玉。宋代朝廷曾號召全天下的百姓在端午這天佩戴香囊,來紀念屈原的品德節操,如馨香溢世。

, 一縷煙, 既可靜思, 又能洞察梵煙縹緲。 潛心攝受入鼻之香氣,或馥郁、 或清新、 或雅緻、 或醇厚·……它兼具沉穩優雅的視覺。

香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始於先秦,完備於漢,鼎盛於唐宋,風行明清。早在漢武帝時期,便要求朝臣衣必薰香,朝必佩香,口含雞舌香上朝議事,作為一種朝廷禮儀制度要求。幾千年文明的演繹,憑藉對“香”的迷戀,人們透過各種方式享受香氣,養身健體,凝氣安神,便逐漸形成了獨有的文化-“香道”。

當日,汨語讀書會在東泰汨羅壹號推出。

【活動流程】:

1、嘉賓戴芸伊香道展示。

2、《願做家鄉的一抹香》嘉賓主題訪談

3、朗誦——夏青青

4、《餘香》鋼琴彈唱——李夢軒

5、《淺談汨羅香囊與屈原》嘉賓分享

6、獨舞《 行吟》——劉鍔

7、《無邊香色》古箏演奏——彭瑩

8、香囊(香料+裝飾)在現代生活的應用及製作示範。

9、原創獨舞《香囊》 編導:劉鍔 舞者:毛思敏

分享香囊製作技藝。

接下來,我們講講這一期的主題,入香隨俗,書樂端午。意思就是聞著香,暢談一番汨羅江畔的端午習俗,然後聽書讀書,聽聽音樂,過一個書香端午。

6月18日,記者獲悉,汨語讀書會將於6月23日晚在東泰汨羅壹號推出端午特別節目:入“香”隨俗,書樂端午。屆時,非物質文化遺產“汨羅香囊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戴芸伊將從汨羅香囊的前世今生來探討它與屈原的關係,並分享香囊製作技藝。

紉秋蘭以為佩!書樂端午,汨語讀書會入“香”隨俗

紉秋蘭以為佩!書樂端午,汨語讀書會入“香”隨俗

作者:胥揚

責編:柳勤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