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在這個方面是無法掩飾的

簡介“自殺式”落子的確也不符合現行的圍棋規則,所以那些質疑、責難、批評金庸的讀者們也似乎沒有錯

真龍棋局棋譜是怎樣的

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在這個方面是無法掩飾的

在金庸的武俠經典《天龍八部》裡,有一個很精彩的情節:由少林寺派出送信的小和尚虛竹,被意外挾裹到逍遙派用以選擇繼承人的場合中。誤打誤撞也罷,有若神助也罷,福至心靈也好,虛竹居然破解了在江湖中懸疑了幾十年,令無數高手望而卻步的“珍瓏棋局”。從此,這個本來又醜又笨、武功低微、天資庸常的小和尚,踏上了命運逆轉、步步攀高的人生坦途。

也因為這個情節,“珍瓏棋局”也成為廣大武俠迷、圍棋迷心中一個神秘莫測難題。書中言道,這珍瓏棋局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圍棋殘局,而是似乎具備某種神秘力量,它能夠根據各人的慾望、志趣、心性,幻化出種種幻想,引人心魔熾盛,令破局者心神大亂、走火入魔。

所以,破解珍瓏棋局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做到忘我、無我,使得心魔無處生根。虛竹雖說天生愚笨,但好在心性單純,自幼又受禪學濡染,故而沒有太多的我執,至於對外物、慾望的追求,則相比其他人就更加淡泊了許多。所以在無數慕名前來破解棋局的青年才俊裡,虛竹是距離“無我”境界最為接近的一個。

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在這個方面是無法掩飾的

世人都是以得為榮、以舍為恨,所謂積極進取的人生,多半都是以所得多寡來衡量的。沒有得到的想方設法去索取,業已到手的千方百計要守住,很少有人願意選擇放棄。而破解珍瓏棋局的關鍵環節就是要求下棋者捨棄已經佔據的地盤,以退為進、以舍為得,從而為自己求得生存和拓展的機會。虛竹一個“昏招”,殺死了自己的一大片棋子,在外人看來是愚蠢至極,但這個“昏招”卻讓必死的棋局煥發了生機,進而獲得一片光明。

關於“珍瓏棋局”的設計,作者金庸起初的目的估計只是為了闡釋某種哲學理念。“珍瓏棋局”裡的哲學,既有道家的思想,也有佛教的思想。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互生,這是道家的思想。捨棄我執、法執,物我兩忘,以不斷地拋棄讓本來的妙明真心顯現,這也是佛家修行的真諦。

但在一部分專業人士看來,珍瓏棋局所闡釋的哲理固然高深,但卻是違背圍棋規則的。因為一片棋子要活,就至少必須有兩口“氣”,這裡的“氣”從專業的角度說叫做“眼”。一片棋子如果做夠了兩個“眼”,要讓這一片棋子“死”,唯一的途徑就是填滿這兩個“眼”。但按照圍棋規則,“眼”這個位置屬於“禁著點”或“禁入點”,不論黑白雙方,都是禁止在“眼”這個位置落子的。所以,虛竹“自殺式”落子是違背圍棋規則的。

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在這個方面是無法掩飾的

因為這個,很多讀者就批評作者金庸在寫作中不夠嚴謹,甚至對於圍棋中這個常識性的規則都不求甚解、想當然耳,當然也有更加尖刻、嚴厲的言詞。讀者的批評令金庸始料不及,非常尷尬。於是,金庸就這個問題專門請教了“棋聖”聶衛平。聶衛平倒是沒有那些“專業”人士那般照例批評,而是作出了“此棋局古來沒有,但合乎棋理”的結論。

金庸比聶衛平大了28歲,但兩人卻是實實在在有著師徒關係的:金庸曾經以非常正式的禮節,拜聶衛平為師,學習圍棋技藝。所以金庸向聶衛平的這次“問棋”,既是為了平息“筆墨官司”,也含有向大師“求取真經”的味道。在聶衛平看來,珍瓏棋局在古今中外的圍棋史上,的確是從未有過的棋局,沒有任何一本棋譜有類似的記載。但聶衛平為什麼要說“合乎棋理”呢?因為圍棋相傳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帝堯發明的,在其後的五六千年間的傳承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棋局規則是做過無數次的調整、改良的。那種“自殺式”落子現代圍棋規則不允許,並不代表自古以來都不允許。但圍棋“著眼大局,不較小利”的棋理卻是自古如此。

“珍瓏棋局”的情節設計,讓《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增色不少,棋局也成為這部文藝作品不可分割的精彩元素,所以作者金庸沒有錯;“自殺式”落子的確也不符合現行的圍棋規則,所以那些質疑、責難、批評金庸的讀者們也似乎沒有錯。但聶衛平是中國圍棋協會授予的九段,1988年又被授予圍棋“棋聖”的稱號,他以自己的技藝力挫各國高手,為國家爭得了無數榮譽,也為圍棋的推廣和普及作出了傑出貢獻。反過來說,以他在圍棋方面的研究之精深和水平之高遠,對“珍瓏棋局”是非正誤的評判似乎更加權威。也因為他較之一般的圍棋愛好者,對於圍棋的發展歷史、規則變化、棋理棋局等所做的研究會更加深入和寬泛,在見識、思維等方面才不至於偏激和武斷,所以他的結論也似乎更令人信服。

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在這個方面是無法掩飾的

但這次有關“珍瓏棋局”的爭論卻不由讓人想起了“坐井觀天”的典故。井裡的青蛙認為它看到的景象才是“水”的真實模樣,而海鱉則認為“水”應該是另一副模樣。兩者由此發生了觀念衝突和言語爭辯,但兩者從本質上說都沒有錯,更沒有撒謊。青蛙因為自從出生就生活在井裡,它所見到的水乃至它意識中的整個世界,無非就是幾尺大小,至於其他井口之外的一切,它連想象的條件都不曾有過。而海鱉因為見識過遼闊無比、深不可測的大海,親歷過滄海桑田、風雲變幻,所以它絕不會認可青蛙對世界的定義。

真理禁得起質疑,科學探索就是不斷否定之否定,任何領域、任何思想理念、言語行為、新興事物等,都需要有人監督和質疑。沒有質疑的頭腦,就沒有科學和真理,沒有文明和進步。但以上“珍瓏棋局”“井底之蛙”(或坐井觀天)的事例和典故,又充分說明,一切質疑和評判都必須有根有據。作出批評容易,但作出正確的批評並不簡單。而一個智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不會輕易去批評和責難,而且一個人越是境界高、見識廣,就越不會偏執和極端,也就是不會輕易對無把握、無依據的人或事發表言論。批評可以高談闊論、裝模作樣;但不輕易去批評,卻是一個人無法掩飾的境界和修養。

(觀點與視角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本自媒體號並參與互動;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敬請聯絡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