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簡介從我的角度來說,不論是《大醉俠》(胡式客棧戲的發端,雖說客棧戲只是其中次要的橋段), 《龍門客棧》(公認的經典,雖然也要藉著天映再版邵式武俠的東風和後輩蔡明亮的致敬才終被人想起)還是徐克的《新龍門客棧》(看過的人應該最多),幾乎都能在《迎》

龍門客棧點蠟燭什麼梗

前日看胡金銓的《迎春閣之風波》。

恍惚記得幾年前有人網上言此片是胡金銓最好的一部戲還是他最偏愛的一部。看完後覺得是最不像胡金銓風格的一部——戈壁、窯洞、元朝的棉帽、世俗俏皮的熱鬧,不再是山水冷月、一襲白衣仗劍獨行。水少,水墨感覺就少,戈壁蒼涼,西北情懷,好像不是老胡的東西。我形容給靳寧,他道:“那不成了《新龍門客棧》了嗎?”不是一個味兒,徐克的東西再用大漠風沙,人物還是都市的,作品是工業化社會的產物。老胡的人物、鏡頭、對白皆有古意,看石雋徐楓,明明是線裝書裡走來的人,舉止是油燈蠟燭下薰陶出來的。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鏡頭一轉入內景,熟悉了。客棧,有二樓,一樓場景大,放幾十張桌子,打雜的小六子是個胖子,老闆娘精明風騷眉目媚氣霸氣,跑堂的個個俏生生機靈活絡,找碴兒的客人,賭錢的人客,又有危機四伏冷眼旁觀,裝傻充愣的身懷絕技,不言語的非等閒之輩。像《新龍門客棧》,更像《龍門客棧》——世俗裡有文雅。胡金銓有客棧情懷,《大醉俠》最漂亮的地方不是大醉俠的場景,是金燕子在客棧裡和土匪的周旋。樣板戲《沙家浜》留給人最深印象的還是茶館裡的智鬥。客棧是羈旅者暫時休息的地方,五湖四海匯聚,十里八鄉皆有,三教九流不缺。古時不比現在,那時候沒有隱私,連客棧都是公共生活,低頭不見抬頭見,點頭算認識。就是一個小江湖,各懷心腹事,相見滿面春。有限的物理空間,相對封閉侷促的地域環境,是戲劇矛盾爆發的絕好場所,細微處有劍拔弩張。大場景的千軍萬馬固然過癮,但如同大的歷史背景會淹沒個人的聲音,大場景也會讓個人顯得茫茫蒼白,是粗線條的,讓環境吃掉,沒有個人,只有整體。

此片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主線,靠情節的推進為主,不似其他片子鏡頭和緩冗長渲染意境,可以幾分鐘沒有臺詞。熱鬧,是第一印象。新添了四個女跑堂,客棧生意興隆,忙碌嘈雜,時時機警。拍諜戰就得這樣,節奏不能慢下來。居然有胡錦,雖是義士,仍可有小風騷賣弄,透過客人吃豆腐側面烘托。最後和李察汗決鬥時,堯子旁邊大喊“潘金蓮”、“潘金蓮死啦”,笑得我。胡錦做間諜也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化妝成美女的毒蛇。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第一回看李麗華的戲,人曰是少有的“媚氣加霸氣”的女演員,信然。人是半老徐娘,伺候生意不卑不亢,且交際手腕俘虜到當地長官。假意風流,談正事又滿腔肅穆。人情世故練達,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拿她與張曼玉的金香玉比,一個是人,一個是卡通,這是一個看卡通的時代。雖是老闆娘,半淪風塵的人物,可是看李麗華的戲,有教養有文化,舊時的人不識字但多守禮,是阿城口裡的“文化”。李麗華的配音估計是王萊,京片子,涼水就蒜瓣兒,李本人的口音沒這麼好,看過她邵氏的《楊貴妃》,應該是同期聲,如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國語,話劇腔。

田豐是第一反角,蒙古王爺李察汗。出場似京劇亮相。至客棧時,威嚴氣場不必烘托也十足。這貴族氣質有時畫虎類犬,我看田豐,覺得他就是王爺,威嚴不必大聲,眼神、小動作就夠了。細節處是貴族,才是真正貴族,架子誰不會端?徐楓的郡主李婉兒讓人想起《赤壁》的孫尚香,可是趙薇的模樣怎麼看都不像好征戰的巾幗。徐楓眼神凌厲冷峻,看她一眼渾身發冷,被她看一眼心驚肉跳,她的《山中傳奇》的月娘,是我看過的最恐怖的女鬼,不在怪模怪樣,在於冷峻兇狠的眼神配著紅夾衣白底衫。片中有個情節,眾人在樓下聽韓英傑唱關漢卿的曲子,徐楓也陶醉不已,但覺察到有人上樓,瞬息間表情一轉,暴喝一聲飛身上樓,把上樓偷東西的女跑堂用劍殺掉,一個瞪著眼的神情,嚇煞格人哩。女星裡有幾個似徐楓的俠氣?

喬宏飾打入敵人內部的將軍。是他自己的聲音,沒特色,就是特色,是喬宏的聲音。喬宏高大健壯,絡腮鬍子,怎麼看怎麼像元朝人,怎麼會是沉睡在王爺身邊的赫魯曉夫?難道是策反的?剛開始看他出場時,覺得他真是精細,“這裡有三個生人。”大嘆蒙古得天下非偶然。後來知他是“自己人”,又嘆中原歸心吶。

結局是義士勝利。客棧燒掉,倖存的三人騎馬遠走。後面呢?繼續羈旅,繼續有客棧,繼續有風波。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如果說《忠烈圖》的觀影經歷多少有些讓人意猶未盡的話,那麼對於《迎春閣之風波》的評價就只能用驚豔來形容了。人人都知道胡金銓是一個拍客棧戲的高手,但我擔心絕大多數人可能像我一樣,差點就錯過了這部客棧戲中的逸品。

是的,我必須說,我被這部片子完全征服了,以至於看完後多少有點質疑過往評論家們的眼光。從我的角度來說,不論是《大醉俠》(胡式客棧戲的發端,雖說客棧戲只是其中次要的橋段), 《龍門客棧》(公認的經典,雖然也要藉著天映再版邵式武俠的東風和後輩蔡明亮的致敬才終被人想起)還是徐克的《新龍門客棧》(看過的人應該最多),幾乎都能在《迎》中找到影子,而在其客棧戲表現的全面性上,又不及《迎》劇來的那麼全面,精彩。若說到劇情,《迎春閣之風波》也絕不遜色於任何一部風格相似的作品,甚至還高過一籌,頗有幾分間諜片的味道。如果談明星,《迎》劇也配備了足夠的大腕,特別是影后李麗華的傾力加盟,實在讓人眼前三亮,嘖嘖稱讚!總而言之,我實在找不出任何一個理由來讓這部電影遭到低估,但很遺憾,出於某些我暫時想不通也不知道的原因,導致了很多人寧願強打精神去對冗長的《俠女》附庸風雅,卻忽視了胡導原來也有頗具商業氣息,緊張刺激的作品傳世。

牢騷發完,還是扯回來談談電影本身。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仍然是胡金銓鍾愛的明朝題材。說的是朱元璋帥兵反元,內奸沈天松盜取兵圖欲獻於元朝管情報的王爺李察汗而約定與李在迎春閣碰頭,這邊明方在老闆娘萬人迷的塞外客棧迎春閣佈下埋伏準備截殺李察汗,於是兩派人物在迎春閣內外展開一場殊死諜戰……

開頭部分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精彩的打鬥,但是胡金銓對於場面的處理卻絕不亞於北京人藝在《茶館》中的功力,在非常短的時間裡,老闆,跑堂,接頭內應,山賊,老千,地方官吏,李察汗的先頭探子。將近20多人,輪番登場,三教九流且幾乎人人都有臺詞。如此繁雜的人物體系,還要穿插劇情的交代和一些細節的暗示,應該說是有相當難度的。但是胡金銓卻處理得非常之好,不緊不慢,環環相扣,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沒有半分不自然的感覺。

然後是主角登場,雖然影片中的正面形象給了反元志士們,但影片的主角卻很顯然是田豐扮演的李察汗。個人感覺這是田豐最好的作品,可說演繹的惟妙惟肖。首先好在氣質上,李察汗一出場就給人一種不怒而威的高貴感。其次是對於人物情緒的掌握,忽而笑面迎人,忽而厲聲呵斥,忽而凝眉熟思,忽而又痛下殺手,真可謂是遊刃有餘。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手戲的則是李麗華扮演的客棧老闆萬人迷。這已經是李麗華最後的幾部片子之一,雖說體型已經微微發胖,但是演技卻日臻成熟,尤其是其對人物眼神的刻畫可謂相當傳神。而萬人迷在劇中的某些橋段,諸如其武功,對地方官員的籠絡等,又似乎都能在後來《新龍門客棧》中的金湘玉身上,找到影子,只是不像後來的金老闆那般奔放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李麗華在《迎春閣之風波》中仍然保持了相當好的扮相,讓人絕對想不到當時她已經年近50了。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較為失敗的倒是四個女俠客串的客棧跑堂,不知是導演給的篇幅不夠,還是主角的表演太過精彩,只覺得這四個本來的噱頭都是匆匆走馬,直到全部死掉我還是沒把每個人的特點記清楚(除了那個飛賊出身的)。呵呵,也許胡導平時的導演風格太過high-level,以至於偶爾想要商業一把卻不知如何下手為好吧。倒是演慣豔情戲的胡錦原來也身手不凡,頗讓人意外。還有一個在古天樂版《神鵰》中演瑛姑的也有印象,可惜名字忘記了。

其他角色的表演倒是都可以得高分的,白鷹在這部片子中仍然演好人,裝扮和《忠烈圖》中差不多。有他在,基本上也就用不著石雋出馬了,都是白衣秀士的形象。演慣壞人的韓英傑在這部片子裡展現了難得的快板才能。實在是很佩服胡金銓對於演員潛力的挖掘,同樣的表現嶽華在《大醉俠》當中也有過。喬宏飾演埋伏在李察汗身邊的臥底,不苟言笑,行動果決。最後還是點評一下徐楓,正如在《忠烈圖》中的苗裝形象讓我眼前一亮一樣,她在《迎春閣之風波》中再次讓我驚豔,這一身蒙古裝束穿在她身上實在是太美了,說不出的高貴。想到現在執掌湯臣的那個肥胖老嫗與市儈形象,時間啊,真是抹殺美好事物的終極武器……

由於絕大部分劇情都是在客棧中展開的,所以胡金銓在鏡頭語言上放棄了自己巔峰時期賴以成名的空鏡頭和長鏡頭,而回歸到了早年為邵式拍片時的中近景切換與人物面部特寫處理上。這使得影片的節奏可以快起來,也使得劇中懸念能夠一環接一環,不帶拖泥帶水地串接在一起。而特寫鏡頭的應用又給了演員足夠的空間來表現人物的內心變化。所以說好的導演是不會教條的,這也是我始終覺得胡要高過其他武俠導演一籌的一個原因。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中的外景。拍片的時間是1973年,當時自然是沒有條件回大陸取景的。但是非常讓我驚訝的是片中的外景讓人感覺就像是黃土高坡一樣,而且客棧被置景於一個窯洞中,更是讓人對攝製組的努力欽佩萬分。非常想知道影片的外景是在哪裡取的,但很可惜,網上關於這部電影的介紹寥若星辰,無法如願。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影片最後,倖存的幾位主角縱馬離去,鏡頭拉回迎春閣,客棧已在一片火海中。看到這裡方才想起,原來徐克在《新龍門客棧》裡不止借用了《龍門客棧》的劇情,也對《迎春閣之風波》 善加臨摹。只不過,這樣的致敬卻未能引起後人對於胡導的足夠興趣,或許是因為徐克沒有說,或許是說了,大家忘記了。總之,這麼優秀的作品最終竟沉寂於時光之中,實在不能不令人道一聲無奈……

徐克的《新龍門客棧》和胡金銓的《龍門客棧》,同樣是經典,一部號稱集九十年代新武俠之大成,一部被譽為六七十年代武俠片之翹楚。

相較之下,新版卻不過是賣弄了些西方的新技術,武俠的那些基本元素都被胡金銓玩過了,所以時間雖過了20餘年,徐克的新版仍無法替代舊版。好在《新龍門客棧》有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客棧老闆娘金香玉,這在舊版裡只是個跑龍套的糟老頭。這點讓人很欣慰,後人終於有比前人高明的地方了。

但是,看了《迎春閣之風波》,卻發現客棧老闆娘這招胡金銓早就使過了。

《新龍門客棧》原來是《龍門客棧》與《迎春閣之風波》的結合體。簡單來說,故事梗概來自《龍門客棧》,大漠風光、風流老闆娘來自《迎春閣之風波》。尤其結尾,火燒客棧,數人縱馬而去,徐克也想不出更好的結局。

《龍門客棧》與《迎春閣之風波》二片應該算是姊妹篇,故事框架大體類似,發生地點都是在客棧,故事發展走向也類似:由暗鬥積聚到最後火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迎春閣之風波》裡面的六個女演員都非常漂亮~跟大多數的邵氏電影一比,應該說在這裡她們演技也出奇的好。

胡金銓對女性美的把握真是比張徹強一百倍。

《迎春閣之風波》胡金銓的大俠風範再也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