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簡介這些例子中的高手,都是既得了真傳(系統訓練),又有大量實戰經驗)第三代:明清易代,小張不願意接受清朝統治,就加入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多次對清軍發動襲擊,不斷地積累了實戰經驗(不斷地砍人)

捕快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本文參考各派武術的傳承,試圖把中國傳統武術的歷史濃縮在一篇文章中,必有疏漏之處,還望方家指正。假設有一個門派出在明代的戚家軍。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第一代:老戚手下的長槍手老趙,學得三十二勢長拳,單手刀法,雙手刀法,長槍術。經歷過歷次剿倭戰役,作戰勇敢,升為哨長;又跟隨老戚防禦蒙古,學得騎射之術。老戚貶官,老趙亦退職,接受李成梁招募,成為心腹家丁。多次與蒙古作戰,弓馬日益嫻熟。後跟隨李如松參加援朝之戰。戰後退役,告老還鄉,並教授宗族子弟武術,命名為軍體拳。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這是傳武傳承的一般開局模式,在這個例子中(最理想條件下),祖師爺接受過系統的正規訓練,比較全面地掌握了拳腳功夫——三十二勢長拳,器械格鬥——-單/雙手刀,長槍,馬上功夫——騎射。最重要的是,實戰經驗豐富(砍過不少人,知道怎麼砍人和怎麼不被人砍)。傳武好吹捧祖師爺,如果是這個例子中的老趙,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第二代a:宗族子弟中數著自己的侄子小趙學的最好最全,繼承了全部武藝。後來小趙參加了武舉考試,中舉後從軍。在征剿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的戰役中作戰勇敢,後來在跟清軍作戰中中了埋伏,力竭陣亡。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第二代b:老趙在教授自己家族的人的同時,也教同村的外姓習武。這其中以老張最為出眾,他也基本學全了。但是,因為他沒有錢買馬,也沒有考武舉的意願,所以弓馬騎術就沒有學。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第二代c:老趙去世後,趙家指責老張的武藝沒學全,不正宗。老張為避免爭執,遠赴他鄉做生意,並教自己的兒子小張習武。戚家拳分為張派跟趙派,這是第一次流派之爭。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a表明傳武傳承的脆弱性。因為武術傳承歷來較保守,得真傳之人少之又少。而一旦這些高手沒了,這個體系傳承就斷了。現代搏擊高水平選手數量遠比以前要多,基數大,而各種體系又是公開的。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b表明武藝的失傳。雖然後來大家以長槍術作為第一武藝,但其實這只是民間的第一武藝,如果算上軍旅武藝,那弓馬是第一位的。而就像我們看到的,這個也是最容易失傳的。當我們說到傳武時,往往指內地武藝,而這些地方是沒有太多弓馬的需求的。馬匹也貴,窮文富武,除了考武舉的,一般民間就不學這個了。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c正宗一直是傳武各門派爭的最激烈的東西。以前都是聚族而居,某高手往往都是以教授自己的宗族子弟為主,外人很難學到。比如楊露禪之於陳家溝,有所謂偷拳之說。李洛能也是費盡心思才獲准學習戴家心意拳。(我所舉的都是最理想的例子,事實上的傳承遠沒這麼如意。這些例子中的高手,都是既得了真傳(系統訓練),又有大量實戰經驗)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第三代:明清易代,小張不願意接受清朝統治,就加入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多次對清軍發動襲擊,不斷地積累了實戰經驗(不斷地砍人)。後來為逃避追捕,到少林寺出家。在這裡,小張結識了很多跟自己有相同經歷的抗清義士,他們共同習練武藝,互相交流,小張把很多別的拳派的好東西吸收進自己的拳裡。小張的傳人中最好的是淨空和尚,淨空自己也學習別的門派的好東西。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大家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可這個的前提是天下武功入少林。少林寺事實上成了一個武術交流中心。寺廟道觀因為其宗教特殊性,往往有大量土地田產,所以也有資本有需要訓練僧兵保衛財產。這些到寺裡避難的人一般都是有足夠實戰經驗的高手。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第四代:清朝因為少林寺秘密反清復明,發兵焚燬了少林寺,少林寺僧四散逃離。淨空和尚在逃難途中路過河北滄州,病倒,就在此教拳,傳下軍體拳,但已與最初王家的拳不太一樣了,風格變了,招式多了,吸收了擒拿與戳腳腿法,並加入了少林棍法。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很多門派的傳說都是某個道士和尚所穿,這些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像我前面說的,以少林武當為代表的寺廟道觀其實在很長時間充當了武術交流的中心。而這些出家人(其中很多是半路出家)都以雲遊四海為樂,或弘揚佛法,這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武術的傳播。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第五代:淨空和尚的徒弟當中,有五個人特別出色,他們各有所長。大師兄考中武舉人,成為一名綠營軍官;二師兄成為一名捕快;三師兄加入一家鏢局,成為一名鏢師;四師弟以打把式賣藝為生;五師弟走上邪路,成了一個飛賊。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傳人。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舊社會的武師,一般的出路無非就是上述五條。考武舉是最好的選擇,最差的就是當盜賊。雖然乍看起來有些奇怪,但是舊社會黑白兩道的人物確實有可能有共同的師承。因為當時各門派都比較保守,能得到真傳的不多。小說裡經常出現清理門戶的情節,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職業的不同導致各自的技戰術風格也不盡相同,這一點在他們傳下來的流派中有所體現。1。 武舉人要求弓馬嫻熟,而且戰場格鬥決定了大師兄傳下來的技術就是簡單直接,招招致命,沒有什麼套路、花招,尤其注重兵器格鬥;2。 捕快的職能相當於現在的警察,他們一般面對的是低烈度的格鬥,而且首要目標是抓獲、控制犯罪嫌疑人送審,而不是殺傷對方。所以二師兄傳下來的這一派特別注重擒拿、摔跤;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3。 鏢師的首要目標是護送人員、貨物安全到達目的地,路上遇到地頭蛇或者強盜都是以和為貴,不到萬不得已不動手。大部分遭遇都是以雙方互相給面子收場。很多時候必須要比武,那麼他們會選擇徒手較量——這樣不容易傷到對方。所以三師兄傳下來的門派比較重視徒手格鬥術;4。 打把式賣藝為了獲得關注度,就必須注重閃轉騰挪——實戰不重要,好看才重要。所以四師弟傳下的這一派,套路最多,實戰能力最差;5。 飛賊最注重的是如何到達現場以及快速逃脫的能力,所以五師弟傳下來的這一派最擅長輕功。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第六代:三師兄的弟子小周在護送某尚書家屬的途中遭遇賊人埋伏,小周奮力殺退賊人。到達北京後,尚書十分賞識他,就讓他在自己家中教拳。尚書本人精通儒釋道三教,他覺得軍體拳的理論格調不高,於是就把很多傳統陰陽五行學說加入到軍體拳當中;又覺得軍體拳太過剛猛,於是又把很多道家導引術融入到其中來。又嫌軍體拳名字不雅,就改名為太極陰陽五行拳。經過這一番改造以及尚書的大力推廣,軍體拳在北京上層圈子流行開來,時人皆以會打兩套軍體拳為榮。因為很多學拳的都是富貴人家的子弟,受不得苦,所以小周就簡化了動作,以便能更好地推廣。

能打如戚家軍也保不住武藝傳承?破解傳統武術越來越脫離實戰之謎

這一代基本複製了太極拳的發家史。其實不只是太極拳,清末民初時期,傳武各家都想方設法地把陰陽五行學說往自己門派裡新增。文人加入進來後,好處是提升了格調,利於推廣;壞處是實戰能力被逐漸弱化。(下略)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超重灌輕騎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