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如何辨別非瘟和其他疾病的區別

簡介4 天然孔出血現象第1種情況:生前站立或臥地體位時,鼻腔、口腔流出有血色或帶有泡沬性物質

非瘟豬肉怎麼分辨

2018年8月至今,非洲豬瘟(ASF)席捲了眾多豬場,最終導致全場清空的現象不在少數,期間被有關媒體、飼料與獸藥銷售人員、某些專家學者及獸醫人員炒作得沸沸揚揚,也因此使身處其中的養殖者不知何去何從。

恐慌的心理也讓某些養殖者盲目地去聽從、去防治,再加上非洲豬瘟的確診必須要是國家指定實驗室才可以檢測,而國家指定的實驗室很少再加上送檢可能帶來的汙染,使得很多疾病被誤診為非洲豬瘟。

如何辨別非瘟和其他疾病的區別

因而搞清楚ASF與其它豬病在典型類症、類似剖檢病變的鑑別上顯得很有必要:

(1)在養殖環節有臨床疑似ASF發生時;

(2)臨床疑似ASF病例經實驗室診斷為陰性,需要對發病豬群進行診療時。

以下簡單概述了ASF與其它豬病在典型類症、剖檢類似病變中的鑑別診斷方法,以便於養殖一線的獸醫人員本著早、快、嚴、小的原則對發生的豬病進行合理處置。

非洲豬瘟的特徵性症狀和示病性剖檢變化

1、ASF的特徵性症狀

1。1 先兆性現象

第1種先兆:突然死亡。

第2種先兆:個別豬倒地、打滾、強行直行、以頭抵牆等;腹部胃腸道劇烈疼痛的反應;血色腹瀉。

第3種先兆:部分豬嘔吐。

1。2 體溫升高現象

第1種情況:體溫升高,部分豬在39。5~41。0°C間;有的豬在41°C左右。

第2種情況:誤診情況下,注射抗生素+退熱性藥物、注射抗生素+清熱解毒中藥(如板蘭根)後體溫會下降到39。5°C左右或以下,且感染豬群表現為食慾正常,但2~3天后病勢將急轉而下,出現體溫再度升高到39。5°C以上、少食或不食等,最終死亡。

1。3 面板瘀血或出血現象

第1種情況:突然死亡豬面板無明顯異常變化。

第2種情況:病程稍長時病死豬面板呈紫紅色,以頭、頸、背、腹部等處明顯。

第3種情況:毛囊出血,皮下紫癜。但此種情況應與豬瘟、注射藥物(尤其頭孢類)後的肝功能異常等病理過程相區別。

1。4 天然孔出血現象

第1種情況:生前站立或臥地體位時,鼻腔、口腔流出有血色或帶有泡沬性物質。

第2種情況:死後不久,因躺地體位,鼻腔、口腔流出有血色或帶有泡沬性物質。

第3種情況:生前或死後肛門外粘有血液的糞便。

第4種情況:尚未觀察到其它天然孔出血的情況。

1。5 母豬群嘔吐或難產現象

出現嘔吐症狀的情況:母豬尤其產房母豬嘔吐,多數情況下嘔吐物惡臭。

出現難產症狀的情況:母豬生產過程中表現無力、產程過長、仔豬不能產出。

2、示病性大體病變(按大體剖檢基本順序)

病變1——毛囊出血:切開面板後可見毛基部出血。

病變2——骨骼肌出血:點、斑狀沿肌纖維走向的瀰漫性出血。

病變3——淋巴結出血:全身淋巴結嚴重出血呈紅或黑紫色如血凝塊狀,切面多汁出血呈黑紫色大理石狀。

病變4——胃及腸道漿膜出血:點、斑狀瀰漫性出血。

病變5——胃及小腸黏膜出血:胃黏膜脫落瀰漫性出血,嚴重者小腸黏膜瀰漫性出血,腔內有墨藍色、紅色或淡紅色內容物。

病變6——脾臟腫大:腫大(體積超過正常的2~3倍)、質軟、黑紫色、質脆易碎。

病變7——腎臟腫大:腫大、紅色或紫色、時有個別針尖大小出血點。

病變8——心臟出血:心房外觀點斑狀出血;心室肌外膜點斑狀出血;心室肌內膜有紅色或黑紫 色成片的出血區。

病變9——其它組織器官的出血性傾向。

小結

ASF在流行特點上,具有明顯的傳染性,較特徵的流行病學特點包括:

(1)最初多發生於養殖小區、場、舍的一側或入口處。

(2)最初只是一個發病亞群,而後逐漸傳到其它亞群。

(3)多與近期有外來車輛(如販運生豬車、運輸豬糞車)、人員有關。

(4)多與喂泔水、飼養人員接觸外場生豬及其產品相關。

(5)養殖者能明顯感覺到場、區域性的傳染性。

(6)使用血粉作為飼料原料是否能導致豬群發病仍值得關注,濃縮料的使用應慎重。

(7)關於潛伏期。部分場在有先兆性症狀及發生個別豬死亡後,並未在意或採取嚴格的措施,則10~30天內可能涉及全場,與期間感覺豬群較平穩,存在僥倖心理,而致最終一發不可收拾有關。

由此可見,養殖者對傳染病三個環節的應用有待強化,病原體傳播途徑的認知理念與應用、日常操作中無菌觀念與應用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應避免“談瘟色變”現象,科學地進行鑑別診斷,更有利於豬病的防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