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外戚首領何進關鍵時刻犯傻被殺,董卓亂京師,得利的竟是此人

簡介”但何進還是採納了袁紹計策,他派鮑信等去山東募兵,還徵召戍邊的董卓

董卓怎麼樣

東漢末年,漢靈帝病逝前(189年),他糾結於立何太后所生長子劉辯為太子,還是立王美人所生劉協為太子。劉辯輕佻淺薄,不適合做皇帝,靈帝想立劉協為太子,又擔心以何太后兄長何進為首的外戚官僚反對,沒等靈帝安排好後事,他便病逝了。宦官集團認為劉辯稱帝后,外戚集團一家獨大於己不利,所以想立劉協為帝,但計劃最終失敗。劉辯稱帝后,宦官集團原本已向何進示弱,何進也打算放過宦官集團。但由於袁紹幾次三番推波助瀾,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矛盾再次激化。最後宦官走投無路,在宮中設伏斬殺何進,何進部將等也將宦官集團全部剿滅。一時間兩大權力集團瞬間失勢,以袁紹為首的袁家成了最大贏家。

外戚首領何進關鍵時刻犯傻被殺,董卓亂京師,得利的竟是此人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舊遍天下,袁隗、袁術也身居要職,此時時局動亂,若袁紹出面主持大局不會有人反對。原本一切都是按袁紹的意願發展,但一個意外因素打亂了袁紹的計劃。

當初袁紹為激化何進和宦官集團的矛盾,向何進獻計調外兵進京兵諫,誅殺宦官。主簿陳琳提醒何進:“這是倒拿干戈,授柄於人,大兵一到,強者稱雄,會引起混亂。”但何進還是採納了袁紹計策,他派鮑信等去山東募兵,還徵召戍邊的董卓。

董卓收到命令,急忙率領兵馬趕往京師。此時,明眼人都能看出,時局動盪的情況下,掌握兵權,有真正實力的人才能主導大局。董卓擁有強兵,又居心叵測,不會甘心居於袁紹之下。

外戚首領何進關鍵時刻犯傻被殺,董卓亂京師,得利的竟是此人

正好鮑信從泰山募兵回來,老上級何進已身首異處,他歸到袁紹麾下,他向袁紹建議:“董卓兵強馬壯,要趁他剛剛長途行軍,兵馬俑頓時發動突然襲擊,才能抓住他,錯過機會就要陷入被動。”按理說鮑信的建議還是靠譜的,但此時袁紹猶豫了,他忌憚董卓兵強馬壯,不敢輕舉妄動。鮑信很失望,帶兵回泰山去了。

當初袁紹在背後推動何進和宦官衝突,幾乎步步都是好棋,因為風險沒有壓在袁紹身上,袁紹作為局外人能夠冷靜理智地做出判斷。而擔負著風險的何進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目光短淺,最後被宦官斬殺。此時袁紹被推到時局的風口浪尖,承擔起全部風險,卻也犯了與何進相同的毛病——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作為局外人的鮑信能看清局勢,提出合理建議。可袁紹不聽,鮑信只好抽身遠離,以求自保。

外戚首領何進關鍵時刻犯傻被殺,董卓亂京師,得利的竟是此人

董卓站穩腳跟後,一則想樹立威信,二則見劉協比劉辯賢明,於是要廢劉辯立劉協為帝。袁紹在朝堂上不肯附議,一言不發,橫握佩刀,憤然離去。他猜測董卓會報復,於是留下符節,立即逃亡冀州。

果然董卓要通緝抓捕袁紹。但有人勸董卓:“袁家四代顯貴,門生故吏遍天下,把他逼急了,他如果反對您,振臂一呼,會有很多人響應。那時局勢就不可控了。”董卓於是讓步,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賜爵邟鄉侯。

原本局勢發展到這一步,袁紹短期內已很難再翻盤,但兩方面因素給了袁紹機會。一是董卓肆意妄為,除了廢劉辯立劉協,得罪大臣,還縱兵在京城燒殺搶奪,得罪貴戚,砍百姓的頭充當敵人首級邀功,搞得民怨沸騰。因而各地討伐董卓的呼聲越來越高。討伐董卓,袁紹仰仗顯赫家世、誅滅宦官功勞、公然拒絕與董卓合作等因素,成為最有號召力的人。

外戚首領何進關鍵時刻犯傻被殺,董卓亂京師,得利的竟是此人

袁紹能翻身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是韓馥立場搖擺。董卓封袁紹渤海太守時,又封手下韓馥為冀州牧,意在監視袁紹。後來東郡太守橋瑁冒充三公,號召各郡起兵討伐董卓。韓馥收到信,意識到董卓難以依附,與部下商議後決定支援袁紹起兵。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各州郡一起起兵討伐董卓。袁紹被推舉為盟主,他再一次站到時代的風口浪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