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原】對我鄉幾個地名用字變化的考證與思考

簡介解放後搞大集體,這種過去幾乎不用文字書寫的小地名,一下子要用文字書寫出來,加上普通話的推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村幹部幾乎都沒有什麼文化,當上級領導要將這個村名寫上報表、檔案上時,自然就用普通話發音來匹配村名了

用字怎麼寫

湖南宜章漿水

黃建標

眾所周知,宜章古稱義章,建縣於隋大業十三年(公元

617

年)。

976

年,為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稱宜章。

地名的由來與演變方式多種多樣,如“義章”變成“宜章”是因為避諱而改字演變而成。但我發現我地近代有的地名變化卻找不到緣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上世紀八十年代偶然歇腳一所涼亭,亭內碑文清晰描述當地山脈地勢有如鹿角形狀,山間盆地有一村莊…,當時我就判定這個現在叫“落角”(又書“洛閣”)的村子實為“鹿角”之誤。可為什麼後來的人要寫成“洛閣”呢?

2012

年我寫《杉樹山村志》,對“白蠟衝”(又書白臘衝)和“落城”(又書洛成)兩個自然村的地名的由來與演變的考證很是傷腦筋。古人取地名絕對不會無緣由的,所以一個地名的用字應該是用地名的本意字才是正確的。例如“杉樹山”村這個地名就是用的本意字,這絕對沒有錯。建村伊始,這裡就是一個長滿杉樹的山坡。但是“白蠟衝”這個地名的本意是什麼呢?這是一個山衝地勢沒錯,叫什麼衝的地名很多,多以特徵取名。有人說這個古代山衝裡可能是種了很多白蠟樹吧。因此姑且認為白蠟衝的寫法是正確的。至於“落城”村,方言發音“

Luo sei

”,其本意為何,卻一直沒有答案。

近年有緣讀到清朝時期幾個姓氏的族譜,發現幾個地名的寫法與現在的寫法都不同。翻看幾本縣誌也不見有更名記載。這些地名用字的變化,我以前認為只是當地文化斷代引起的。這幾天靈光一閃,發現主要原因還是普通話推廣造成的。例如“蟒山”古寫的是“網山”,在沒有現代普通話的古代,我地方言官話念“網”字發言“

mang

”與“莽”同音。而現代普通話的“網”念“

wang

”,自然發言差距太大,用現代漢語書寫起來就不約而同變成了“莽山”了。這是典型的因適應普通話發言而改變地名用字的例子。

像古籍中的“大溪嶺”現在寫成“大地嶺”;古籍中的“鹿角”現寫成“洛閣”,究其原因,我認為當地文化斷代是主要原因了。這裡說的文化斷代,是指解放前一段較長時期,當地幾乎沒有文化人,對於地名文化及其書寫形成集體失憶。解放後搞大集體,這種過去幾乎不用文字書寫的小地名,一下子要用文字書寫出來,加上普通話的推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村幹部幾乎都沒有什麼文化,當上級領導要將這個村名寫上報表、檔案上時,自然就用普通話發音來匹配村名了。“鹿角”方言發音“

lou gou

”,自然就根據方言發音對應普通話發音的漢字寫成了“落角”後又寫成“洛閣”,居然沒有人記得自己的村名原來是鹿角二字。或許有人提出來,也不被認可。我在落角村工作過一年,我當時就問過村子裡的很多人,就沒有一個人說出村名的來由,更別說鹿角二字,可見文化斷代多麼可怕。“大溪嶺”方言發音“

Da ki ling

(溪古音

ki

),解放後寫成“大地嶺”,也是基於上述情況造成的吧。

以上見解僅為我一家之言,作為個人探究愛好不吐不快,其中對錯請批評指正。

2019-1-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