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稻田裡養小龍蝦 南潯“一水兩用、一地雙收”助增收

簡介”雙林鎮副鎮長楊斌表示,近年來,該鎮採用“科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推廣稻蝦共生、稻鰍共生、葡萄架下養雞、稻蝦輪作等一地兩用模式,促進“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綜合種養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龍蝦既能在水裡又能在地上嗎

2018-06-06 18:2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許雅文 通訊員 本報訊 張斌

稻田裡養小龍蝦 南潯“一水兩用、一地雙收”助增收

6月6日,記者來到南潯雙林鎮儒林村的湖州宇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方小泉正在為播種水稻做前期準備。別他人不同,這裡近千畝稻田,每畝都預留了一些用於養殖。

“每畝水田90%用於種植水稻,10%用於養殖龍蝦,小龍蝦吃掉田間雜草,排洩物還能肥田,水稻基本不施農藥化肥,一畝田比純種水稻多增收4000元左右。”方小泉說,公司特地從武漢農科院請來專家作為技術顧問,下一步還要擴大“稻蝦共生”的養殖面積。

同“稻蝦共生”一樣,“一水兩用、一地雙收”正成為南潯不少合作社負責人和家庭農場主的共識。梨樹嫁接互通、樹下土雞成群……在雙林鎮西陽村的古鎮科技葡萄園藝家庭農場,儼然進入了一個微型的農業生態迴圈園區。

“立體種養模式既可降低養雞成本,又能提高藤梨產量。”農場負責人鄒會榮介紹,把雞放養在梨園中,梨園內的青草、昆蟲是雞的天然飼料,雞糞又可以當肥料,不僅減少三成的農藥用量,也減少了雞飼料用量。用培育出來的梨個頭大、水分足、口感甜,每畝產量比一般種植提高20%以上,加上賣出土雞的效益,每畝增收近6000元。

“一地兩用模式下,不僅糧食不減產,還能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雙林鎮副鎮長楊斌表示,近年來,該鎮採用“科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推廣稻蝦共生、稻鰍共生、葡萄架下養雞、稻蝦輪作等一地兩用模式,促進“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綜合種養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日前,位於該鎮向陽村的巨德家庭農場內,負責人沈良正給“稻鰍共生”試驗田內的泥鰍餵食。3年前,大學畢業的沈良回村創業,在200多畝荒地上開闢了魚塘。從傳統的四大家魚轉型到稻鰍共生領域,沈良在專家指點下,逐漸成了村裡的致富能手。去年,合作社盈利超120萬元。如今,他還將技術教授給村裡的10多位年輕人,帶動鄉鄰鄉親致富。

說起泥鰍的銷路,沈良指著百米外的村莊說:“村裡正在建設水生態藝術小鎮發展鄉村旅遊,不少人都開起了農家樂,就怕供不應求。我正準備流轉田地,擴大養殖規模!”

截至目前,雙林鎮已有6家合作社探索建立了“一地兩用”模式,推廣種養面積2000餘畝,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