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神木石峁遺址:中國史前規模最大石城首次發現祭壇遺址

簡介馬面和角樓:4000多年前就有城防體系令人驚喜的是,考古人員在城牆上還發現了馬面和角樓,這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土石結構城防設施實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

石峁城遺址在哪裡

位於神木的石峁遺址,被專家確認為史前規模最大的城,距今有4000餘年。其考古發掘一直備受關注,經過去年的考古發掘,考古人員進一步摸清了這座4000多年前城的模樣,並首次在城址附近發現了祭祀所用的祭臺。

城牆:依山而建 曲裡拐彎

古時人修築城池,最流行四四方方、高度對稱。而石峁遺址的城牆竟然是“曲裡拐彎”的。

考古確認,石峁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內城面積約210餘萬平方米,外城城內面積(不包括內城)約190餘萬平方米,石峁城址總面積超400萬平方米,比西安城牆內面積(約11。3平方公里)的1/3還要大些。城牆上均有城門。去年,考古人員主要對外城東門南北兩側的城牆區域內進行發掘。

這兩側城牆位於山脊之上,外側為自然而成的深溝險壑,內側是低緩坡地。北側城牆還相對“規整”,共發掘67。5米牆址,走向大致呈東南——西北方向。而南側的城牆走向則要複雜很多,在發掘的108。5米牆址中,一段呈西北-東南走向,一段呈南北走向,還有兩段互相平行,都呈東北-西南走向,這兩段平行的城牆又以一道南北牆封閉,顯得曲裡拐彎。專家介紹,這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主要是因為其依山勢而建。

馬面和角樓:4000多年前就有城防體系

令人驚喜的是,考古人員在城牆上還發現了馬面和角樓,這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土石結構城防設施實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

城牆馬面,是古代城防體系的重要設施。如果你觀察西安明城牆就會發現,在城牆牆體外側,每隔一定距離,有凸出於牆體外側的一段,這就是馬面(或稱為敵臺、墩臺、牆臺),作用是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角樓則是城牆轉角處突出牆體的建築,是鎮守城牆的重要軍事據點。它們都是古代城防中的重要設施。

神木石峁遺址:中國史前規模最大石城首次發現祭壇遺址

目前在石峁城址外城東城門附近發現了馬面1號和角樓1號兩處遺址,它們是土石結構,石頭包裹土層,不僅規模大而且保持完整。考古專家說,現存最早土石結構的城防設施是漢代的,距今2000多年前。這次的發現說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城防體系。可見4000多年前,該地也是戰亂頻繁。

考古人員2012年在該城東門遺址附近發現了兩處遺蹟,集中埋置許多人頭骨,兩處均為24個人頭骨,擺放上似乎有一定規律。去年,在東門附近再次發現6個人。經初步鑑定,頭骨以年輕女性居多,部分有明顯砍斫、灼燒跡象。專家推測可能與奠基或祭祀有關。

城內:民居分窯洞式和地面式

在石峁城址內城東北部一處叫做後陽灣的地方,崖坎上集中暴露了多處房址。在之前試掘三座基礎上,2013年又清理出五座房址。考古發現,城內的房址分窯洞式和地面式兩種,地面和牆裙有白灰塗抹的痕跡。其中三座房址不僅建築形式、門道朝向一致,還有一層人工鋪設的棕紅色膠泥土活動面,將三座房址相互連線。

考古專家介紹,類似後陽灣地點的居住區在石峁城內還有很多處,這為明晰石峁遺址的功能區劃提供了可靠的考古學材料。

城外:首次發現祭壇 共3層

中國古代特別注重祭天地,現在陝師大旁就保留著唐長安城的圜丘,即當時的祭天場所。北京則有明清時期的天壇。

在石峁城址外城東南方向有一個叫樊莊子的地方,距離外城城牆約300米。該祭壇共三層,自上而下分別為圓丘形土築遺蹟和一小一大的兩層方臺形石構基址。祭壇最底部的石構基址邊長約90米,整體高度距現今地表超過8米。在祭壇周邊,分佈數座“活土坑”,面積3至5平方米,最深一座距地表深約3米。

考古專家介紹,活土坑裡應該埋葬有祭祀品,但到底是啥,目前他們還沒有進行發掘,坑內具體有哪些祭祀品,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古發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