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簡介像《猩球崛起3》這樣的科幻大片,永遠不可能取悅所有人,但對於日益平庸、日益流水線化、日益被爆米花大片統治的好萊塢甚至全球商業電影來說,這種窺探人性最深處,敢於和觀眾對著幹的科幻史詩,就像影片中即將滅絕的人類一樣珍貴

凱撒是什麼人種

凱撒已死。

之前,很多人並不看好這部電影在內地市場的票房。一部特效不夠兇猛、節奏這麼慢、沒有明星帶節奏的好萊塢特效大片,憑什麼好賣?

結果,這部電影首日就拿下了

1.21億

票房。沒錯——

《猩球崛起3》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這部系列終結篇,也超越了2014年上映的《猩球崛起2》的

8935萬

,成為系列首日最高,後者最終在內地的票房為

7.09億元

,《猩球崛起3》很有可能,創造系列在內地的最佳表現。

但口碑,卻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爛番茄高達

93%

,IMDb也有

7.8分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但豆瓣只打出了

7.2分

,比起北美眾口一詞的盛讚,內地許多人的評價是——這是一部

拍砸

了的史詩。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真的,這麼糟?那為什麼福斯要用這部拍砸了的史詩,報名征戰奧斯卡?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在國內口碑兩極分化的真正原因在於——觀眾

看不慣

比起系列前兩部,這部終章更加

嚴肅

、更加

剋制

、更加

莊重

,有一種莎士比亞悲劇的美感。

相對於暑期檔其他那些熱門大片,它其實更接近於

《現代啟示錄

》這樣的內涵大片。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而作為這部史詩三部曲的絕對核心,這部電影也成為凱撒的一次集大成的演出,這個複雜、痛苦、糾結的史詩性的角色,成就了這部史詩。

“給安迪·瑟金斯一個小金人”的呼聲早已在整個好萊塢的上空迴盪。

但這一切,都無法掩蓋電影故事邏輯和娛樂性的軟肋,更遮不住,內地觀眾的

不適應

縱觀影史,少有一個三部曲,在北美的口碑3>2>1,更不曾有一個系列,在內地的口碑與好萊塢正好相反:1>2>3。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內地和北美評價的各奔東西?《猩球崛起3》到底是一部

拍砸的史詩

,還是

完美終章

《猩球崛起》為什麼越來越“難看”了

說《猩球崛起3》拍砸了的,多半是因為,電影越來越喪,越來越不燃,越來越凝重。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終極之戰》的核心設定,依然是藥物ALZ-113變異引發的人猿對立。

第一部

《猩球崛起》

,ALZ-113使猿類大腦得以進化,猿類智商飛速提高,繼而擺脫人類控制,人類與猿類的大戰,一觸即發。

第二部

《黎明之戰》

,大部分人類被其感染致死,只有少量對藥物免疫的人類倖免於難,資源的爭奪,引爆對決。

第三部,

《終極之戰》

,藥物再次產生變異:原本對ALZ-113免疫的人類受到病毒感染後會出現大腦的退化,最終失去語言和思考能力。

凱撒領導的猿類,遭到了人類士兵的猛烈炮火,傷亡慘重。凱撒,決定復仇。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凱撒與上校的對立,實際上是人類與猿類的生存權之爭。 像不像,一出莎士比亞悲劇的收尾?

但觀眾真正的困惑,或許是在於《猩球崛起》的

它越來越不像一部商業片了。

我們通常對好萊塢大片

好看

的要求是,特效夠燃,故事夠炫,人物夠酷。

而《猩球崛起》系列,特效一部比一部少,氣氛一部比一部絕望,故事性一部比一部弱。

這一切,都來自於《科洛弗檔案》導演

馬特·裡夫斯

刻意的反套路。

這種反套路,並非沒有瑕疵。

前三分之一,凱撒和小蘿莉的亡命天涯與溫情戲碼,讓人想起《金剛狼3》。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中段,又充滿猿類和人類的對立。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直到大結局,觀眾終於等到了一場期待已久的人猿大決戰。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然而最後消滅人類力量的竟然是——

雪崩

決定人類與猿類命運的,竟然是——

誰會爬樹

凱撒關鍵時刻智商掉線,最後因為中箭不包紮英勇獻身了?WTF?

馬特·裡夫斯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商業元素,他拍的是古老的戲劇,一場《哈姆雷特》式的悲劇,讓你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 人性與獸性的對決。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但,很多人沒有看到心滿意足的大場面,也沒有看到期望中的步步驚心的人猿對決,擺在眼前的,只有一出凝滯的戲劇。

觀眾憋了一股氣,等待著一場驚天動地的對決來釋放。 結果,馬特·裡夫斯拍的終章,硬是把觀眾這股氣,

憋回去了

說到底,這個大結局,對於普通觀眾來說,

太不友好

但對觀眾不友好,這部電影就不值得看了嗎?

《猩球崛起》為什麼越來越偉大?

在我看來,《猩球崛起》最牛逼的地方,就在於它——

敢於給觀眾難看

某種程度,它顛覆了商業電影與觀眾的從屬關係,別的商業大片是電影順著觀眾,但《猩球崛起》的野心,是科幻史詩——

世上所有的史詩,哪有都順著觀眾的?

《猩球崛起》要做的,就是左手商業大片,右手史詩大片。而且越往後,電影的商業性就越弱,史詩感和寓言性就越強。

《星球大戰》這樣的科幻史詩中,史詩是後天長成的。 而在《猩球崛起3》,史詩從一開始,就長在電影的骨頭裡。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特效,成就史詩

《猩球崛起》系列摒棄了倒模頭套的特攝片模仿猿族方式,而是採用當下最流行的動作捕捉技術。

一隻猩猩有500萬根毛髮,全部由特效製作完成。為了讓猩猩活起來,劇組還從惠靈頓公園弄來了猩猩的磁共振圖,並利用數字技術真正“復活”了猩猩。

全片95%的場景都有特效參與,但特效算是《猩球崛起3》真正的主角嗎?不是!

特效公司維塔對猩猩的肌肉的收縮、晃動,膚色變化,皮毛晃動等等細節上全部做出了處理,不是為了像某些國產片一樣炫技,而是為了讓安迪·瑟金斯飾演的

凱撒

,在觀眾眼裡,一步步從第一部中的萌童,成長為

領袖

特效,創造角色,人物,成就史詩。

整部電影,都在創造凱撒與上校的對立,電影的主題,就藏在角色的對抗裡。

上校是人,但在種族滅絕的行徑中,人變得越來越像——猿。

凱撒是猿,但在對猿類族群的生存與人類的矛盾中,猿,卻流露出越來越多的人性。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人,何以為人,什麼才是人性?到底為了族群生存不擇手段是人性,還是保留對非我族類的憐憫,才是真正的人性?

這種思辨,才是《猩球崛起3》真正牛的地方。

但這些,就夠了嗎?不夠——真正的史詩,需要強大的世界觀,而《猩球》系列世界觀,被埋在三部曲的故事裡。

導演馬特·裡夫斯說過,這是一個已經知道大結局的系列電影,它的大結局,就是《人猿星球》。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問題是,如何將故事的結局,一步步導向《人猿星球》?

在2014年的續集

《黎明之戰》

裡,馬特·裡夫斯已經加入戲劇化的《哈姆雷特》,而《終極之戰》,則讓人想起《聖經》,凱撒,就是故事裡的摩西。

但這場對決,根本沒有勝者,只有倖存者。

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由此,《猩球崛起》的世界觀,轟然立起。

到這裡,這部電影終於配得上——偉大。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只是在這部電影中,還有一塊至關重要的拼圖,失去了他,史詩,就會失去靈魂。誰這麼牛?

“給安迪·瑟金斯一個小金人”

為什麼響徹整個好萊塢

安迪·瑟金斯!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凱撒!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導演說,安迪·瑟金斯的表演絕對配得上一座奧斯卡,照我說——何止一座奧斯卡?

事實上,早在2002年,就已有眾多媒體為瑟金斯沒能透過《指環王2》的驚豔演出,拿下奧斯卡提名大鳴不平。

到了2014年,福斯為他在《黎明之戰》中的表演報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依然沒得到學院認可。

從傳統角度看,動作捕捉涉及大量後期特效,算什麼表演?

那讓我們看一看,安迪·瑟金斯在《猩球崛起》中的,算不算表演?

如果把三部曲不同的凱撒,拿到一起對比,你更能瞭解,安迪·瑟金斯的表演牛在何處?

渾然天成!

從第一部裡天真小猿猴,到為第二部裡堅毅的領袖,直到這部已經成為一名偉大孤獨的先賢。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技術,只是讓外觀上的凱撒變得更老更成熟,真正完成人物塑造的,是安迪·瑟金斯的演出。

在面對不同命運時,其情緒把控細緻入微。從第一個鏡頭到最後一個鏡頭,其面部和動作流露出的複雜情感是電腦特效永遠都無法完成的豐富意蘊。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它,不是,是——他的複雜、憤怒、糾結,都透過一個個精準的眼神加以呈現,這種複雜的人物心理表演,遠超很多真人。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看一看,凱撒的人物變化層次——開始,對待人類還保持冷靜與正義,相信人猿可以共存,堅定捍衛人猿共存的邊界。

但這一部裡,上校的步步進逼,同類的猜忌質疑,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的信仰,甚至到最後,變成了自己的反面。

在我看來,這一刻,不僅是人物性格的轉折,更是安迪·瑟金斯完成向演員躍進的標誌性時刻。

性格即命運。

命運就是主題,就是影片的主旨。

安迪·瑟金斯用那不動聲色的演出,演出了冥冥註定、無力改變的

命運感

,更演出了那種飛蛾撲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

悲劇感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到最後,放棄人性遵從獸性,把自己交給了命運。這,難道不正是最有人性的演出?

伍迪·哈里遜

,他演出了一種矛盾、內斂、陰沉的瘋狂,既參考了《現代啟示錄》裡庫爾茲上校,又賦予角色獨特的味道。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專業捕捉表演的演出,和真人演出,在這部電影裡,珠聯璧合,更印證了,專業捕捉演員與好萊塢頂級演技派的,旗鼓相當。

沒有最牛逼的動作捕捉演員安迪·瑟金斯,就沒有《猩球崛起》! 你告訴我,這不是

奧斯卡級別

的演出?

如果把特效大片拍成史詩算拍砸,我希望好萊塢每年多砸幾部這樣有野心的商業片。

當然,說《猩球崛起》三部曲,是這個時代的科幻史詩,並不是說它有多完整,多完美。

你當然可以挑出它的毛病,比如結局篇單調而乏味的情節設定,缺乏邏輯的故事,包括導演為了追究史詩感,在節奏把控上的進退失據。

但環顧影史,它很難找到同類。

福斯2011年重啟這個系列的時候,好萊塢沒有人看好,畢竟蒂姆·伯頓在2001年的重啟版,遭遇了巨大的爭議。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這個系列看起來是如此古舊,缺乏娛樂性,在一個漫威統治好萊塢的時代裡,它看起來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然而《猩球崛起》在當年卻成為年度黑馬,同時贏得了口碑和市場,更令人震驚的是,到了第二部,口碑和票房竟然比第一部更進一步,而第三部則達到了系列口碑的巔峰,到這一天,好萊塢終於可以確認——

它復活了科幻史詩這種好萊塢傳統

什麼是科幻史詩?如果《人猿星球》是充滿華麗奇想的古典科幻史詩; 《猩球崛起》卻是融合了特效大片爽感的當代科幻史詩。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如果說科幻動作戲是《猩球崛起》的招牌菜,那史詩與宿命感,則是招牌菜的真味。

史詩的骨子裡,是哲學。而人類永恆的哲學命題是:生存,還是毀滅。

三部曲裡,凱撒對人的情感中,正寄予著人類永恆的迷思。

《猩球崛起》中,它對人類的依賴走向自由;《黎明之戰》,它在和同類科巴的衝突中重新審視人性與獸性;到了《終極之戰》,他在毀滅與自我毀滅中完成了對人類命運最後的反思。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這,不是一則猿類的寓言,而是一則人類的寓言。

《猩球崛起》系列就是用一個凱撒的故事,去反思人類的悲劇,反思人,何以為人?何為人性?誰有有權決定,哪種生物有資格,生存在這個地球上?

到最後,那種悲壯的宿命感幾乎要透過鏡頭溢位熒幕的時候,這出史詩,也走向了終章。

像《猩球崛起3》這樣的科幻大片,

永遠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但對於日益平庸、日益流水線化、日益被爆米花大片統治的好萊塢甚至全球商業電影來說,這種窺探人性最深處,敢於和觀眾對著幹的科幻史詩,就像影片中即將滅絕的人類一樣珍貴。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如果說,把特效大片拍成這樣的史詩算拍砸,我希望,好萊塢每年

多砸幾部

這樣有野心的商業片。

拍不出?聽導演說,第四部《猩球崛起》,並非沒有可能。

至於欠這隻猩猩的影帝,我只想代表全球影迷說一句:

還不給安迪·瑟金斯一個小金人?

奧斯卡

,丟人的是你自己!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猩球崛起》——人與猿,在試圖消滅對方的過程中,成為了彼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