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簡介因為這樣的名人效應,七輳溝遂自唐末始,千年來沿襲稱為未江,後誤傳為味江

佛手散真的有效果嗎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青城山味江屬於岷江水系,為常年性自然河流,是文井江重要支流。其水源出至八百里青城群峰之鹿頂山大崩槽老頂東坡,有杉木包、大火地兩大支流,流經五馬槽匯合而始稱味江。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味江流經獅子崗,右納紙坊溝;流人坪樂後,左納五龍溝、右納陳家溝。至泰安寺前,左納飛泉溝,再下方又左納馬家汋、通靈溝,至此處河道彎折流向東南方。至廖家石橋納七陣溝,至羅家磨子,納渾水溝、馬躍溝。再經沙坪至戴家橋又折向南流,至兩河口有小河子從右岸匯入。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經茶坪,至石板灘,依次右納鹽井溝、鄭家溝。後經鴛沱至兩河鄉河口村出都江堰市境,進入崇州市,在元通鎮二江橋下匯入文井江。味江在都江堰市境內,長45公里,在崇州市境內長14。6公里,串聯起泰安古鎮、街子古鎮、元通古鎮,滋養人口10餘萬。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味江,本名七輳溝。據清代乾隆年間青城縣秀才童君選考證“味江本作七輳溝,蓋因青城山中有七大源頭次第匯入,如車輻集於輪輳”。後因唐末五代道士、詩人唐求自號“未江山人”,隱居於青城山燈盞窩江曲臺。唐求喜作詩橪為丸,放入大瓢,投於江水中漂流而去,並祝禱“茲瓢倘不淪沒,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故時人稱其為“一瓢詩人”。因為這樣的名人效應,七輳溝遂自唐末始,千年來沿襲稱為未江,後誤傳為味江。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北宋地理志《太平寰宇記》有“味江”釋名,南宋地理志《方輿勝覽》沿襲其說法,內容為“蜀王西征,過此,土人獻醪,蜀王傾醪中,三軍飲之輒醉,故名。”《紀勝》似覺不妥,溢美之:“水味甘美,鄉人爭飲。故名。”後來的記述一以貫之,嘉慶、光緒蜀州志《山水》記載:“味江在州西北三十里,源出雪山。昔蜀王徵西蕃,有野人獻壺漿,王投江中,令三軍共飲,俱醉,故名。”《槐軒雜著》記載:“西北有味江,泉洌而甘,明藩以之釀酒。”“傾醪江中,三軍飲之輒醉”“水味甘美,人爭飲之”等記述皆不太合情理,有誇飾過度之嫌。宋史中也無趙氏子孫在此封王撫邊的史故。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未江”誤為“味江”,自唐末至今以訛為正,已有一千多年。1984年,大觀鎮翠微山九仙台遺址發現一截殘碑,上有唐朝詩人唐求的“末江山人”名號,但“味”字沒有口字旁,是“未”字。據《說文解字》未即味的本字,無論有無口字旁,都可作“其味無窮”的“味”字解。太陰曆六月是“未”,“未月”已進入雨季,洪水頻發,山溪河一般是在發洪水時才有江的氣勢。1983年,青城後山泰安古鎮出土明代墓卷銘也刻載有七輳溝“未月成江”隱患之句。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經由絲綢之路西傳而來的佛教,在八百里青城群山中廣為傳播,味江兩岸修建最早的佛教寺院是公元535年~公元556年南北朝西魏時期的香積寺。宋《輿地紀勝》記載,香積寺,在青城縣香積山,寺有瀑布,有雞骨禪師塔。時至今日保留有泰安寺、天國寺、普照寺等香火鼎盛,歷史知名的川西古剎。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泰安寺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天國寺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普照寺

這些古剎歷代高僧輩出,據《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記載,唐明遠法師系青城縣人。是既玄奘法師後,又一位前往古印度求法的高僧。他取道廣州,南下越南,乘船到達古印度,被稱為“振多提婆”,意為天朝的僧人,最後明遠法師在印度圓寂。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天國山還流傳著“一把麻”的故事傳說。在古代這裡有一位燒土陶的老頭叫寧封,擅長飛行之術。黃帝攻打蚩尤,久攻不下時,來此請教他。寧封就和黃帝商討戰勝蚩尤的計策。談高興了,寧封突然騰空飛向天國山最高峰,當他從山頂飛下時,用燒陶窯的拔火棍在山上劃了一下,只聽得一聲巨響,山體坍塌露出了白花花的岩石,遠看像一束麻莖掛在青山之上。後來,人們便稱此山叫“一把麻”。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味江兩岸培育茶樹、製作茶葉的歷史相當悠久。西晉孫楚《出歌》記載“薑桂荼荈出巴蜀。(公元前316年)秦人取蜀後,始知有茗飲之事”,《神農本草經》記載(茶)生益州川穀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幹。”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公元935年,毛文錫所撰《茶譜》記載“蜀州晉原、洞口、橫源、

味江

、青城,其橫源雀舌、鳥觜、麥顆,蓋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黃茶,芽葉相抱,如片甲也;蟬翼者,其葉嫩薄,如蟬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唐代周庠任龍州司倉,曾作《寄禪月大師》寫到味江茶:

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宋代,於此設有味江寨茶場。北宋黃庭堅在《煎茶賦》中將味江茶列為上品,有“

味江之羅山,嚴道之蒙頂,黔陽之都濡高株,滬州之納溪梅嶺

”之句。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都江堰市特產川芎是活血行氣、法風止痛良藥,而味江兩岸正是川芎的地道產地。繁育川芎,採取“山區育種,平原栽培”方式。立秋季節收割山川芎莖稈結節,俗稱苓子,運到盆地平壩區栽種。立春時節,再挖取一部分川芎運到山上育種。平壩栽培的川芎,一直長到第二年“小滿”成熟,質地上乘。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神農本草經》將川芎列為草部上品,自東漢以來,用川芎配伍製作“川芎茶調散”“川芎茶調丸”,對頭風頭痛、頭暈眩久不愈者有特殊效果。古人用川芎、當歸二味配製成“佛手散”,對婦女胎前產後諸症均有理想療效。川芎配紅花、赤芍、丹參、降香等藥,可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歷史上,味江兩岸古鎮林立、商賈聚集、農耕商貿發達,不少世家大族於此耕讀傳家,留下眾多古蹟。楊遇春、楊國楨、楊炘一家祖、父、孫三代身居清朝高位。特別是楊國禎,他先後任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御史,閩淅總督,因戰功卓著,封一等昭勇侯、光祿大夫。楊國楨去世後葬在味江流域的大觀鎮,他和夫人吳氏的陵園就是遠近聞名的“侯爺墓”。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該陵園建於咸豐八年(1858年),有墓冢2座,均坐北向南。陵園倚坡就勢,分8個臺階等距離置放16尊巨型石雕像及祭物。墓前除碑石外,自下而上設八級臺階,各以條石作踏道連通,兩側對稱。分別為拜臺、石桅杆、石獅、石馬、石犬、石羊、石人(翁仲),及桌凳、杯、筷、碗盞等。石桌上刻杯盤碗盞筷,杯盤之內盛瓜果等物。所有制品造型美觀、大方生動,工藝相當精湛。1989年該陵園被列為都江堰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味江兩岸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這裡的民宿發展的如火如荼,出現了上山上、碧屋、乾坤山莊等一批精品民宿。親山近水的獨特體驗和高品質的服務讓外地客人稱為回頭常客,每年都要吸引10餘萬的避暑人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上山上民宿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碧屋民宿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乾坤山莊

在山清水秀的味江兩岸,隨著各沿河鄉鎮陸續開工的重點專案,旅遊業態正逐步豐富,味江草廟子至過路灘一段,近年來開辦了味江漂流,遊客在此可浪擊飛舟,觀兩岸崇山峻嶺峰巒疊嶂、平疇沃野山嵐流泉,體驗親水的樂趣。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題青城山範賢觀 · 唐求

數里緣山不厭難,為尋真訣問黃冠。

苔鋪翠點仙橋滑,松織香梢古道寒。

晝傍綠畦薅嫩玉,夜開紅灶捻新丹。

鐘聲已斷泉聲在,風動茅花月滿壇。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話說天府源|中國最詩意的河流!一瓢詩人唐求曾隱居於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