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簡介並且最早的牛肉麵也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麼講究,而是隨著烹飪技術的不斷進步、農作物的不斷改良、農業畜牧業的不斷髮展,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牛肉麵

中原五黃是哪幾本小說

楔子: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河邊,長亭畔,詩人王維送別友人,依依不捨。此去關山萬里,不知何日再相見!然,此去西行,雖無故人,卻有一碗好面!

在華夏大地上,美食數不勝數,但能夠以單一美食撐起一家小店門面的,唯有蘭州牛肉麵。牛肉麵,既是美食,又是主食。既是小吃,又是正餐。湯、菜、面、肉、葷、素俱全!

由南到北、向西向東,行走在華夏任何一個城市,你總能碰到一家牛肉麵館,它的普及程度,沒有任何一種美食可堪相比。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牛肉麵的記載最早始見於唐代,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由於製作工藝複雜、用料成本高,一直無法在民間普及。並且最早的牛肉麵也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麼講究,而是隨著烹飪技術的不斷進步、農作物的不斷改良、農業畜牧業的不斷髮展,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牛肉麵。

一部牛肉麵的改良發展史,就是一部華夏大國崛起、爭霸天下、對外交流的歷史!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一、農業:大國崛起的第一塊基石

牛肉麵,面是主體。那麼,麵條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2005年,考古人員距今4000年前的民和縣喇家遺址中發現了一根由粟製成的麵條,條約50釐米,寬約30釐米,這是人類最早有文字的實物佐證的麵條。

在漢代麵條被稱為湯餅,把面片或者麵條投入沸湯中煮熟,到了南北朝,麵條的烹飪方法和形狀逐漸豐富,而隨著小麥種植的推廣、產量的提高、石磨的普及以及天下由亂而治,麵條開始走向尋常百姓家,也成為一種普遍食用的麵食。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王朝史上,能夠被作為主食的是水稻和小麥子,而高粱、大豆等只作為雜糧間作,用以充分利用地力。對於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來說,米、麥的生產情況,決定著一個王朝的生死命脈。

凡強國必是農業強國。華夏之所以能夠佔有最為豐美的中原地帶,就是因為農耕文明所帶來的高效產出,相較遊牧業,在整體實力上足以形成碾壓優勢。主食的產量就是一個國家丁口數量、戰爭潛力、持續作戰能力的指標。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在這一點上,秦國先行一步!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商鞅變法拉開了帷幕。在這次改變秦國命運的變法求新中,“廢井田、開阡陌”是變法的核心,它廢除了奴隸制度和土地國有制度,實行私有,允許買賣。從根本上來說,商鞅解放了土地和勞動力這兩個農耕文明中最重要的生產力因素。

長期以來人們對變法中“軍功”的作用過於誇大,卻沒有意識到農業才是促使秦強的真正的精華所在。只有提高了農業產出和糧食產量,才能養得起更多的人口,才能確保兵源、軍糧供給。

不僅如此,商鞅還鼓勵墾荒,凡三晉來秦無地者,分付田畝,免三世勞役——其目的還是為了吸引勞動力和促進農業發展。

農耕文明時代的王朝往往是隨著農業的發展而壯大,商鞅只是最早的意識到這一點並能夠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得以實施,秦國能夠不斷壯大最終一統天下,強大的農業功不可沒。

故歷朝歷代,都將農業放在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設定管理機構、出臺管理制度、研究耕作技術。可以說,封建王朝的每一個盛世,都是以強大的農業作為基礎的。

相對應的,每一次動亂,都是因為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土地兼併導致的糧食減產引起的。明朝的衰落與滅亡,有著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是小冰河期對農業全方位的影響是最致命的一個因素。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更重要的是,農業還是封建王朝最帶動性最強、最基礎的底層產業鏈,水利灌溉、道路運輸、商品交換、物資流通,歸根到底都是依附於農業之上的。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業衰則百業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畜牧業和手工業,耕牛的使用,使深耕種植的的效率大為提高,人力被解放了出來了。小說《水滸傳》中的好漢,到了酒店吃飯,動不動就切“五斤牛肉”,只怕肉沒吃到嘴裡,人先進去了!那時候的耕牛可是寶貝啊!

耕作水平的提高還與兩個因素息息相關,一個是以冶煉為核心的製造業,鐵製農具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再一個就是歷史上的數次民族大整合和遷移,促進了農業技術的交流和農作物的推廣。

歷朝歷代所出臺的與農業相關的法律,實際上都大同小異,核心就是提高糧食產量。事實上,不僅僅是封建王朝,觀諸今世,未見有農業落後而成強國者!糧食命脈為他國所控者,何談自主與崛起!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二、畜牧業:最強的兵種養成之路

一碗牛肉麵,除了面之外,排名第二的就是牛肉了。人類食用肉食的歷史,是從狩獵開始的。隨著人類部落的擴大、工具的改進、狩獵技術的提高,人類有可能活捉一些小動物,部分野獸被馴化,圈養成為可能。

人類圈養家畜的歷史,最早的考古證據見於河姆渡遺址。而在臨潼姜寨遺址中發現的圈養牲畜的遺蹟,發現有近30釐米的動物糞便,足以證明當時的圈養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經過漫長的淘汰和選擇之後,性格溫順、便於馴養的豬、狗、羊、牛、馬逐漸成為人們飼養的主要動物。

畜牧業的發展與國家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畜牧業對水、土、植被、作物、氣候有著相當高的要求,以部落形式存在的人類群體是無法發展出獨立的畜牧業。

畜牧業的規模直接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強弱。在夏、商、周時期,畜牧業已經成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穆天子傳》記載:甲子,天子北……因獻食馬三百、牛羊三千。“壬申,天子西征……食馬九百、牛羊三千。”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肉食的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遠高於糧食作物,能給士兵提供更多的能量,以保持持續行軍、作戰能力。此時,各種牲畜主要是食用、祭祀。白起在長平之戰時,為了避免暴露,命令士兵放棄了有羶味的羊肉而選擇無味的牛肉,可見畜牧產品在軍事中已經被廣泛使用。

隨著畜牧業規模的擴大,牛馬等大牲口有了越來越重要的用途,在農耕、狩獵和軍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耕牛的作為前面已經提過。而馬的作用比之耕牛更為重要。

戰國時期,騎兵和車兵作為衝鋒陷陣的主要兵種,在戰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戰爭中,馬匹甚至成為了決定一個國家興衰的戰略性物種,被各個王朝所重視。

在兵書《吳子治兵懲策三》中,就有專門管理軍馬的內容:“適其水草、節其飢飽”“役使時勿使之過度勞累”等。每個國家都設立了專門的獸醫和養馬機構,並有專管官員。春秋時期的伯樂還寫過《相馬經》,可見當時畜牧業的發達。

封建王朝中,畜牧業的核心是馬匹。在這方面,華夏北邊的遊牧民族佔有著水草豐美的草原,又有著適宜馬匹繁殖畜養的空間,所以數千年來,遊牧民族對華夏文明的騷擾,一直是以騎兵為主的。

高機動性的騎兵帶來的是強大的機動能力和衝擊力,誰掌握了騎兵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公元936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其後一直沒有收復,導致終宋一朝,開封始終在遼的威脅之下!失去了畜養牲口的草場,宋朝在軍事上始終居於下風。

而漢時由於佔領了肥美的草場,戰馬充沛,才有了衛青和霍去病對匈奴的突擊戰,以騎兵千里突襲,奪取了戰爭的主動權。

而成吉思汗能夠崛起於幹難河,滅金攻宋,建立起當時世界上疆域最為廣闊的元朝,憑藉的正是彪悍勇猛的騎兵!其後明太祖起於淮右,一統中原後派藍玉遠征北元殘部,一直追擊到捕魚兒海,沉重打擊了北元殘部。憑藉的也是騎兵。

冷兵器時代,能夠提供遠端打擊和機動能力的騎兵的數量、素質,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直到火藥武器出現在戰場上,騎兵才消失在戰場上。

能夠統治戰場達兩千年,可見這個兵種的恐怖之處。而決定騎兵質量的,還是要靠畜牧業!除此之外,養一個騎兵的花費,遠高於普通計程車兵。所以,能夠養得起一支強大的騎兵的國家,哪可能是羸弱小國?

畜牧業的發達程度,很可能決定了一個國家最直接的軍事實力,例如漢武帝號時期的重灌騎兵、三國時期魏國的虎豹騎!唐朝的玄甲騎、金兵的柺子馬和岳家軍的背嵬軍、明代的關寧鐵騎等等!

沒有規模龐大的畜牧業,沒有橫掃天下的騎兵,漢武帝哪有喊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底氣與自信?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三、大國氣象:古“絲綢之路”背後的底氣與自信

一碗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其中“白”是指白蘿蔔、“紅”是指紅辣椒,“綠”是指綠蒜苗、“黃”則是指黃麵條。

而對很多人來說,吃麵還有兩樣東西不能少,一是香菜,二是大蒜瓣。還有的人喜歡加點胡椒麵兒。那麼,一碗牛肉麵中,至少有小麥、蘿蔔、辣椒、蒜苗、香菜、胡椒等多個“外來物種”。

其中,小麥大約是4500年前由西亞傳入;蘿蔔原產地中海,傳入時間不詳;辣椒是明末傳入中國;大蒜和香菜,則是漢代傳入的。

如果要具體追溯傳入時間,透過史料推斷,它們都是中原處於強盛一統的時候才傳入的。尤其是大蒜和香菜,是由強漢時期的張騫自西域帶回。據考評,除此之外,張騫至少還帶回了葡萄、核桃、石榴、胡瓜、蠶豆、豌豆等物種。

這其中,還沒有包括熬煮肉湯中的花椒、桂皮、草果等諸般香料!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剖析之下我們可以看到,牛肉麵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改良、完善,吸收了外來的多種元素。所以說,沒有持續的對外交流,沒有絲綢之路,就沒有今天的牛肉麵。

華夏的農業史,就是一部與外界諸國交流往來的歷史。其實,華夏的製陶、紡織、烹飪、文化等等,又何嘗不是外來之物呢?而周邊諸國在與華夏的交流中,同樣獲益極大。

而後世所津津樂道的鄭和下西洋,不也是是明朝軍力最為鼎盛的時候開始的嗎?而徐福出海尋不老藥、大唐萬國來朝、鑑真東渡等諸多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也不正好發生在強盛之時嗎?

這也提示了一個樸素不移的真理:在封建王朝時代,只有國家強盛、政通人和、周邊安定,內無憂患外無強敵,才會有能力、有實力、有意願與周邊發展關係和開展正常的交流。國家強盛,才有自信、能包容、有底氣,坦坦蕩蕩,氣象萬千!

國窮民衰政亂,哪有心思管外邊的事?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這種交流,很大程度上是以商貿為主要形式、載體的交流,在高額利潤的刺激下,商人們敢於冒險,他們冒著風沙、忍受寂寞,走過迢迢山水,不僅促進了商品的交流,更讓國與國之間溝通訊息、傳達善意、互通有無、增進了解,讓人們感受到異域的風俗人情,商人對世界文化的交流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龐大的商隊和豐富的用於交換的商品,同樣有賴於國家整體實力的強大。所以,“絲綢之路”這條陸路最重要的商貿道路傳送於強漢時期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這條絲綢之路,自長安出發,到達中、西亞,如同接力賽一般,連線地中海各國!原本是以絲綢貿易的目的的通商之路,最終卻變為國間交流的友誼之路。

不僅如此,形成於秦漢時期的絲綢之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航線,也是最古老的海上貿易通道。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民不聊生、動盪不安、內政紛亂、勢力割據、道路等基本設施殘損、治安無法保障的封建王朝,會形成繁華的商業貿易。

從小麥到絲綢之路:一碗牛肉麵背後的大國爭霸史

華夏興而商貿興,華夏亂而商貿絕!一碗街頭隨處可見的牛肉麵,卻是華夏千年以來經濟發展、民族融合、文化傳承、對外交流的集大成者。所以有人把“絲綢之路”稱為“麵條之路”也不是沒有道理!

結語:西出陽關一碗麵,不辭長作金州客!一碗牛肉麵,藏著夏商的遺韻,秦漢的大氣,唐宋的餘香。無數強國霸業,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但它們的氣息已經融入了炎黃的血脈,寫入了華夏的春秋,千年以傳、歷久彌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