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為什麼“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詩,成為千古名句

簡介詩人寫“春色”卻說“來天地”,寫“浮雲”卻說“變古今”,不僅寫足寫透了“萬方”二字,而且透露出雖然“玉壘浮雲”風雲變幻,但是春色不僅依然,而且來路光明正大,是“來天地”

玉壘浮雲什麼意思

為什麼“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詩,成為千古名句

這句詩出自杜甫的七律《登樓》。

一、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春,當時杜甫客居成都。當時詩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個年頭。763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10月便發生了吐蕃攻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逃陝州的事;不久郭子儀收復京師,但是到年底,吐蕃侵入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攻陷劍南、西山諸州。但是天下戰火頻仍,動盪不安,民不聊生。外有吐蕃入侵,內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呈現出唐王朝日益衰敗的景象。詩中“西山寇盜”即指吐蕃,“萬方多難”也以吐蕃入侵為最兇猛。

同年,杜甫的好友嚴武再一次被任命為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原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的杜甫,聽到這個訊息,欣喜異常,馬上回到成都草堂。暮春時節,詩人登樓望遠,感慨萬端,寫作此詩。全詩有情有景,情景及交融,雄闊深遠,委婉含諷。

二、名句欣賞

為什麼“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詩,成為千古名句

詩中“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一句,成為千古名句。錦江和玉壘山,都在成都。這句是主要意思是,當我登上高樓,錦官城的爛漫春色和山河大地一齊撲入我的眼簾。我看到成都西北的玉壘山,山上風雲,不斷變幻。這變幻的風雲,不禁讓我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律詩一般都是上半部分寫景,下半部分寫情。

“錦江春色來天地”這句,和上句的“花近高樓”相呼應。詩人因為看到了花,就知道春天已經悄然來到錦官城。而且當詩人登上高樓,放眼四望時,無邊春色盡收眼底。但是,怎樣用詩意的話語表達出“盡收眼底”這四個字的意思呢?“錦江春色”,可能很多人能寫出來,但是,“來天地”這三個字也只有杜甫能夠寫出來了。“來天地”,一下子就把高處視野的開闊,以及眼前景色的壯闊表現出來。而且,其中的“來”字是動詞,很好地傳達出,當作者剛剛登上高樓,放眼遠矚的那一剎那,所有景色一下子齊集眼底、撲入眼簾的那種感受,非常生動想象。

“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和上句的“萬方多難”相呼應。詩人因為看到玉壘山上浮雲變化不定,於是聯想到天下動盪不安的混亂局面。同樣,“玉壘浮雲”這四個字,大家可能寫得出,但是這四個字下面接哪三個字,就能真正辨別出誰是駕馭語言的天才。這個“變”字比“來”字,還要高明。一個“變”字,把詩人眼前風送雲行的動態圖,很形象地呈現給了讀者。但是作者說這個風雲不僅現在在變化,而且從古至今一直都在變化。人世間的一切事情都如風雲一般變幻不定,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一個人永遠猜不到下一刻會發生。

“錦江春色來天地”這一句還是單純寫景,但是“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就把讀者一下子從眼前景物拉回到現實。杜甫不愧是“詩王”、“詩聖”,在這一句中,詩人已經在不動聲色之間,為轉換場景悄悄拉開了帷幕,從眼前景,就要過渡到心底事了。

三、這句為什麼成為名句

為什麼“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句詩,成為千古名句

這兩句,如果單單是因為上面分析的遣詞、煉句、轉意非常高妙,而成為名句,那想得還是有些簡單。大家想想,千年以來,這兩句還是能夠引發人們的共情,僅僅做到遣詞、煉句、轉意高妙還是不夠的。

還因為詩人不是單純為寫景而寫景,不是單純為引起下文而過渡一下。

1、詩人寫景生動,這不是很多人能做得到;

2、詩人不僅寫景生動,而且不是單純為寫景而寫景,在寫景過程中自然引出下文,這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

3、這句寫景的名句,之所以成為名句,還因為暗藏了詩人在詩中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詩人寫“春色”卻說“來天地”,寫“浮雲”卻說“變古今”,不僅寫足寫透了“萬方”二字,而且透露出雖然“玉壘浮雲”風雲變幻,但是春色不僅依然,而且來路光明正大,是“來天地”。這是一種暗喻,表達了作者叛軍必敗、李唐王朝必勝的信心。

因為我們來看這首詩主要想表達什麼?詩人就是想告誡那些作亂的魑魅魍魎們,不要痴心妄想了,唐王朝雖經戰亂,但是能戰勝戰亂,不僅能夠戰勝叛亂,而且國運綿遠,天下共主的命運還暫時不能改變。

世上有呼麥這種唱法,是說歌唱者能夠一張嘴,發出兩種聲音。杜甫先生掌握了詩歌中“呼麥”的寫法,往往一句話作兩種解釋或多種解釋,一句話能夠表達多重意思。

這就是為什麼這句能構成為千古名句?因為詩句用明麗的語言表達了多重意思,和整體相呼應,和詩中的每一句相呼應,和作者的真切感情相呼應。

我們可以來看看詩人怎樣深入描述“變古今”的。是在下半部分寫道——

“北極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

詩人說,唐王朝雖然處在內憂外患的艱難時刻,幾乎到了改朝換代的邊緣;但是現在的朝廷,還是李家的朝廷,這一點,現在沒改變,而且將來也不會改變。“寇盜”,在這裡並不是專指吐蕃。唐玄宗從四川迴鑾之後,蜀中叛亂很多,如段子璋、徐知道等相繼發動叛亂。所以詩人諄諄告誡那些叛軍將領——“莫相侵”,不要再做和朝廷兵戎相見的傻事,因為詩人堅信“北極朝廷終不改”的事實。詩人說,大家看看蜀後主劉禪,劉禪不過是一個昏庸之主,僅僅因為他曾經當過一方君主,因此幾百年都過去了,但是他的祠廟依然如故。但是唐王朝的皇帝沒有一個是劉禪這樣的昏君,說明唐王朝的國運尚在,所有群小莫張狂。

告誡完那些叛軍,詩人寫道:“日暮聊為《梁甫吟》”。這“日暮”二字,不是隨便用的。杜甫詩中的字詞都是在仔細斟酌後寫下的。“日暮”二字,表達了三重意思,一是表面意思,是說詩人自己登樓遠眺,日暮方回;二是表達自己已到暮年;三是詩人感到唐王朝雖然國運尚在,但是盛世不再了,風雲在變幻,不可能不變幻,唐王朝在逐步走向衰亡。“日暮”表達出了作者對國家、對朝廷極度的哀傷。

詩人飽讀詩書,可以吟誦很多詩文,為什麼偏偏吟誦《梁父吟》?

《梁父吟》是三國諸葛亮(存疑)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這裡的“梁甫吟”即指這首詩。

蜀國在四川,蜀主在四川,武侯祠在成都,杜甫在成都,玉壘山、錦江在成都,而且諸葛亮是杜甫先生極為敬重的歷史人物,為此寫過《蜀相》、《八陣圖》,透過詩詞高度讚揚諸葛武侯的功績勳業和高尚情操。杜甫先生一生的願望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純”,他多麼想象諸葛那樣,輔佐聖君,開創太平盛世。

但是,詩人年已老朽,不知道在自己的暮年,能對四川的時局、能對天下的穩定,有什麼幫助,能做的只是把諸葛武侯的《梁甫吟》反覆吟誦,不知道朝廷是不是知道世上還有杜甫這個憂國憂民的老頭呢?

詩的後半部分,處處寫的是風雲,寫了過去的風雲,寫了現在的風雲,而且也寫了自己心頭的風雲,一句也沒有離開風雲二字,寫足了“玉壘浮雲變古今”。並且我們還能體會到“錦江春色來天地”,何止是錦江春色盡收詩人眼底,天下都被詩人放在心頭。

因此,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成為千古名句,不亦宜乎?!

妙!

絕妙!!

附:全詩及譯文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

當前時局動盪不安,叛賊又起,朝廷內外交困,面對這種情形我則心亂如麻,不禁登上高樓來消解心中塊壘。看到樓邊綻放的花朵,我知道成都的春天又一次來臨了,站在高樓之上,放眼四望,錦官城的爛漫春色和山河大地一齊撲入我的眼簾。我看到成都西北的玉壘山上風雲不斷變幻,不禁古往今來浮想聯翩,百感交集。

我們大唐王朝的李家天下是不會改變的,現在沒變,將來也不會變。所以,叛賊和侵略者們,請你們不要枉費心機,你們所有的不軌圖謀,必將徒勞無功。你們看,即使昏庸如劉禪,還有祠廟受到後人的祭拜,唐王朝還沒有這樣的昏君,唐王朝的國運尚在。

但是,蜀山蜀水籠罩在日色蒼茫中,下樓前,讓我對天朗讀一首諸葛武侯的《梁甫吟》吧。

此文章屬於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大家關注青紫Kiki,願我們共同成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