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春日牡丹:《易經》拐彎抹角的說話之道

簡介也不知從哪裡注入的信念,一貫以來認為做人說話要老實忠厚,有什麼就直接說什麼,看到別人有哪裡做得不到位的,忠言逆耳,一身正氣渾身是膽無論如何都要說給對方聽,也從來不會去附和他人,開心就笑,不開心就拉著臉

有牛角牡丹這個成語嗎

沒有學習《易經》之前,自我感覺是一個頭腦挺活泛的人,學了《易經》之後才發現,簡直就一死腦筋。對於自己專業領域的東西還行,若是超出了領域範圍,便呆若木雞一片茫然。遇到突發的具體事件時,頭腦一根筋地認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人家說啥就是啥,完全被別人的思想帶著走,絲毫不懂得拐個彎,抹個角。

以前春日牡丹覺得“拐彎抹角”這個成語是貶義的,跟“油嘴滑舌”“見風使舵”“拍馬屁”差不多,看到那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則特別不待見,心裡沒來由的就鄙視人家。

也不知從哪裡注入的信念,一貫以來認為做人說話要老實忠厚,有什麼就直接說什麼,看到別人有哪裡做得不到位的,忠言逆耳,一身正氣渾身是膽無論如何都要說給對方聽,也從來不會去附和他人,開心就笑,不開心就拉著臉。要麼就沉默是金,說過的話不再說第二遍,想當然把每個人都想象成“螢火蟲”,肚子裡點燈,心知肚明。

後來發現好像不太對勁,特別是大學畢業後走出社會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有一次同事悻悻然地朝我懟了一句,“哎呦,你這話可酸喲”。

當時她說話的音量並不高,但她的表情卻深深刺痛了我,雖然還是稀裡糊塗的不知她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我開始下意識地關注自己的說話的語氣和內容,發現好多次本來挺融洽的集體氛圍,只要我一開口,就像有陣陰風吹過,冷颼颼的,特尷尬,而我居然還泰定自若,我行我素不明就裡。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從高中時代開始,春日牡丹就特別喜歡看《演講與口才》這本雜誌,記得當時一個月出版一期,我算好雜誌更新的時間,到學校門口的小書攤裡買回來,津津有味地看著。但是估計那時候的我估計只挑自己喜歡的、認為對的才看,越看自信心越爆棚,幻想自己是天下第一演說家,從未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所以即便看了很多,卻連最基本的人際交往都不懂。當然,也因為僅僅停留在看的層面,所以演講能力壓根沒有任何的提升,直到十幾年後微信盛行,開始嘗試在群裡用語音分享時,還斷斷續續地老接不上話。硬著頭皮講了幾次後,這個能力才成長起來,後來每天分享,持續了近兩年時間,又發展出了即興演講的能力。

哈哈,學習《易經》後就是有這個能耐,把塵封了那麼多年的回憶又勾了出來,那個直愣愣的毛頭小孩,說話帶刺,把別人都刺得淌血自己卻還一臉無辜的那個愣頭青形象毅然浮現在眼前。

為什麼當年會這麼傻帽呢?說到底就是沒接觸相關方面的學習。從小到大春日牡丹的生活環境特別單純,在學校裡雖然成績一般般,但上課認真聽講,老實聽話,又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樂於服務大家,常常是老師表揚的物件,同學們也很給面子,一路順風順水的。所以出了社會後,依然用在校學生的心智狀態去應對一個全新的陌生的人際關係網,自然就碰釘子了。

後來釘子碰多了,也就學乖了,收起了“刀子嘴”,說話之前會衡量一下,什麼當講,什麼不當講,特別是現在大家都習慣使用各種各樣的社交軟體,很少面對面溝通,講不清楚的語音可以撤回重講,講完之後自己還可以聽幾遍,感覺不對再調整,實在講不了,那更簡單,直接文字表達,所以,減少了很多因為不良溝通帶來的衝突和煩惱。

但即便是這樣,還是要懂得溝通方法和技巧的,而且很多事情總還是要直接面對面溝通和表達的,所以,還是要學習溝通的法則。而有關這方面的課程、書籍、音訊特別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我也專門學習過一些,但始終覺得沒學到根本上。

直到學了《易經》之後才真正明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一就是二,二就是一,而在《繫辭》上傳裡孔子說到:“曲成萬物而不遺”,宇宙萬有共同運用的其中一個法則就是“曲成”,“曲則全”,如同陰陽太極圖一般,只有走曲線才圓滿。特別是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易經》思想的薰陶,已經形成了說話“拐彎抹角”的藝術特色,就連罵人也要拐個彎,別人才能欣然接受,這也是情商高的一種表現吧,哈哈。

春日牡丹:《易經》拐彎抹角的說話之道

《易經》拐彎抹角說話的藝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