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簡介《百年孤獨》是一本內涵極為豐富的書,所以很多追求閱讀速度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混淆了人物和情節,不知所云

踏破荊棘苦中找到安靜是什麼歌

曾看到知乎上有人提問:“有沒有哪一刻覺得自己很孤獨,彷彿世界只有自己?”

最高讚的回答是:

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有沒有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強調大家庭,所以我們會對孤獨有一種強烈的恐懼感。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心理學發現,當孤獨來臨的時候,你越畏懼孤獨,就越不自信。所謂的“人多勢眾”、“

搶打

出頭鳥”就是對孤單人的排斥。

但真正聰明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不會為難自己去合群,更不會為難別人接受自己。

一個人內心越充實,自身擁有的越多,他就更愛獨處。

獨處,是成年人獨有的清醒。

01 獨處時,認清自己,修身養性

關於獨處,餘華有切身體會:“

我不再假裝擁有很多朋友,而是迴歸孤獨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獨自的生活

。”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深有同感。

想起自己剛畢業進入企業時,由於害怕被周圍的人孤立,每次領導和同事約我出去聚餐,我都義無反顧前往。

餐桌上,男同事們一邊高談闊論,一邊吞雲吐霧,整間包廂煙霧瀰漫,即使被嗆地咳出眼淚,也不敢捂著鼻子表示不滿。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同事們都喜歡互相敬酒和勸酒。雖然自己從不喝酒,但為了合群,不得不頻頻碰杯,結果一不小心喝多了。

整個聚餐期間,喝了不少酒,頭痛欲裂,腳步踉蹌。趁著還有點意識,趕緊找個機會打電話給家人來接,然後逃之夭夭。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到最後,總算認清了:那些所謂的合群,非但感受不到愉悅,內心反而更加的空虛。

於是我決定不再追逐表面的熱鬧,果斷退出了多年的社交圈。

遠離了那些毫無意義的酒席、邀約,嘗試一個人獨處時,我才找回真正的自我,充分享受那份久違的安寧。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當我不再執著於眼前的得失,不再追逐虛妄的浮華時,內心,反而更加的充實與通透。

一個人的時候,因為閱讀,我加入了讀書學習的圈子,與書友一起結伴學習,一起探討人生的意義,不用迎合別人的喜好,也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

當我們與孤獨握手言和的時候,我們才完全成為自己,在安靜中直面內心,找到力量感,明白自己要往哪裡去。

生命中也許會遭遇坎坷與荊棘,但我們可以用一顆清靜的心指引自己的靈魂前進。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02 獨處時,清空自己,豐盈內心

《百年孤獨》中寫道:“

只有用水將心上的霧氣淘洗乾淨,榮光才會照亮最初的夢想

。”

我想這句話再適合不過李健了。

李健和校友盧庚戌組成的“水木年華”組合,剛出道便紅遍大街小巷,不過由於兩人音樂理唸的分歧,李健選擇了退出組合,之後沉寂了好幾年。

一直到多年後的《我是歌手》,李健的名氣再次一飛沖天。

有人說:“中國人總是喜歡把你捧上神壇,然後又讓你從神壇跌落。”

深深明白這一點的李健,面對各種商演的邀約,將其大多數拒之門外。

他沒有藉著大紅大紫狂飆猛進,而是遠走美國過著慢生活,避開媒體的“窮追猛打”,只為深耕自己,保證能拿出有質量的作品,不惜花兩年的時間慢慢打磨一張專輯。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成團的第一晚,其他導師都選擇請學員大快朵頤。

而耿直的李健,居然只想到帶學員做掌上壓,因為這樣能提升心肺功能,是他唱功如此深厚的獨門秘籍。

他不厭其煩地提醒學員,唱歌要咬字清晰,還不忘告誡學員,不要為幾塊錢唱不喜歡的歌。

在李健的指導下,學員們的演唱技能總是進步飛快,多次贏得年度總冠軍。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內心豐盈,勝過繁華萬千。

有句話說得好:“

世界原本就不屬於你,因此你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

。”

既坐擁一米陽光的溫暖,也淺拾歲月裡的美麗。

縱然走遍人間山水,也不忘自己的節奏和步調。

在喧囂中找回自我,以簡單清寧的心餵養靈魂。

追求精神富有的人,才會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活,是苦是樂都能淡然處之。

他們眼裡既有星辰大海,對未來懷有期待,也會不斷成長,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他們更懂得審時度勢,刪繁就簡,不汲汲於物質。把精力放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活出想要的姿態與精彩。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03 獨處時,保持清醒,成就自己

楊絳說“

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

張幼儀,就是那顆潛伏在水底的石子。

張幼儀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平靜地和將她傷得體無完膚的徐志摩,簽了離婚協議,成了民國時期第一個辦理離婚協議的人。

離婚後的張幼儀,忍受周圍人猜忌的眼光,獨自帶著幼子留在德國。

她沒有耗費時間在緬懷悲傷上面,而是從零開始學德文,透過無數次哄睡孩子後挑燈夜讀,終於順利考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學。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曾給予張幼儀無限慰籍的小兒子,在3歲時患了腹膜炎,夭折了。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她化悲痛為力量,咬著牙,從泥淖裡爬起來,鏗鏘前行,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

被苦難浸潤的那些年,張幼儀完成了人生的蛻變,為她回國後大顯身手,積累了資本。

張幼儀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女子商業銀行,出任副總裁,力挽狂瀾,挽救了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商業銀行。

同時,又出任上海雲裳服裝公司的總經理,將“雲裳“的品牌打得火熱,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後來,張幼儀還應邀管理國家社會黨的財務,多項成就令人景仰,堪稱民國奇女子。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在盡遭冷眼旁觀的婚姻中,唯一慶幸的是:在一場涅槃重生的考驗裡,張幼儀完成了逆襲。

馮驥才說過:“

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秀的人,用孤獨成就自己

。”

獨處是一個人成就自我的最好的方式。

走過前半生,再回頭去看,能真正讓自己成長起來的,不過是獨處的那段時光。

獨處讓你重新認識自己,在喧囂中更加清醒,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平穩一些。

想要變得更加優秀,重要的不是努力認識誰,而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很多時候,我們尋尋覓覓,終其一生想要找到一個可以與自己靈魂共鳴的寄放者。

但外物非我所屬,人的一生,本來就是一個寂寞的過程。

與其在嘈雜中結伴而行,不如在清淨中獨自前行。

一個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讓一個人成長的並不是勇敢,而是學會享受孤獨。

莎士比亞曾說過:“優秀的人總是孤獨的。”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真正享受孤獨,開始學會和自我對話。

詩人陶淵明遠離世俗,才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豁達。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它是一種心境,而享受孤獨是最高階的自律。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百年孤獨》是一本內涵極為豐富的書,所以很多追求閱讀速度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混淆了人物和情節,不知所云。

經典之作要有品味,好的句子也要慢慢琢磨,這本書適合細讀,適合反覆閱讀。

《百年孤獨》

不要用我們現在的觀念和自己的價值觀去理解書中的人物,要結合拉丁美洲百年的歷史,結合作者的生平事蹟,並結合書中人物的思想來解讀。把自己帶入其中,遇到不明白的情節時,首先觀察而不是直接評論,比如阿瑪蘭妲的故事,結合她的性格先想想她為什麼會憎恨,為什麼會兩次拒絕求婚,而不是直接評論她。這將有助於我們的理解,加深理解,而不是隻關注書上的故事。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希望每一位讀過《百年孤獨》的朋友,都能夠正視孤獨之所在,獲得自我的內在覺醒,最終通往人生的光明大道

,就好像馬爾克斯在他的自傳中說過的那樣:

“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百年孤獨》是我們不應錯過的一本書,它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仔細品味。與此同時,今天的文章也只是一點感悟,對於想要閱讀理解這本書,也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

如果大家對這本書有興趣,點選下方商品卡購買吧!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去認真讀一讀。

《百年孤獨》:認清“孤獨”,做真正的自我

【J】精裝4套 百年孤獨+人間失格+活著+霍亂時期的愛情

檢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