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醫稜鏡|他叫體外迴圈師,是多種大手術中的幕後英雄

簡介這個過程中,體外迴圈師需要停掉患者的心跳和血液迴圈,這樣外科醫生才能在無血的手術視野下完成血管置換、支架植入等精細的操作

排液置換法是怎麼操作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金南星

醫稜鏡|他叫體外迴圈師,是多種大手術中的幕後英雄

最近,一張照片在浙大四院醫護的朋友圈裡火了:手術室裡,一名醫護人員一邊打著點滴,一邊操作著精密的儀器,讓人不禁感嘆:這也太拼了吧!

醫稜鏡|他叫體外迴圈師,是多種大手術中的幕後英雄

據瞭解,這是一臺主動脈夾層手術,這名醫護人員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

而是醫院唯一一名體外迴圈師楊家豪

。由於心胸外科所有心臟手術都離不開他的協助,所以哪怕身體抱恙他也堅持到崗。

對公眾而言,體外迴圈師還是一個陌生的職業,但其實,他們是心臟手術中掌控著患者“命脈”的幕後英雄。

突發神經性耳聾堅持工作

手術做了整整七個小時

6月21日夜裡9點左右,楊家豪正在耳鼻喉科病房掛著點滴。五天前,他突發神經性耳聾,一覺睡醒後發現右耳聽不見了,在醫生的建議下住院接受治療。

當天晚上,心胸外科原本沒有手術安排,但科室突然給他打了一個緊急電話:一位40多歲的男性出現胸痛,檢查後診斷為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需要馬上急診手術。

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是臨床最為兇險的危急症之一,常表現為突發劇烈刀割樣、撕裂樣疼痛,48小時死亡率高達50%,及時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

楊家豪二話不說,拎著吊針瓶就往手術室趕,“習慣了,雖然我不用值夜班,但基本上24小時隨叫隨到。”

根據患者情況,心胸外科制定了“升主動脈+主動脈弓置換+降主動脈支架植入”的手術方案。這個過程中,體外迴圈師需要停掉患者的心跳和血液迴圈,這樣外科醫生才能在無血的手術視野下完成血管置換、支架植入等精細的操作。

“這就好比修理工換水管,第一步要先把水龍頭的水停掉。”楊家豪解釋說,首先,外科醫生緊急開胸後,分別在腋動脈和右心耳處插管,建立體外迴圈,隨著體外迴圈開始,再慢慢給患者降溫,給心臟注射停跳液,讓這顆日夜不休的“勞模”休息一下,心電圖慢慢地變成一條直線。

經過短暫的調整,血壓和血平面維持在了一個穩定的狀態,此時外科醫生就可以安心地做手術了。

醫稜鏡|他叫體外迴圈師,是多種大手術中的幕後英雄

醫生把患者的體溫降到25℃甚至更低,剪掉病變的血管,換上人工血管,嚴密地縫合後,再把患者的體溫恢復至正常……

從晚上9點到次日早上4點,手術做了整整7個小時,楊家豪寸步不離地守在機器前密切監測。當旭日東昇,夏日清晨的陽光灑滿醫院大樓,他“喚醒”了患者短暫沉睡的心臟,它再次撲通撲通地響起生命的強音。最後,關掉人工心肺機。

全院唯一一名體外迴圈師

為外科醫生創造手術條件

2015年,楊家豪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後進入浙大四院,成為全院唯一的體外迴圈師。

但當時,他對這個崗位幾乎一無所知,既沒有在學校系統學習過,也沒有在醫院實操過,所以入職後分別前往浙大一院和上海中山醫院學習培訓,領取執照後才正式成為了一名專職的體外迴圈師。

去年,浙大四院心胸外科做了近百臺心臟大血管手術,每場都離不開他的體外迴圈協助。

某種意義上來說,體外迴圈的歷史也是心臟外科手術的發展史。早在19世紀初,醫學家就提出了用體外迴圈的方法來維繫生存的概念,此後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嘗試和探索。

直到1953年,美國外科醫生吉本Gibbon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體外迴圈機,為一例心室間隔缺損患者成功地完成了修補,這是體外迴圈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臨床應用,他也因此被稱為“體外迴圈之父”。

隨著醫療技術發展,體外迴圈應用範圍不斷擴充套件,除了心臟、肝、腎、肺等大血管手術,還用於腫瘤治療、呼吸衰竭、器官移植、心跳呼吸驟停、中毒等危重症領域。

醫稜鏡|他叫體外迴圈師,是多種大手術中的幕後英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體外迴圈師,顧名思義就是操控體外迴圈機的專業人士。想象一下,如果心臟正常跳動、血液持續流動,技術再高超的心外科醫生也很難下手操作。但在體外迴圈師的協助下,心臟在術中停止跳動,又在術後恢復跳動,血液被引流到了人工心肺機實現迴圈,為外科醫生創造了絕佳的手術環境。

術中把握心臟患者命脈

臨床上仍有人員的缺口

楊家豪說,如果說體外迴圈是心臟病患者生命垂危時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體外迴圈師就是掌握他們“命脈”的人,“有時候生死就在一線間,所以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敢怠慢。”

體外迴圈雖然已成為臨床上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患者連線人工心肺機的時間越長,心臟恢復跳動的機率就越小。對體外迴圈師來說,就像飛機起飛與降落的過程總是最危險的一樣,每次開始和撤下人工心肺機的瞬間都充滿了未知和風險。

醫稜鏡|他叫體外迴圈師,是多種大手術中的幕後英雄

楊家豪工作中

楊家豪記得,曾經在學習的時候有過忘記接氧氣管的時刻,好在轉流前複核的時候發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現在每次轉流前都會對著單子一項一項核對,不能出現哪怕一丁點失誤,畢竟直接關乎患者生命。

還記得有一次,病人心臟復跳之後恢復得不好,輔助了好久好久,都有點絕望了,最後透過團隊的合作讓患者擺脫了體外迴圈。那時候,他深深感受到患者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絕對不能輕言放棄。

醫稜鏡|他叫體外迴圈師,是多種大手術中的幕後英雄

根據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協會體外迴圈分會的統計,2021年浙江省共有體外迴圈師105人,按照臨床實際需求來算,2022年仍缺口18人。

這些體外迴圈師的教育和從業背景差異很大,既有完成心血管外科學、麻醉學培訓的醫生,也有護理專業的護士,還有管理操作的技術員,像楊家豪這樣的專職人員還是少數。

他說,不僅公眾不瞭解體外迴圈師,甚至醫院其他科室的同行對他們也很陌生,“希望以後有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一起守護心臟患者的‘命脈’。”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Top